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着名学启功先生说:“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在韵方面,久已具有公认的评价,成为它们各自时代的‘一绝’。有人谈起清代有哪一种作品可以和以上四种杰出的艺相媲美?我的回答是‘子弟书’。”(《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见《汉语现象论丛).中华书局,1997)这一评价充分说明了子弟书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吐凤才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扬雄著《太玄经》时,“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后用“吐凤才”称人有才华或文字华美,如李商隐《喜羲叟及第》:“门多吐凤才。”谷永才《汉书·谷永杜邺传赞》上说,谷永借向皇帝进言之机阿附权贵,博得了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和平阿侯刘谭的信任。后用“谷永才”指干谒之才,如武亢衡《夏日时雨寄朱放拾遗》:“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相似文献   

3.
姜迎 《语文知识》2005,(5):13-13
“井喷”是一个意义比较单一的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钻石油井时地下的高压油、天然气等突然从井口喷出。”然而近年来,“井喷”出现了新的用法.并且在经济、旅游、教育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灯烛是古代夜景中常见之物,它光线昏暗,跳跃不停。当黑夜来临时,那些浪迹天涯的游子、空守闺房的怨妇、伏案苦读的书生、宦海浮沉的士子枯坐灯下,眼前闪烁不定、摇曳多姿的烛火,户外时断时续的狗吠、忽高忽低的虫鸣,自然会引发人们的种种愁思,于是灯烛便成为他们寄寓情感的对象,倾诉心声的媒介。如司空曙《云阳馆韩绅宿别》: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课文注释:“胡骑(ji):胡人的战马。”《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骑qi(统读)。”《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相似文献   

6.
王林 《语文知识》2005,(7):10-11
古诗词中的“云”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蕴。一、寓闲适隐逸之趣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后因以白云代指闲适隐逸之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即从陶诗变化而来,以寓隐逸怡悦之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行到水穷处,坐  相似文献   

7.
周绍斌 《学子》2004,(8):46-46
“语文”一词是解放后才有的。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我国开始兴办“新学”。当时的课程、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只有语文一科所授的仍是古文,当时称“国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文化界大力提倡白话文,“国文”课受到冲击,于是小学开始改设“国语”课,所用的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文章都是白话短文、儿歌、故事等。中学仍开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等新文学作家的白话作品。30年代后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等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教材,后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被迫中止。1949…  相似文献   

8.
9.
周新 《语文知识》2001,(6):34-34
在一节创新达标课上,语文老师提出一问题之后,紧接着说:“谁来回答?需要我点卯吗?”此言意在了解学情,试探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不是在本班上课,和学生互不熟悉),以便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法,虽不高明,倒也实在。可老师话音刚落,一学生意外发问道:“老师,‘点卯’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何谓“流觞曲水”呢?这要从上巳节的“修禊事”说起。  相似文献   

11.
北宋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历来被称为吟咏金陵的绝唱。其上阕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相似文献   

12.
“竹林七贤”文化是云台山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加大百家岩“竹林七贤”相关遗址景区建设,大力宣传云台山的“竹林七贤”文化,深度开发与“竹林七贤”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使“竹林七贤”文化与云台山和谐相融,成为提升云台山文化品位的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5,(7):9-9
“高考移民”——高考移民不是什么真正的移民,它不具备移民的特征,它不具备到目的地定居、工作和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特点,其动机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到目的地定居,其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形成到目的地定居的事实。它所造成的事实仅仅是作为一种移民假象去捞取高考实惠的一种手段,高考移民是通过搭桥户、空挂户等非法户口转移手段而达到的一种临时移民假象,发生在有国家高考招生优惠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其中海南省最严重的地区,高考移民多达15000人/年,比当地居民的考生的一半还要多,“高考移民”成为当地居民的普遍用语。  相似文献   

14.
草木本无情,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别的心境下,它们也被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在古代诗歌中,“草”的文化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草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春天的标志岁岁枯荣乃草之本性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因此,人们往往借草来赞美春天,赞  相似文献   

15.
文非 《语文知识》2001,(4):78-80
“并提”,也叫合叙、综说、列举分承、并提分承等,原是古汉语中运用颇多的一种修辞格,其实质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应分开说的话合并在一起说,比如明明是“风高霜洁”,却将“风”与“霜”合并,“高”与“洁”合并,说成“风霜高洁”(《醉翁亭记》)。所谓“并提”,是就“风”和“霜”合并提出而言。用了并提格的句子,理解时要还原(以下举例时括号中即是还原)。中学语文课本中使用了并提辞格的句子不少,如  相似文献   

16.
近阅全国三十八所重点中学教师编著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在该书第128页看到“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的介绍,特陈拙见。《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不少人据此认为屈原别名正则,别字灵均,如马永卿  相似文献   

17.
18.
"竹林七贤"与焦作山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开发自然景观的同时,应注重人资源的开发。革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竹林七贤”的寓居处就在百家岩,并介绍了“竹林七贤”的活动情况、学成就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听雨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诗人们往往在一夜的听雨中,道出满腔春愁、秋思、旅恨、闺怨,抒发难酬壮志,倾诉忧患人生,传递爱民心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雨点点打落在窗前的梧桐叶上,声声诉说着凄苦之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