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教师与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在复习教学中长期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2.
王永华 《教学月刊》2008,(11):51-53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日常的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九年级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通过打造有效复习课堂,帮助学生夯实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实现中考梦想。但每每提及复习课,不少教师总会感叹:“课难上,复习课更难上!”如何才能让复习课唱响“好声音”?我一直在学习、尝试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在当前的数学复习课堂上,许多教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上复习课要么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停提问,要么就是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表面上容量很大,效果较好,其实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的复习课不  相似文献   

5.
“复习”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学习形式。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认知、巩固、再现、重复、应用的过程 ,复习和应用是关键。学会复习就等于学会了有效学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综合复习……表现在课堂上 ,则称之为“复习课”。复习课该怎么上呢 ?这需要搞清复习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复习课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复习课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 ,不能简单的知识再现 ,不能一味的解题、练题 ,不能以教师的“辛苦”代替学生的思考。“温故”是知识的再现 (有机再现 ) ,“知新”是重新组合 ,积极创新。中学数学复习课的基…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的内容旧,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因为复习的时间紧,是面面俱到的“流水线”操作且紧张,学生真正需要复习的薄弱内容,教师难以预计也难以充分展开;因为复习的方式死,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喜欢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那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复习课教学,让复习课教学也能光彩奕奕呢?  相似文献   

7.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的感觉。的确,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进入复习阶段,基本上都是复习旧知识,如果教师终日埋头于复习题,练习册,测试卷之中,学生埋头作题,教师埋头批改,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下来,教师精疲力尽,学生无精打采,对复习题特别不感兴趣,认为枯燥乏味,认为做题很累。那么,如何让上好数学复习课呢?  相似文献   

8.
徐秀萍 《物理教师》2007,28(3):61-62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物理学案导学”复习课正是由教师提出复习学案,组织学生自主复习,在学生完成复习学案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和分析的一种复习课的模式.它克服了传统上复习课(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接受式学习)的弊端,通过教师学案的引导,促使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最难上”是许多数学教师发出的感叹,可 是许多教师又忽视对数学复习课的研究,导致初中数学复习课 的知识疏散,脱离学生生活。而一节优质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能 使学生的“双基”得到巩固,更能够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 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上好数学复习课是我们每位 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复习课难上,数学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心声。对教师,要复习的内容实在太多———一学期的知识要在短短的时间里“扫过堂”,讲得口干舌燥还总觉不到位;对学生,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学过,听不听无所谓。可一旦测验结束,教师感叹:难道连这也忘了吗?学生恍然:这些知识老师怎么不复习?显然“供”与“求”的矛盾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落差。学生到底缺什么?教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复习目标、设计复习内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认真总结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我对复习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用“自…  相似文献   

11.
张苗苗 《学周刊C版》2011,(11):185-186
“复习课难教,复习课难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声。在讲授复习课时.教师往往没有了新课的激情,学生也不如听新课那么感兴趣。他们觉着“这些我都会了.没有必要再听了”。如何才能打破复习课“老师不愿意讲.学生不乐意听”的僵局?怎么才能上好复习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许多化学教师囿于复习的“怪圈”之中。从复习过程看:从概念到概念,从知识到知识,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重复教材内容,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得不到系统梳理,形不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厌烦,复习效率很低。从复习内容看:知识面面俱到,惟恐有些知识复习不到,考试丢分。其结果是,由于初三化学课复习时间短,课上“走马观花”,课下“瞎子点灯”,重点知识复习不深不透,能力得不到培养。从复习方法看: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课下学生苦渡“题海”,随手拈来的练习题无目的性,无针对性,加重了学生课业负…  相似文献   

13.
姚伟 《学苑教育》2012,(2):92-93
上复习课时,很多老师往往摒弃了应有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复习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新课改的今天,“静悄悄”的复习课,与课标格格不入。教师要转变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标理念融入高三总复习课堂中,打破复习课原有的框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4.
复习课难上,是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复习课是热剩饭”,是诸多学生的看法.其实,只要教师准备充分、教法得当,学生对复习课还是能欣然接受的.复习课是针对性极强的课,它既要弥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尽可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相似文献   

15.
关注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在上面一讲到底,嚷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听得云山雾罩。要不就是学生埋在练习题和测试卷中抬不起头来,之后是教师从头至尾地订正,学生无可奈何地被动接受。于是乎,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吴赟 《考试周刊》2010,(7):50-51
在初三语文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在课堂上往往走马观花温教材、轰轰烈烈战“题海”,以至于语文复习课“高耗低效”、“枯跺乏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提高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是语文复习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要在语文复习教学中.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努力为学生构建多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在当前的数学复习课堂上,许多教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上复习课要么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停提问,要么就是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表面上容量很大,效果较好,其实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的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包讲,学生包练,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状况,组织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的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结合六年级总复习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课中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教学复习课的理解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教师“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教师采用“练习一校对一再练习一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如果小学数学复习课就...  相似文献   

19.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让学生有“成功感”。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当今,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优势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那么,我们能不能也让复习课充满“探究性”呢?一、激发探究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鼓励学生超越…  相似文献   

20.
纵观当前的语文复习课,不难发现存在着以下弊端:不是将课文内容简单重复讲解,让学生机械识记,就是大搞“题海战术”,打疲劳战。学生对“练什么”“怎么练”毫无主动权,完全听命于教师。有时教师为了解决一些差生的疑难,对重要知识点不厌其烦和再三强调,复习课上成了对差生的“补习课”,使中等生、优生完全处于“陪读”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