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先蓉  程梦瑶 《出版广角》2018,(3):16-19,31
2017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出版传媒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明方向,推动出版传媒业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传承也有突破,为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传承、版权保护、出版融合、全民阅读和文化"走出去"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生态.而整个出版传媒业的激活不仅需要"看得见的手"提供宏观上的指导,更需要出版传媒企业把握出版传媒业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实现出版传媒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入世十年,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演绎出从科技到人文、产品到资本、欧美到全球的发展轨迹,也暴露出版权纠纷频发、内容与文化水土不服、盈利模式不明晰、体制与观念滞后等突出问题,未来阶段实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优先策略是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赞助出版产业输出,出版企业要创新数字出版产品形式,集中资本、品牌、人才规模合力出击。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简要探讨"入世"十年来青春类图书蓬勃发展对我国出版行业起到的助推力。我国消费性阅读发轫于20世纪末,在"入世"以后从图书市场中体现出来。消费性阅读的萌芽最早从青少年群体中产生。青春类图书的畅销带动推广消费性阅读人群,计划性出版体制在市场面前不断改变出版观念。在"入世"背景下,消费性阅读状况的逼迫中,中国出版行业在变革中调整和创新。青春类图书在这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年热词     
《传媒》2011,(1):8-17
之一:改革"改革",一个介于"革命"与"改良"的中间性词汇,从1978年隆冬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32年来一直是整个中国的社会记忆,传媒业也身在其中,并且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都市报"入世"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都市报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特点,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传媒业发展环境,探讨了都市报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从2001年12月多哈的钟声为中国敲响,中国出版业在以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改革的浪潮裹挟下,成就了产业经济的"黄金十年"。这十年,新闻出版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图书出版品种逾30万,中国跃升世界出版大国。这十年,我国降低了对国外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的准入门槛,文化市场向国际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图书经历了"黄金十年",发展由量变逐渐走向质变。在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面临新的转变,本文将从儿童文学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表现形式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儿童文学品牌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孙玉胜撰写的<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一书中,作者把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周期划分为三个"十年",并提出了"'人在家庭',应当是媒体从业者对电视观众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这一观点.毫无疑问,过去十年是中国电视发展最快的十年.在这十年中,电视从过去企图让人们仰视的"神坛"上走下来,回归到"家用媒体"是社会的进步,但改变的不仅是电视语态,吸引主流观众、占据黄金时段的主流节目样式也发生了多次改变.作为一名十年前加入电视这一行的从业人员,我亲身经历了省级电视传媒的整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找出下一个十年应该着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十年感言     
《出版参考》十周年了,算来我也有十年读龄的老读者了。一个人连续十年读一个刊物恐怕不是很容易的,春风化雨,应该写点感想,作为祝贺和感谢。 我喜欢读《出版参考》,省时间,信息量大;文章短而不说空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自然就使读者少费时间而多得信息。这不只是文风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性刊物应有的性格和特色。我在编辑岗位上时,这个刊物使我开阔视野、耳目灵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是我了解出版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特大型辞书不断修订乃至定期修订,业已成为全球出版界的惯例,如今坚持"十年一修订"的《辞海》是个中翘楚。本文围绕特大型辞书的内容特点、编纂要求、生产流程及其对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编辑和作者队伍建设的影响与制约等,阐述应该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及出版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化认识,建议在得到政府有力扶持的基础上,对与《辞海》配套的38卷《大辞海》也确立"十年一修订"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金石堂书店"2008年出版风云人物"暨"十本最具影响力的书"揭晓,九歌文化事业群创办人蔡文甫和作家舒国治,获选为2008年度出版风云人物。蔡文甫身兼小说家与出版家,标志着一代文人的志向与热血。投身出版事业30年,创办九歌出版社、健行文化、天  相似文献   

12.
