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款冬花中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差异。方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款冬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10hm;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款冬花中芦丁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v:v=20:80),柱温3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不同产地的药材含量差异较大。6个产地款冬花中,总黄酮和芦丁均以甘肃含量最高。结论不同产地款冬花中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注意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芦丁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芦丁在碳糊电极上的电极过程为一受扩散控制的两电子、两质子参与的准可逆过程.芦丁的氧化峰电流与芦丁浓度的平方根在1-1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该方法用于芦丁片中芦丁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芦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使用芦丁增强KMnO4-NaOH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进行芦丁的测定.本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芦丁在1 0×10-7~5 0×10-5g/mL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10-8g/mL;对5 0×10-6g/mL的芦丁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 5%.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片剂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芦丁”含量测定的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槐花中芦丁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槐米、槐花及片剂中芦丁的含量.在所用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峰面积具良好的重现性,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44%,在所选浓度0.108~0.648mg/mL范围内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标回收率为98.2%,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槐树各部位及片剂中芦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7,(5):37-40
以福建主栽的7个龙眼品种的嫩叶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了龙眼嫩叶中的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等3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比较分析了不同龙眼品种间3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7个龙眼品种叶片中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物质。不同的品种3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石硖",芦丁含量最高的是"苗翘",槲皮素含量最高的是"冬宝9号"。龙眼叶片中3种黄酮类物质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异,推测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的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赤胫散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芦丁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于510nm处测定赤胫教中总黄酮含量为3.33%。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开放性化学实验——表面活性剂修饰碳糊电极测定复方芦丁片中芦丁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实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内容。在教学中结合科研工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千山决明子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千山决明子总黄酮的含量,建立了芦丁浓度—吸光度关系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比较安徽省几种药用菊花总黄酮、总酚、总糖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没食子酸、葡萄糖为对照品,对菊花中总黄酮、总酚、总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的菊花几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桑椹口服液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含量的测定方法,为控制桑椹口服液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芦丁为标准品,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芦丁浓度在2.2~22m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控制桑椹口服液中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银杏叶中十三种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本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银杏叶中各元素间相互不干扰,可在一份样品液中进行13种元素的分别测定;所测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Ca、K、Mg、Fe、Mn、Zn以及Cu、Ni,有毒金属Pb、Cd被检出,加标回收率在86.03%-113.81%之间,RSD≤3.6(n=6).  相似文献   

13.
芦丁及其衍生物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丁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介绍了芦丁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能、制备和药用价值,综述了芦丁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在电化学、色谱分析和药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比较安徽省3种药用菊花总黄酮含量差异,为药用菊花应用开发提供依据。以芦丁为标准品,检测波长为506nm,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在0mg/L-100mg/L与吸光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0133C-0.0131,R^2=0.9993。3种药用菊花总黄酮含量滁菊〉贡菊〉亳菊。  相似文献   

15.
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对产于皖南黄山山脉的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6.2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为0.28%。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皮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浸泡法提取陈皮中黄酮化合物.利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对其进行络合显色,在最大吸收峰510nm处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标准曲线方程为A=0.01134C+0.00125,r=0.9999.陈皮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5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  相似文献   

17.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绝大多数作品产生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唐代,在《万叶集》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文学的气息。本文将以《万叶集》各期代表歌人为例,探讨一下他们的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银杏叶总黄酮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提取Bcl-2基因的mRNA,以RT-PCR法研究银杏叶总黄酮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总黄酮使人HepG2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Bcl-2基因mRNA水平随银杏叶总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银杏叶总黄酮可促进人HepG2细胞的凋亡过程,并使Bcl-2基因mRNA水平降低,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Fall     
Leaves on the trees, Leaves in the breeze. Leaves on the ground, Leaves all around. The color of the leaves, Red, yellow, orange and purple. We go outside, we play all day,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tivities, contents and overall outcomes of 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organized jointly by two working groups of SEFI: the Working Group on Women in Engineering and the Working Group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seminar theme was 'Improving the gender balance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using ICT methods and contents' and was hosted by Oulu Polytechnic, Finland, 16-17 May 2002. In regard to ICT methods and contents, it is clear that the trend away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a concentration on narrow technical contents is being replaced by a more holistic pedagogy that involves extensive use of ICT to provide both content and context of the material being learned by the student. The intrinsic advantages of ICT-based teaching are that it permits comprehensive use of resource-based learning, provides flexibility in learning and facilitates wide support for individual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These features are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to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