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蓓 《文学教育(上)》2009,(22):114-115
残雪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先锋作家之一,她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她的小说将现实与梦境“混淆”,创造了一个个怪异的世界。《山上的小屋》就是这样一篇代表作品。在文本中,作者建构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是孤独的、痛苦的,人与人之间互相戒备、仇视。  相似文献   

2.
怪诞意味着作品和效应中各类矛盾因素的奇妙的混合,具有二重性。从这一角度对残雪和王小波小说加以解读,可以发现,残雪的世界是疯狂的、恐怖的、怪异的怪诞世界,王小波的世界是充满着各种怪诞人体躯体的节日、粗俗的狂欢式的语言和扭曲的事物组成的怪诞世界。这两种怪诞世界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却正是怪诞二重性的不同体现,即滑稽与恐惧异质因素的相互混合。  相似文献   

3.
残雪一直是新时期文学中阐释难度最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的独特性在小说中的显著表现就是用梦魇般的情节和话语,勾画一幅奇异、丑怪的生存之图;以荒诞怪异的存在方式表达内心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结。她的创作以怪写悲,以非人道写人道,以非理性诉诸理性,传达出焦虑情结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看《大家》     
在《温柔的编织工》中,残雪延续了一贯的幻想叙事路线,这次更是在纸上凭空建了一座孤城。编织工在一种不能遏止的创作本能的驱动下,把自己头脑中的幻城编织成毯,而身边真实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都被吸进了那个隐匿而神秘的“毯中王国”。残雪用她超绝的想像编织了一个纯粹的幻想小说。温柔的编织工与他手里不断被织就的幻城,更似一个作家与作  相似文献   

5.
残雪的小说世界是建立在她对世界的本体性否定上的基于个体化理解的原创世界,这是理解残雪小说的根本性原则和方法.对世界的整体性理解反映在小说人物、情节及主题上都穿越了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特点而建立了残雪小说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6.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7.
第5期《山花》"头条自荐"推出的残雪的短篇小说《红叶》,延续作者的一贯风格,荒诞奇诡、冰凉幽森。无论是辜老师,还是小菊、老雷或清洁工,睑部形象一概暖昧不清,只是作为残雪在小说里所建构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符号,与人物关系所直接对应的是精神世界里不同精神层次的关系。作为病人的辜老师,  相似文献   

8.
金永平 《华章》2007,(11):220
残雪的小说以"荒诞梦幻"著称,将"现实"与"梦幻"加以混淆,以精神变异者的冷峻感和眼光,创造一个怪异的世界,这种独特的个性使其游高于文学现象之外.本文就试图从她的非理性叙事视角和冷静的叙述风格两个方面进行学理阐释,来探讨论述其小说之所以"怪异"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残雪的小说以晦涩和阴暗著称,它们带给大家的是无比的陌生和怪异,只有去直视在生活中,在心灵的夹缝中,在人生的黑暗中显现的那些真实的但无法明说刹那,才有可能逼近残雪的细节,但决无法用理性建构的方式去确定每个细节的每个可能的面貌和可能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残雪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她采用了一种与以往女性作家创作决然不同的叙事模式,她既不去揭批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受抑境遇,也不去抒写女性的勃勃生命力及创造性,而是以其个人化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怪异、诡秘的女性世界,为女性创作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林白的小说里,镜子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之一,它们是女主人公展现真实自我的工具。在《回廊之椅》这篇小说中,镜子这一意象没有出现,而作者却从其他途径让读者看到了文中无处不在的镜象世界。镜象世界的营造让这篇小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貌。本文试图解析《回廊之椅》中镜象世界的营造方式,找出潜藏于文本之下的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女性作家,残雪的小说中不自觉地体现着女性的理念。但是残雪又不同于其他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避开了以往女性的创作模式,以怪诞的女性感觉、体验和幻觉,消解了传统的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女性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梦幻的诡秘的女性世界。残雪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恶魔式母亲、复仇式女性、圣洁化女神。通过这几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将男权主义的中心话语和审美趣味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打破了“母性神话”,显现了女性自我的主体意识。残雪的女性形象设计是和残雪关于女性的自我存在和人类存在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其女性主义观点是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混合剂。  相似文献   

13.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残雪唯一认同的中国作家,这源于她独特的文学观。残雪提出"新实验"文学的主张,其基本特征是表现"内心的地狱"里的"分裂的灵魂"图像,残雪的小说和鲁迅的《野草》、《故事新编》中的几篇正具备此特征。从中国文学史的谱系上来考量,残雪的文学实践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因为中国文学拙于表现人物幽邃的潜意识世界和"分裂的灵魂"图像。但残雪"非此即彼"的一元化思维方式、唯我独尊的文学秩序价值观却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5.
<正>第二单元小说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文体,小说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身处小说的世界中,你有过什么样的感触呢?有没有一个故事可以让你开怀大笑,有没有一个故事可以让你淌下泪水,让你激动不已?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它可以震撼人的心灵,请写一篇作文,谈谈和小说有关的话题。假期里读书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前几天刚刚读完的《欧·亨利短篇小说》让我受益匪浅。欧·亨利是谁呢?他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你一定读过或听过《麦琪的礼物》吧,这就是欧·亨利的作品,也是他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妻子卖掉自己美丽的秀发,给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可是同时,丈夫却卖掉了祖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在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今天,疲于奔命的我们吃着山珍海味、穿着金缕玉衣、住着豪华别墅,却逃不掉孤独寂寞、焦虑抑郁。一本有关心灵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了我:我们用"心"争挣一切,却于"心"一个问候的机会也没留!读罢《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强烈地想要与所有的朋友分享:她犹如可爱、近人、博学而透析的幸福人生导游,舔舐心灵的伤痛,启迪生命的真谛。草地上、微风里、蓝天下,我真真地看到轻轻地、甜甜地微笑着的我。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记忆库,而早期记忆更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残雪的童年正处于"文革"时期,在"文革"中她的家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使她经历了一个不幸的童年.众多的批评家从残雪的作品中找出了他们关于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而残雪在书写这种记忆的同时,也在对"文革"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在<思想汇报>中,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由于受压追而思想发生严重异化的人.透过这个人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革"给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三毛     
再次读完《三毛作品集》是在一个阴天的下午,身旁那杯浓得发苦的茶仍旧散发着热气,心情却沉重无比。这是一个令我为之震撼的女性,对于她并非仅仅佩服那么简单,还有一颗心跟随着她的脚步也喜也悲。她——《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执着、坚强的“旅者”,在沙漠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脚印和不悔的行程。那个执着的背影在我的脑海中化作永恒,永久不能褪去。是她让我了解沙漠的新奇,是她让我懂得生活的乐趣,也是  相似文献   

20.
残雪的小说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想象杂糅在一起,充满梦幻般非理性的叙述。让人犹如进入茫茫的黑夜。时空的停滞虚幻、人物的循环重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无法对话都体现出了残雪对历史和现实的荒漠感,而这种感觉正来源于她自己的现实体验。她将笔触指向黑暗,戳穿黑暗,并对黑暗进行了成功的突围,这正表现了作家直面现实人生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