纵观全球图书市场,目前童书已成为推动整个出版市场前行的一大动力.童书出版已经成长为中国出版业最具活力的板块.过去的十年(2006—2015年)是中国童书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黄金十年",童书出版的"黄金十年"成为出版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热议的话题.以图书价格为切入点,可考察分析过去十年间中国童书出版的行业生态状况.从对中国童书价格的数据分析可以洞悉童书的出版、定价与竞争状况:童书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童书出版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童书的定价总金额增长迅速,单册童书平均定价持续上升;不同种类童书的定价差异大;童书定价呈现两级分化.由童书价格折射出的童书出版行业生态问题有:童书整体定价水平偏高带来负面影响;系列化童书存在"捆绑销售"问题;网络书店售价严重冲击实体书店;童书版税不断抬升进而影响童书价格.中国童书出版能否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将取决于整个童书出版行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优质的原创内容及有序的童书出版市场环境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漫出版十年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动漫图书十年间(1995-2005)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可谓图书类的"新军"崛起.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以引进外版为主的"被动启蒙阶段",到"5155工程"(即"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力争以本土图书为主的"主动自觉阶段",再到21世纪初的"初具气候阶段",中国动漫事业正在开辟"更上一层楼"的未来.因此,在十年将逝,新岁将至之时,回顾以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再创佳绩,就显得十分必要、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出版产业十大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归纳了2014年中国出版产业十大关键词.从改革方案、资本合作、跨界融合、出版众筹、实体书店转型、数字教育、文化创意、版权保护、移动阅读、童书出版等十个方面着眼,盘点并分析这一年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变化、调整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与时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难治",从出版到现在,80年间不知有多少人为读懂这部重要的著作伤透了脑筋。国外从20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注疏《存在与时间》的导读行著作,我国至今还未见有这样的著作出版。这部《<存在与时间>释义》,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数十年研究填补空白,百万字巨著解读世纪文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汝伦先生所著《<存在与时间>释义》一书,尽数十年研究心力,精心研读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难治"之作《存在与时间》,八年完稿,向国内哲学界交出的一部填补空白的研究巨著。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2,(15):19
正本刊讯(记者韩阳)世纪文景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北京的分支机构,也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第一家跨区域出版机构,2012年5月,世纪文景迎来其十周岁生日。为此,世纪文景将从5月起每月主办1-2场"见证.2666:文景十年分享会",与同业、媒体和读者谈艺论美,追索思想,约会作家。5月13日,系列活动在"传家与守望:父亲梁漱溟、罗念生"的主题中拉开序幕。本次系列活动共计10场,包括:5月下旬,奔赴日本,约会京极夏彦、石田衣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走入第十一个年头。回顾过去十年,北京贝贝特的出版之路可谓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坚定,在高品质人文出版领域,渐有领军之势。2010年9月,北京贝贝特推出新的文化品牌"理想国",更在出版思路与经营模式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个以书筑就的"理想国",或许并非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2017年的"郭敬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带有鲜明标签的品牌。从签约作者到打造鲜明特色的"最世文化"出版帝国,他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媒体融合,"80后伤痛文学"日渐衰落的同时与其他"80后"作家相比,郭敬明是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一位。这不仅仅表现在青春文学图书领域,更涉及到出版行业。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笔者从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韩寒"叛逆文化"的出版品牌打造之路,着重分析郭敬明的"最世文化"出版品牌的建设优势,并探讨其中带来的问题,以此反思我国青春文学类出版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9.
出版与社会软环境共生.出版作为文化成果的载体与呈现,必然涉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需要对两者之间的特征与边界作出解析.出版在传播文化和思想的过程中,促使人从"群体符号的人"到"个体自觉的人"的转变,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不同利益民众的多元思想,体现了出版的"人民性",出版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使出版成为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曹鹏 《新闻记者》2005,(4):26-28
市场经济的规范与原则,虽然见多识广的新闻从业人员耳熟能详.甚至在采编中不知宣传了多少年、报道了多少遍,但是,世上就有这种灯下黑的怪事,面向公众传播与促进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并卓有成效、功不可没的传媒业.自己却几乎一直没有真正认识并接受市场经济观念。直到近来,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传媒业才重新正视起在其他行业领域二十年前或十年前早已解决了的一系列观念上的课题。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骤然升温,成为当前传媒业最大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