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心理学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说,“道德心理学就是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它能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一个世纪以来,道德发展心理学已取得丰硕成果,对加强和促进学校的道德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学也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研究上从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系统反思、清理与批判,是道德、道德教育回归本体性内涵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对道德灌输的批判和对无灌输道德教育理论的构建,构成了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生态,移植与反思成为近年来国内对无灌输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对无灌输道德教育的研究应坚持“两点论”,弃其局限性,扬其合理性,将之吸纳到道德灌输理论中,丰富灌输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是在批判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做出道德判断的实质就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之间做出选择。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并启示我们在以后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采用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道德教育内容;采用情境教学,针对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但其在道德教育中鲜有应用。将这一理论扩展到道德教育领域,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道德教育和道德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发现,最近发展区确实包含一种具体的道德愿景,维果茨基对语言和同伴影响的关注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互动的发展形式为道德教育的理论路径和实践路径的未来方向带来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其论教育的专《爱弥尔》中对人的道德培养方面,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时机和阶段,注重道德社会实践,并提出了对教师道德品质的要求,对我国现代的道德教育在促进学生道德整体发展,提高德育实效性上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柯尔伯格是心理学道德发展领域认知派理论的两位杰出代表人物,从研究的背景、方法、成果及其应用诸方面对他们作比较性的分析,指出皮亚杰以其在道德心理学学科上的奠基性工作,探讨了人的德性起源和儿童的道德判断特点,对道德教育有启迪意义;柯尔伯格则在皮氏基础上以其创新性研究揭示了道德发展模式和阶段特点、并进行了道德教育的理论思考和指导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刘成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65-66,77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丙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道德教育能否实质地影响受教育的性格,使之形成德性,取决于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所教的道德是否真正信奉。丧失权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只有经得起理性批判翮生活考验...  相似文献   

11.
在道德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中,道德权利是被遮蔽的,这既有道德范畴方面的认识论根源,也有道德教育方面的价值观基础。应批判认识论前提的不合理性和价值观基础的不正当性,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认识论前提和价值观基础,进而从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方法等维度来彰显道德权利。新的道德范畴的客观内容必须包括一定社会对其社会成员的要求,即个人道德义务,又包括社会对其成员的责任,即个人的道德权利,使道德成为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浅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我国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非常相似,它对我国走向开放型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发展我国学生道德判断力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转变教师的德育定位。  相似文献   

13.
陆九渊心学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古今学者对其评价不一,其中,贬多于褒。对蕴藏于其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主体精神更多为世人误解或遮蔽,实际上,象山从道德本体、道德主体和道德方法等层次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张扬主体精神的思想进行了论证和阐述。在呼唤人文关怀和主体精神的现代社会,重新对心学的本真意蕴进行“发明”和“去蔽”,不仅对道德教育创新具有理论借鉴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等。它们统一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一定的顺序性。这种顺序性是由主体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从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现有顺序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合理顺序。  相似文献   

15.
领域理论观的探讨是近期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道德与习俗的区分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本文概述了两者区分的提出,并就两者的本质属性、判定标准、后继功效以及有关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恰当地了解和把握道德和习俗及其他有关领域的性质和联系,对道德发展的研究和道德教育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天,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推动人类明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与混乱。其中青少年的道德发展问题尤为人们 所关注。本着重从道德判断、道德控制力、道德动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 上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旭 《成才之路》2023,(33):73-76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是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不同的道德教育理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各有不同。这就使得教师们在进行德育研究时,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必须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以理论为依据进行德育实践,使德育实践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和系统性。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道德发展理论背景下培养学生道德感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1]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系统反思、清理与批判,是道德、道德教育回归本体性内涵的必要前提。一、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前提性反思——道…  相似文献   

19.
布丹丹 《文教资料》2010,(24):211-213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日常生活批判视野中的大学生日常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局限及其批判反思,要求大学生道德教育从自在自发的日常生活走向主体自觉的文化生活,引导大学生树立人类意识和全球意识,这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受到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功利主义、自然主义等哲学流派的影响,在哲学观上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方法的继承、批判与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提倡自然的教育、注重世俗化、务实性等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尤其是现当代,西方国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道德教育,形成了各种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运动"、社会学习模式、认知发展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体谅模式等,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梳理西方近现代道德教育方法发展脉络,分析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转向,有利于归纳与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