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在20世纪经历了社会学、符号,学、信息科学的反复论证,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界定.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信息传递行为.它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从广义上讲,传播包括一切信息传递的过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务都能构成传播的对象.从狭义上讲,传播学是指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作为社会信息的人类传播,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2.
王娜 《传媒》2018,(5):76-78
叙事是电视广告的自身属性,故事性电视广告是当前电视广告发展的重要趋势.它通过内在的情感机制建构观众的群体性认同,以符号性消费建构品牌神话,因而故事性电视广告要结构合理、情节恰当,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徐芳依 《现代传播》2022,(11):120-128
影视作品的受众中青少年占比很高,在艺术创作和美学追求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公正世界信念,将正向的价值观有机融入到艺术与美的叙事中。影视作品若在人物形象的建立和故事情境的设定方面考虑叙事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引导,便能通过妥善的人物设置和故事走向,在保有影视作品批判性和现实性的同时,建立起以善良和正义等美好品德为基础的艺术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电视剧《觉醒年代》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影视作品,镜头画面考究,叙事精巧,以美感构筑情感,以文化自信塑造价值认同,使建党故事深入人心.本文基于叙事逻辑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路径,深度考察该剧在主流价值输出等方面的匠心之处,以期为我国主旋律电视剧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五香街,残雪著,作家出版社,2011残雪的《五香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突围表演,这似乎道出了这部作品的真义,特立独行的突围与富有酒神精神的狂欢式表演。残雪自己说,这是关于我们大家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进去扮演角色。她说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今天,新型主流媒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叙事话语正在发生变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主流媒体的叙事逻辑及其价值功能,既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型主流媒体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又能为洞察新型主流媒体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新的致思路向。【方法】运用案例分析和文本诠释的方法考察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构建叙事逻辑、书写价值功能。【结果】新型主流媒体叙事逻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表达;叙事视角融合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等三种方法;经由多平台的跨媒体叙事深化立体传播。新型主流媒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举旗手”、新闻业的“风向标”、人民群众的“耳目”的价值功能。【结论】在新技术频繁更迭的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要善于借助技术传播的优势,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的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媒介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宋翔堃 《新闻传播》2022,(15):52-53
随着H5平台和互动视频事业的快速发展,交互叙事理论进一步融入传播领域;视觉小说作为一种有一定历史经验积累的交互叙事呈现手段,其并没有被内容更丰富的交互叙事玩法消解,而是在技术和理论的双重加持下,转化为一种带有全新样态的新兴媒介,具有其独特的叙事逻辑。  相似文献   

8.
张之羽  丁晋 《传媒》2023,(9):31-34
数字技术消融了各媒介的边界,为不同艺术形态的互通融合打开了渠道,形成多媒体与跨界融合的特征。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影视与电子游戏在技术制作、艺术思维、美学风格等方面开始相互借鉴,并在一些层面趋于融合。这种趋势不仅对影视与电子游戏的艺术界定和规范带来了挑战,也扩展了各自的艺术边界,产生了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以适应当代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超媒介影视叙事的概念厘定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荃  韩晶 《现代传播》2013,35(1):77-80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形态也一直处于发展和演变之中。媒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叙事方式的变化。近些年来,以美国影视作品为代表的影视叙事从单一媒介叙事发展成为多媒介环境下的超媒介影视叙事。它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叙事逻辑边界和时空限制,充分激发了观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李维 《编辑学刊》2007,(6):67-70
叙事,就是讲故事.编辑叙事就是讲述编辑日常工作生活经历的故事,它不同于一般性的单纯地讲故事,而是在一种理性的参与之中对编辑生活作出意义与价值的梳理与提炼,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编辑自身生活的充满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的编辑理念、编辑行为与编辑特色,使看似平淡的编辑日常工作显现出并不平凡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调查方法的逻辑及价值卜卫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着多种买证方法。其中,社会调查(SocialSurvey)常常被看作社会科学的典型方法之一。在国内传播学著作或教科书中,研究者们详尽地介绍了社会调查的过程和技术,比如:如何选取样本,如何制作问卷,或如何进...  相似文献   

12.
13.
王甫 《今传媒》2014,(5):8-10
乡土叙事和都市叙事,是文学艺术中相互关联的创作体系。在影视传媒迅速兴起,人类进入"读图时代"之后,这一相辅相成的创作体系,仍然是此消彼长、相得益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赵本山电视小品和《乡村爱情》三百多集电视剧持续热播引发了学界与业界对影视乡土叙事的关注和探讨。本文以CCTV-7优秀农业电视节目为样本,分析了乡土叙事的人文精神、草根形态和民生本色,为以叙事学理论基本观点研究电视节目创新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影视媒介建构文学形象的叙事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与文学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如何在影视叙事中转换文学形象,即从想象性、虚幻性的内心视象变为银屏上直观的视听形象,这样的形象转换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必须把握文学与影视两者之间质的差异,把握文学作品向影视剧转换过程中必然进行的移植、取舍、解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建构和意识形态引导的艺术样式,它强大的隐喻功能、“培养”功能和“沉浸式”传播体验效应,具有其他媒介产品不可比拟的作用,容易形成“峰聚效应”,成为先进文化框架里最活跃的部分,充分发挥着先进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2017—2022年之间的系列主旋律电视剧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国家叙事,用来表现中国人恒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这些电视剧以其强大的家国意识、人民情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当代“中国式英雄”审美等,形成了强大的价值认同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建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知青"这个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烙印的群体,在媒介影像中的形象建构和叙事策略,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和社会价值。从历史记忆中的"知青"到媒介影像中的"知青",经历了从现实叙述到创造模仿,再到符合当下社会媒介文化接受意愿的源自叙事力度的取向,展示着时代与观念的变迁。本文旨在分析"知青"题材的影视剧从反映时代风貌、呼唤集体记忆、构建价值观念三个层次来建构"知青"形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知青"影像中,那一代人所留下的毅力、激扬、友善、向上的精神风貌,也给我们提供了开阔的形象构建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科学隐喻在范式研究中所具有教学、认知、建构作用,分析了国内外档案学者在研究档案范式时所使用的隐喻,并且对隐喻和范式进行了区分,指出隐喻并不等于范式,进一步提出了档案学范式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8.
黄春岚 《大观周刊》2011,(32):27-27
本文从影视作品中服装设计与人物装扮塑造的关系入手,从反映人物身份、衬托人物处境以及渲染人物情绪三个方面论述了服装设计对人物装扮的塑造作用,并阐述了根据人物装扮特征进行服装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方雨婷 《东南传播》2021,(8):123-12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渴望"影视快餐"节约观影"成本".影视解说短视频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其内容选题甚至成为一部分受众观影的风向标.本文以探寻影视解说短视频的结构要素为目的 ,以b站中57位影视解说短视频创作者及其285个作品为样本,对影视解说短视频的结构性要素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剧情偏向的解说思路占据主流,不同解说偏向的创作者其作品内容构成各有偏好.同时发现,面对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创作者也会选择不同的解说思路,但总体呈现出明显的风格化特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末对影视解说短视频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陈微 《视听》2020,(11):61-62
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加之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国外电影电视剧的获取渠道越来越便捷,在内地的传播中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国外原有的影视作品具有大量受众,影视翻拍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众多影视翻拍作品水平良莠不齐,如何从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影视翻拍的本土化,达到口碑票房的双丰收,是创作者在进行影视翻拍创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