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前学生的生活范围过于狭窄,他们的生活单调,每天循环往复的路线是家庭——学校,学校——家庭,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缺乏参与意识。有些家长限制孩子听广播、看电视,星期天,让孩子上补习班、特长班。这样整日忙碌的孩子,必然远离生活。像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一样,怎么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面对如此之现状,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办学"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博爱无私,是中国教育的楷模,是中国教师做人的镜子.他兀兀穷年,力排众难,走近平民,呕心沥血创造教育,实施推行"生活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百年后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教育平等,民主办学的先进思想和致力实践的探索精神更显珍贵,愈加灿烂!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学习仿效陶行知,尤其要对来自平民家庭的学生倾注爱心.我所在的五山小学,生源多数来自外来打工的流动人口家庭,孩子的父母早出晚归,为生存辛苦打拼,几乎没有闲暇顾及孩子学习.家长常认为,自己只是将孩子抚养长大,读书学习就交给学校了,将来的出息还要靠孩子自己努力.由于务工家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地区,生活地域的习惯不同,家庭安居条件不同,所学的教材也有不同.因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想培养孩子们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面临着问题多、难度大的阻碍.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活所需,很多农村青壮年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改变家乡的面貌,纷纷外出务工,而孩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就读,于是很多农村家庭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出现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大难题。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才能实现共同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窦国录 《学周刊C版》2020,(10):171-172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很多人都选择了进城打工,通过这种工作模式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些进程务工的人员基本上都有子女,这些孩子很多都已经上学了,因此家长工作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学生。这些学生生活环境以及学习条件都相对较差,会多少产生自卑心理。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就是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有爱才有教育;第二个方面就是示范引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三个方面就是加强沟通,尊重他们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7.
策划背景: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是一座公立农村学校, 80%的学生是进京务工农民子女。这些特殊的孩子很多都有留守在老家的经历,如何帮助他们重新融入正常的家庭环境?如何让这些特殊家庭重新拥有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西部贫困省份,农民外出务工的比例较大。据调查:某村青壮年劳动人口3214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2603人,占80%以上,全村524户,全家外出103户,占20%左右。这些纷纷外出务工的农民,他们的子女大都留守在家,他们中占50%的随爷爷、奶奶生活,占40%的随外公、外婆生活,还有10%的被寄托在亲友家中。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学生占农村在校学生的77·9%。不少留守儿童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只要有学上、有书读,就行了,能不能成才,那是命中注定的。不少教师却认为:现在的学生家长只知道养不知道教,简直就是把学校当成…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教师把学生推到校长面前的时候,就一定是个难教育、有"分量"的人物了.面对这样"小霸王"式的学生,校长该如何面对呢? "四了解"是基础 "四了解"是指了解家庭背景,了解成长经历,了解个性特长,了解个人需求. 一个孩子成为让家长和学校都头疼的问题,是和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的.从家庭上来说,有离异家庭,单亲教育缺乏平衡;有多子家庭,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有贫困家庭,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走向两极;有留守家庭,缺乏父母亲情,存在代沟.不同的家庭,孩子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对家庭、学校、社会也有不同的需求.了解这些,就会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今,我们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生活较为封闭,接触新事物机会少。一些家长外出务工或是单亲家庭,这些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所以,强化初中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日益普遍。以笔所在镇为例:全镇在校中小学生3196人,父母外出务工的有1821人,占全镇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56.9%。其中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有434人,占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13.6%;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有1387人,占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43.4%。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有的在国内打工,有的在国外打工;有的打日工,早出晚归;有的打常年工,开春出行,腊月回归。家长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家乡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跟随祖父母生活,无祖父母的则寄宿在亲戚朋友家。有的学生家长联合在就读学校周边租用民房,让学生自理生活,也有的学生家长将入学的孩子直接托付给学校,寄宿在校。经调查统计,笔所在镇外出务工留守学生,跟随祖父母生活的占69.4%,寄宿在亲朋好友家的占14.3%,父母租用民房让其生活自理的占2.4%,食宿在校的占14%。  相似文献   

12.
韩子法 《海南教育》2013,(11):22-24
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是二期"思源工程",招生对象为全市范围内的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库区工业区失地农民的孩子和偏远生态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殊的招生政策造就了特殊的生源状况:孤儿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多、留守儿童多,成为学校一大特点,全校1800多名学生中就有孤儿57人,单亲家庭的孩子72人,另外还有2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部分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所以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在一所美国学校已经教学很多年,所以班上有一半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的弟弟或者妹妹,我甚至教到了几个家庭的老三,他们的哥哥姐姐当年也曾经是我的学生,现在已经读高中了。因为教同一个家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我发现年龄间隔、出生顺序、性别的不同都会给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扎克是布鲁斯弟弟的孩子,出生在以色列。三岁的时候,全家搬回美国,临出发的时候,扎克的母亲突然变卦,拒绝回美国,她扔下了丈夫和三个孩子,一个人留在了以色列。这个决定给两个家庭带来伤害。随着孩子长大,伤害逐渐显现出来。回美国之后,扎克的父亲一个人无法照顾四个孩子,于是决定和哥哥布鲁斯一家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嫂子萨利负责。生命的神奇——厌学生扎克扎克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表现也最糟糕。不仅不做作业,还经常逃课。学校管理很严格,把他编入了学校的特殊班级,实施特殊管理。别的孩子有选修课,这个班没有。别的孩子放学之后就回家了,这个班的孩子得留下来,把家庭作  相似文献   

15.
②一个一个地盯,一个一个地帮助指导一年级学生是些六、七岁的孩子,他们还不习惯学校生活。如果老师没有关心到每个孩子,那么在健康、安全、学习方面就会出乱子,这是毫不奇怪的。在学校里,老师首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天必须同学生们至少谈一次话,内容包括家庭生活问题,健康问题,游戏问题和  相似文献   

16.
程立祥 《辽宁教育》2010,(12):29-29
班上转来了一个新学生,是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第一次见面,他爸爸就告诉我,这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会玩出一些特别的花样,请我多加教育。我微笑着点头答应。我们学校处在城郊,有许多学生是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虽说成绩参差不齐,有点贪玩,但比较朴实真诚,有上进心,  相似文献   

17.
某中学七年级一名男生,因一时无法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而产生了辍学、离家出走等念头。后经学校与家长通力合作,也只落得个半寄宿的结果,即一周内破例允许该生在家住两宿。究其原因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学会适应和生存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优越的家庭条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如果孩子始终生活在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顺境中,一旦离开家庭,就会产生紧张、恐惧、忧虑等心理,不敢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和挫折。试想,一个拒绝群体生活、只能适应自己家庭的人,将来又怎能立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的是关于农民外出务工后留给老人或其亲人照管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目的在于引起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学校对自身教育方法的反思,社会对农村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促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下一代。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成年者在家庭中对青少年施行教育,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训练过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是学生除学校以外的另一个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但也不只限于学校教育)。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单靠学校不足以教育学生,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