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象派绘画作为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以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这种创作方法对当代中国美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创作理念、色彩运用,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为中国油画走向世界拓展了视野,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王妍 《科幻画报》2023,(3):49-50
在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强调五育并举,而美育是其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科学扎实开展色彩教学。为此,科学引导学生学习印象派绘画,特别是正确应用印象派色彩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色彩具有更为强烈的判断能力,进而强化学生艺术素养。本文首先对印象派及其绘画色彩进行了简要论述,进一步分析中学美术教学应用印象派绘画的重要价值,最后综合探究应用印象派色彩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印象派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站有一定的地位,对绘画的发展取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作为表现形式因素的点、线、面、色彩和构图等的价值及审美作用,着重探讨了印象派绘画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尚文 《考试周刊》2013,(12):16-17
印象派是艺术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运动。一些艺术史学家们认为日本艺术,尤其是浮世绘艺术推动了印象派运动的发展,但他们忽视了中国艺术在这个时期的作用。事实上,日本艺术中吸收借鉴的中国元素肯定对印象派有所影响。本文从历史社会环境出发,探究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联系,并把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构图因素进行对比,论证中国艺术与印象派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笔者透过一个对印象派知之甚少的观者的视角,看到和感受到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印象派绘画,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印象派绘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与色彩写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德 《考试周刊》2009,(12):217-218
本文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二者对现代绘画色彩的写生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以期达到理想的色彩写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雪  李浥 《文教资料》2013,(21):62-63
印象派作为西方19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派,颠覆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图式结构,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印象派倡导的外光写生与色彩性、绘画语言回归绘画本身等观念,同样影响了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张大千泼墨泼彩的作品以印象派的光色表达传统绘画的意境,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4):F0004-F0004
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也可以看作是印象派的一个支派。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新印象派与印象派相比,更加重视绘画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就在于颜色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印象派的产生,完成了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为艺术世界开启了新视野和新道路;随后产生的新印象派,尤其是后印象派更是深刻地改变了西方美术的进程,在创作思想和艺术观念上,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对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的产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印象派绘画是注重于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本文就印象派油画艺术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升印象派油画艺术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以往通常从题材的突破、新技法的运用以及创作观念和程式的改变等方面来阐释印象派绘画的革新。文章通过对印象派之前包括评论家在内的观众的视觉经验和印象派绘画所提供的视觉感受的比较,说明印象派绘画革新的真正本质是印象派画家们用新的视觉图式对公众的审美习惯和视觉定式进行挑战,最后成功地把他们的视觉感受变成了观众的观赏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造型艺术产生的前提是人类的视觉。观看,建立在视觉的生理基础之上,同时体现了知识、文化的影响。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传达个人对世界的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依据的图画体系与个性探索相互渗透,形成艺术史的丰富面貌。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中更有一些特别的视觉现象反映出艺术家观看的主观方面在绘画中的体现并对艺术史的发展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黎冰 《广西教育》2023,(4):122-124
本文论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水彩画教学的方法,包括通过图像识读激发水彩画绘画兴趣、通过临本临摹掌握水彩画绘画技法、通过美术社团活动培养审美判断能力等,以此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地位逐渐提升,绘画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小学绘画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美术潜能,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绘画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印象派是传统西方绘画艺术与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的分水岭。印象派主张亲近自然,用现代的光学理论来指导绘画实践,感受和描绘自然的瞬间光色变化。在当代我们重提印象派的主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画家们的创作手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何利用数码相机、投影仪等科技手段进行创作,但这些手段的运用使画家们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自然。重提印象派主张,使我们不忘记外师造化重要性,避免画家的创作边缘化。在今天经济大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中之重,重提印象派主张使画家们更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让大家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6.
夏波 《文教资料》2011,(15):94-95
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他受印象派绘画启发.从自然界中取材.借鉴了印象派绘画对光与色的重视和印象派绘画的多重视角,在文学创作手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左拉的作品也因此多维度地反映了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民主评议儿童绘画作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调动他们学习绘画的兴趣,使学生的绘画作品体现真情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放眼美术教育特色课程——书法、版画、蓝印花布、剪纸等,其不仅独树一帜,也带动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丁绍光的重彩装饰画富有生动流畅的墨线勾勒、绚丽和谐的色彩,它是在现代审美需求和文化条件的催生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基于传统绘画的基础形式上,色彩运用和物象造型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它重色彩、重表现,装饰性强,与小学生绘画时色彩表现力强、造型夸张概括、注重主观感受的绘画特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印象主义是欧洲绘画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对近代绘画的发展有相当深远的影响。莫奈是印象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印象派(Impressionnisme)这一名称就是从莫奈的作品《日出一印象》中得来。他不断描绘光照下的自  相似文献   

20.
嵇康维 《成才之路》2014,(36):46-46
美术学科是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学科,但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常常会由于绘画技巧的缺乏,影响和制约着对美的表现力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直观展示克服绘画困难的信心;借助示范化,以教师的榜样消融绘画技巧的障碍,特别是通过教师三种的示范绘画,从而为学生消除绘画障碍,提升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