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延庭 《新闻世界》2014,(4):221-222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一直被“效果导向”主导,经历了“强-弱-强”模式,而“受众”作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核心与基点,不仅影响着传播效果研究的范围、指向及强度,也影响着研究的思路及对研究结果的解读。本文尝试从对受众的认识角度对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大众研究效果研究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将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和选择性理解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预防引起受众的反感,是植入式广告必须解决的难题。解决之道就在于了解受众的心理,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植入式广告真正融入节目,在节目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发挥植入式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在形式上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3.
刘雨花 《新闻世界》2014,(10):204-205
网络丑角在社会上名声大噪成红人,是受众审美的扭曲导致商业利益的亦步亦趋?是媒体的趋利炒作使得受众甘愿沦为娱乐的附庸?不管如何,其结果都将是受众、媒体、市场乃至"丑角"传播互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商业市场的趋利方面,进行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来讨论当今社会"审丑"现象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网络情景下分析了中学生及家长在社会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方面的第三者效果,发现在水平距离上,第三者效果作用明显。垂直距离对于第三者效果的影响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最主要的就是个体垂直距离主观感受强度会影响第三者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娜 《新闻界》2007,(1):52-53
一近年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民众,已经成为新闻工作尤其是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要求。笔者以为,新闻工作实践“三贴近”要求,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新闻媒介必须贴近和尊重公众的心理-人格欲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心理学对事物认知的感觉、知觉双重角度,分析图书馆免费的纸质读物以及特有的环境氛围两大品牌,把握品牌营销从事物到人的研究思路,最终落脚于图书馆员,提出如何从态度的形成过程把图书馆员塑造成图书馆营销的又一品牌。  相似文献   

7.
8.
一改革开放的宏观推动,使经济机制、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等广大领域中,现代化的过程全面推进,导致整个社会的迅速发展与变化,于是,社会心理——作为低层次的社会意识(高层次是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快速变化的波动式发展。这多色调、多层面、包蕴丰富而时时变动的社会心理,对记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的新闻视野,又曾经在多大的广度、深度上,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一领域?去年8月我去苏北的淮阴采访,在接触的县乡村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开放的宏观推动,使经济机制、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等广大领域中,现代化的过程全面推进,导致整个社会的迅速发展与变化,于是,社会心理——作为低层次的社会意识(高层次是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快速变化的波动式发展。这多色调、多层面、包蕴丰富而时时变动的社会心理,对记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的新闻视野,又曾经在多大的广度、深度上,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一领域? 去年8月我去苏北的淮阴采访,在接触的县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中,担心农村政策变、特别是担心发展农民家庭经济政策要变的人较多。9月到南通采访。时,又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南通市委正在大会小会上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民生新闻的触角越伸越长,大至国计民生,小至老百姓的内心隐私,作为一档民生新闻的编辑,只有尊重公众伦理道德,尊重当事人,寻求媒体、报道对象和社会的各种伦理要求的相互平衡,才能将报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孙佳 《新闻传播》2009,(11):81-81
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社会新闻受到大力追捧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析避免一味迎合受众需求而造成社会新闻的低俗化现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欧阳明 《大观周刊》2011,(5):101-102,94
毛泽东在1952年9月24日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首次提到从现在起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0月下旬,中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正式确定。这说明中共原先提出的,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以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准备的设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做出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定,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予来探析。  相似文献   

13.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广平 《新闻窗》2013,(3):35-37
在对大众传播模式进行的各项研究中,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占据着特殊重要的位置。中外学者在传播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可以丰富我们有关传播的基本定义。粗略考察传播研究历史,概括地说,传播至少包含以下三种意义:1.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2.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组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3.传播可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宫晓香 《大观周刊》2012,(24):228-228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的心理和行为对学生的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条捷径。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当好班主任的两个要点。一是班主任要树立角色意识,二是要作好个别辅导与咨询。  相似文献   

16.
赵伟 《青年记者》2012,(36):41-43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并非仅仅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①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W Bright)曾指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一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文化机制的角度论中国类书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过程。它是有价值目标、有价值实现手段、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并且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媒介在与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在尊重受众,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服务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境界的社会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业迅猛发展,媒体的数量、传播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  相似文献   

19.
黄娟 《新闻世界》2014,(7):140-141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据统计,截止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本文分析了微信发展的现状、微信的特点,并根据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来分析微信流行的原因:符合人们的接触动机、具有广泛的可触及性、熟友推荐、满足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从“沉默的螺旋”假说谈起郭庆光70—80年代之交,德国社会学、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沉默的螺旋”(TheSpiralofSilence)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