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所以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呈指数型上升,这就为电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源动力。电视艺术作为一门多元性的艺术学科,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它的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范围广,受众接受程度高,相较于传统艺术门类而言,电视艺术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正因如此,电视艺术经常以最先锋的姿态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这种不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创作方式,不断为受众创造出了更加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所取得的的艺术成就也为世人所赞叹。近些年,电视艺术从节目类型再到节目内容,均呈现出了不断发展创新以及愈发贴近群众的特征。同时电视艺术也符合国家开放融合的方针,积极与国外电视艺术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中国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2.
吕鹏  冯然 《声屏世界》2005,(5):35-36
近几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新的求索阶段:以画面思维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思维.同时兼具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眼光与全球化的视野。曾获2002年法国蒙特卡洛电视节“法国广播电视学院国际大奖”提名和2002年第七届新加坡“亚洲电视大奖赛”最佳纪录片提名,由四川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求学》正是这样的一部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时光如梭,逝者如斯.历史匆匆而过,我们常常来不及驻足.圣人曾经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都是在告诫我们,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忘记历史就是无知的开始,而回味历史往往是大智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外语频道值新中国60周年纪念之际推出10集纪录片<中国通>,便正是我们好古温故的一次影像体验.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然而就在几年前,人们谈及它时还要谨慎处之,十几年前更如同雷区而回避。而在中国存在了两千余年的传统市场,其相关学术研究也在传统偏见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迟迟没有展开。可喜的是,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推出《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填补了这项学术空白。这是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中国传统市场演进历程的高水准的学术专著,有利于推广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该书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无论总体构架还是具体论述颇具创新,其研究方法尤其别具一格,堪称经济史研究的范式。首先,针对中…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与电视纪实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与电视纪实艺术朱景和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中国文坛上尤其是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温度颇高的“毛泽东热”。这一陡起的热潮,表达了广大作者和亿万群众的炽烈真诚。其空前的热度甚至引起了国际传播界的关注和评论。这里,仅就电视纪实艺术的同时升温...  相似文献   

6.
民俗学作为研究各民族民间传承文化的一门人文科学,虽然比较年轻,但从国际范围看也已经接近一个半世纪了。如果从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会——英国民俗学诞生的1878年算起,今年恰好是110周年。在这百多年间,国际民俗学的发展为五大洲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相互了解、共同进步起到了不容低估的科  相似文献   

7.
苗棣先生将书名定为《电视艺术哲学》而不是《电视美学》就已经向读者暗示了他对于“艺术”与“美”这组范畴间关系的态度。在引言中,他就引用了赫伯特·理德关于“艺术”与“美”分离的一段论述,指出了“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并由此引发了全部的引言部分。给电视一个说法,有效地将电视艺术学与电视美学分离开讨论。同时,作者又在引言部分指出了通常对于“艺术”这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狭隘性,又区分开了“艺术”与“高雅艺术”这组极易被人混用的概念,这就剥下了“艺术”一词金光闪闪的外衣,还其本质。作者立足于这两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原制片人陈芒曾说,“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选择体现了编导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驾驭结构的能力。”一部成功的纪录片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中诞生的。笔在几年的纪录片拍摄实践中也深有此感。  相似文献   

9.
王钢 《今传媒》2012,(9):84-85
陕西是十三朝建都之所,周、秦、汉、唐四个朝代曾将东方文明推向巅峰。吸纳、吞吐,熔于一炉;开放,前行,自强不息,长久以来成为了陕西人世代传承的精神命脉。《陕西故事》以陕西当地的六个人文主题为线索,追溯了以陕西古土为源头的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以电视手段表现历史题材并镕入时代元素。除了纪录片的基本手法之外,该片还融入了诸如"情景再现"等电视剧元素,适度地写意,以此增加了该片的艺术感染力,大大地提高了该片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0.
王钢 《报刊之友》2012,(9):84-85
陕西是十三朝建都之所,周、秦、汉、唐四个朝代曾将东方文明推向巅峰。吸纳、吞吐,熔于一炉;开放,前行,自强不息,长久以来成为了陕西人世代传承的精神命脉。《陕西故事》以陕西当地的六个人文主题为线索,追溯了以陕西古土为源头的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以电视手段表现历史题材并镕入时代元素。除了纪录片的基本手法之外,该片还融入了诸如“情景再现”等电视剧元素,适度地写意,以此增加了该片的艺术感染力,大大地提高了该片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画面+解说"模式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流,随着纪录片的发展,画面和解说两个表现元素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只是画面的改变更明显,而解说的改变则相当隐秘。纪录片解说词从直接的宣教到隐秘化的规训,解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历史发展的梳理来找到解说转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纪录片50年的成长历程,离不开世界纪录流派与纪录理念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没有阻挡的一马平川的征服,而是贯穿着错时空与本土化的复杂情状与纠结.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阐释中国电视纪录片不同时期风格样式、形态特征与世界纪录理念的复杂关系,从而探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形态价值与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13.
杨岸 《东南传播》2013,(5):22-23
2008年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部系列电视纪录片《艺术的力量》(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该片获得"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录片类)等多项国际大奖。这个系列分为八集,介绍了八位西方伟大的艺术家,从梵高这一集可以看出,作为人物传记类型的纪录片,BBC不论从叙事方式还是拍摄艺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IPTV的技术原理入手,分析IPTV是如何影响当今影视行业的。IPTV给影视艺术带来了许多技术美学特征,这种技术审美也同样存在于各种新媒体中。  相似文献   

15.
继1983年裴玉章同志的《荧屏前后》问世之后,1985年壮春雨同志出版了《中国电视概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18万字)。前此,笔者曾以《第一个台阶》为题,写了一篇关于裴书的评论文字(见本刊1987年第2期)。本文拟谈谈读过壮书之后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纪录片界有一本经典学术著作——北京广播学院任远教授主笔并主编的《电视纪录片新论》。尽管距它的出版已有五个年头,但今天在电视领域中,它仍是一本畅销书籍。 这本书立足于“纪实”二字,区分了纪录片与艺术片、专题片的区别,系统提出了纪录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路春娇 《传媒》2015,(12):53-55
BBC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机构,其生产制作的纪录片以题材广泛、内容精良而闻名于世.2008年由BBC公司制作的《艺术的力量》,已经斩获多项国际级大奖,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市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对艺术知识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以艺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展现艺术作品,如何在受众面前再现艺术史上的辉煌,如何彰显伟大艺术家的独特魅力等,都是美术类纪录片需要重点思考和表现的.本文以《艺术的力量》为例,对艺术类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船政学堂》作为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历史由来与发展脉络的纪录片,承担了重大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其影像空间价值的呈现、情感建构与表达两个方面,发掘其中的精华,以期能够对其他的历史纪录片的拍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爱看陈辉的电视纪录片,不仅因为我们是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从他的电视作品中看到了他的性格、他的才能和他的追求;看到了他近几年来在电视纪录片领域里不断探索的足迹。一九八三年,陈辉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