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节目主持人及访谈嘉宾围绕共同话题,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展开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示其交流过程的节目形态。主持人是节目核心,是谈话过程的主导者,通过不断提问和收集信息掌控交谈的内容、质量和进度。因此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否出彩好看,与主持人关系重大,有些节目甚至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比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带有人际交往的特征,但又不等同于日常的人际交往。首先,主持人通过访谈获取事实信息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十分明显。其次,访谈的实现依赖于极其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依赖于一种深沉的"蓄谋"。  相似文献   

2.
《杨澜访谈录》是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主持的一档高端电视采访节目,节目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十多年的光辉历程,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重量级"嘉宾坐而论道,倾情对话,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栏目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通过人物访谈揭示历史真相,展示心灵的真实,以  相似文献   

3.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播出迄今已逾20年。伴随着外部媒体环境的急剧转变,它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寻求革新。近年来,由腾讯新闻和单向空间联合出品的《十三邀》受到热捧,成为互联网产制模式下访谈类节目的成功范例。本文将从主持人风格、受访嘉宾选取、叙事逻辑这几个层面对两档人物访谈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索访谈类节目的生存之道及革新取向,为该类节目的赓续或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魏伦 《记者摇篮》2009,(4):64-64
访谈节目里的“访”与“谈”词义有别,分工不同。访是主持人针对受访嘉宾提问;谈则是受访嘉宾对应提问的谈论。至于说谈在整个访谈节目中所占比例应该是多少,则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即主持人谈”多“谈”少受制于访谈内容的不同,受制于受访嘉宾的身份、性情、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马翩然 《东南传播》2014,(4):141-143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既是谈话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谈话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在节目的"谈话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持人能否建立一个和谐的"谈话场",以及是否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谈话的参与者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有意义的话轮衔接和转换,对于推进话题的展开与延伸和实现谈话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杨澜访谈录之"我的疯狂你不懂"》为例,对主持人杨澜的话语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对于谈话节目主持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谈话场建构及话轮操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种通常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包括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等节目类型。主持人往往与现场嘉宾围绕既定的话题,针对疑问或争议展开讨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或沟通不同观点的目的。这类节目贵在有感而问,有问而语,它的出现打破了电视节目的僵硬模式,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孙显军 《记者摇篮》2004,(10):22-23
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指在演播现场,就某一话题,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相互交流、各抒已见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谈话现场的领航者.嘉宾则是谈话现场的核心访谈对象.现场观众是整场节目的积极参与者。在演播现场,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组成访谈者,面对面沟通,实现谈话节目的第一次传播行为,即人际传播。其次整场谈  相似文献   

9.
电视访谈中主持人的站位调整及传播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站位”是一种符号互动现象.通过调整站位,我们为自己构建社会身份和角色.研究选取《杨澜访谈录》节目对台湾名人李敖的访谈为例,分析主持人站位的转换情况和传播效果,尝试从理论视角建构电视访谈的站位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恒军  冯洋 《当代传播》2012,(5):108-110
人物专访类节目是目前全球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之一。近年来,虽然此类节目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缺陷依然十分明显:精品匮乏、主持人与嘉宾缺乏、话题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等问题困扰着节目的进一步发展。阳光卫视创办于2001年的《杨澜访谈录》12年来采访了600多位嘉宾,成为中国电视史上历时最长的高端人物访谈类节目。究其成功的奥秘,主持人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居功甚伟。本文主要研究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在节目中精彩运用的具体表现,以期给同道者启迪。  相似文献   

11.
凭良心提问     
不会提问是时下娱乐新闻的常见败笔。在一期杨澜访谈郭晶晶的节目中,主持人以晶刚恋怀孕霍震霆先生奖豪宅聘礼等问题与嘉宾郭晶晶进行攀谈.不及其余。让人感觉,似乎提问郭晶晶就剩下这些话题。这种狭隘的提问方式常常源于八卦式的新闻敏感。记者需要敏感,尤其  相似文献   

12.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13.
邴倩 《新闻窗》2013,(2):35-36
哲学家柏拉图说:“人们渴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对某种问题找到答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永远离不开沟通、交流。”电视谈话节目是主持人邀集嘉宾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的成功是主持人、嘉宾、话题、谈话方式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华中科技大学石长顺教授将谈话人、谈话话题和谈话方式总结为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谈话人包括主持人、嘉宾和现场公众(有些对话节目无现场观众),谈话话题可以是新闻性的或非新闻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谈话的方式一般分为群言模式和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视访谈节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访谈节目中的谈话节奏及节目进度都需要主持人来准确掌控,主持人处于整场节目的主导位置,其灵活运用话语可以将节目嘉宾快速带入到谈话氛围中。同时对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话语角色的研究也能提升与完善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产业链,在实践层面上提升电视行业节目创新水平。本文就从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闻谈话节目的话题设计与主持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闻谈话节目,简单理解就是主持人和嘉宾之间或嘉宾与嘉宾之间针对某些新闻热点问题的"对话",可以是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对多的访谈,也可以是多对多的讨论。电视谈话节目有四个主要构成要素:话题、主持人、嘉宾(观众)、录制现场(大屏幕、灯光、音乐、表演等)。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种通常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包括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等节目类型。主持人往往与现场嘉宾围绕既定的话题,针对疑问或争议展开讨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或沟通不同观点的目的。这类节目贵在有感而问,有问而语,它的出现打破了电视节目的僵硬模式,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谈话类节目崇尚思辨,本质上讲属于精英文化,它要求的是内容的品位与内涵。要想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引人注目的名牌栏目,必定要具有栏目自身独特的风格,而栏目的风格正是源于主持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视访谈节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访谈节目中的谈话节奏及节目进度都需要主持人来准确掌控,主持人处于整场节目的主导位置,其灵活运用话语可以将节目嘉宾快速带入到谈话氛围中,同时对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话语角色的研究也能提升与完善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产业链,在实践层面上提升电视行业节目的创新水平。本文针对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如今,各种访谈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电视荧屏,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背后的故事》等。怎样让层出不穷的访谈类节目立于不败之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驾驭现场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谈话类节目也可以说成是“主持人的节目”。我们常常因为一个有趣味有深度的谈话类节目去持续关注一个频道,我们也常常由于特别欣赏一位独具风格的主持人去持续关注一档谈话节目。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实话实说》、《真情》、《鲁豫有约》和《杨澜访谈录》这些金牌访谈节目能够如此成功?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主持人让谈话类节目如此出彩?主持人成功的密码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章岭 《新闻实践》2004,(7):43-44
打开电视,在我们看到《对话》、《实话实说》、《杨澜访谈录》、《亚妮专访》、《谈话》等访谈节目时,主持人的言语表达往往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他们成功地运用非语言信息,以此打动被访者的心灵,挖掘思想亮点,更使我们受益匪浅。本文旨在通过对非语言信息在访谈节目中的运用评析,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