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年来,由互联网引爆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频度越来越快,烈度越来越强,领域越来越宽.每一起网络群体性事件都把公众的情绪和诉求呈现在政府面前,促使政府决策必须接受民意拷问,官员执政需要顾及公众情绪.面对这种由网民自发形成的舆论,公众的直接感受是:“老百姓终于有了可以说话的地方.”关心政治的知识界人士也日益觉察到中国政治业态正在发生的某种变化.网络问政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背后凸显的是大众政治的勃兴.  相似文献   

2.
民粹主义思潮的流行构成了当今互联网独特的景观,当下网络民粹主义源于中国断裂的社会结构,也与网民的构成有很大关联.新媒体技术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的蔓延.网络民粹主义对于表达民意、监督权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能把民粹主义的所作所为等同于“广大群众”的意愿.我们需要通过合理引导网络信息,标本兼治,方能使日渐严峻的网络民粹主义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无线网络三者的共同架构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可以称之为"WONTSM"的新的传播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以"微传播"为主要形态,并通过信息的聚合与扩散,产生与以往大众传播迥然不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完全可以被称为"聚合革命"。  相似文献   

4.
新意见领袖群体是互联网催生的新的社会权力层,具有巨大的社会动员能量,尤其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发挥着左右舆论的作用.新意见领袖群的出现是网络“去中心化一再中心化”的必然结果.目前该群体的新走向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在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期间,有机会接触到了美国学者John Vivian所著《The media for the mass communication》,(Allyn and Bacon交互出版社)。该书初版于1998年,其网络版(World wide web版)每年更新一次。这里着重介绍其网络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一百年前出现的一个有关人类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性文本--<新中国>的深读,并将其与另一个21世纪的类似主题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发展、道德与价值取向等重要建制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技的发展及其想象,不能脱离当下的特定历史情境,在阐述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价值的关系时,必须观照这些关系的历史性;研究还发现,在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两个文本中,一百年前的科技想象更加贴近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即"人自身的解放",而当下的科技发展价值观更注重商业逻辑,因而更加远离科技解放人类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7.
微博——传播时代的微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结合的传播平台,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传播形态的创新带来传播领域的一场微革命,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以及舆论的生成方式,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博——传播时代的微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作为一种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结合的传播平台,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传播形态的创新带来传播领域的一场微革命,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以及舆论的生成方式,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晓鹏 《视听》2020,(8):120-12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江门广播电视台通过创新赋能,打破常规,实施全媒体报道与融媒体传播,成功引流圈粉,占据了本地社会舆论高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第十二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围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从新闻传播基础理论、数字媒体与媒介融合、新闻生产与专业主义、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新传播革命背景下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为创新新闻传播理论开拓了空间,为新媒体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凤翔 《新闻战线》2022,(12):50-53
网络语言以自身独特的话语优势,彰显用户诉求,着重“趣味”追求,凸显情绪特色,突出话语冲突,以语言革命推动传媒革命与社会变革。在深化网络语言的使用与建构上,传统媒体宜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坚持大国媒体理念,强化语言表达规范,推动技术场景革命,加强技术赋能审核,构建良性传播生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诞生的半个世纪里发生了三次传播革命:用户生产、推荐算法和元宇宙.互联网传播革命的影响在于人类将迎来社会构建、空间重构以及学科重建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传播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类将面对更多技术伦理、传播伦理、思维方式、人性本质等方面的考验,需要在哲学层面、社会构建与人类发展方面有更多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草根视频”是现代影视技术孕育的“冷媒介”的革命宠儿,以其开放、互动的媒介属性和语法特征引发的影视传播界的革命受到电影、电视剧专业制作人员的大量关注;草根视频的语法结构首先呈无规则状态,“无规则”即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规则,所谓“复兴”的价值绝不是简单重复;相对于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草根视频可谓之“贫困视频”“贫困电影”,其语法呈现的方法看似简单、单一,但出发点是自己创造影像,他们不顾传统的经典的语法,一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创新”了语法.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外传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3G移动网络、4G移动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形式出现,研究对外传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有助于同外界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巨头步步紧逼的形势下,基础运营商“自救”不暇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传播革命,公民拥有了信息生产的主动权。而这一格局下的网络舆论也塑造了一批新型舆论主体,他们在网罗性极强的互联网平台上分化而类聚,产生较突出的群体极化现象,为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监督带来一定困扰。  相似文献   

18.
芮必峰  陈夏蕊 《新闻界》2013,(14):62-66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被排斥在新闻生产之外的公众,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介入专业新闻生产过程。针对专业化新闻生产提出的传统"媒介素养"在中国尚未来得及全面普及,新的媒介技术又使新闻生产进入了一个"去专业化"的过程。新传播技术在给人们交流带来便捷的同时又带来了一些什么问题?它对"媒介素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该如何在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培养新媒介素养?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大危机中寻找大机遇,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应该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组织机构主体的在线教学、在线办公等应用行为增加,改变了组织传播的样态,开辟了社会组织传播的新渠道。组织传播新样态呈现了技术功能主导、超场景传播、集体创新、全感在场、全民在线参与、场景暖软等特征。研究组织传播新样态的目的,在于把握新的驱动要素,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组织结构性转变,推动社会组织机构把握传播方式变革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传播文化发展历程中,每一种重要的传播科技发明,都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随着信息化社会来临,传播文化加速发展,世界变成"地球村".知识经济的形成需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过程,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生产工具和主导产业发生质变.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可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等.知识经济不仅强调技术创新,而且强调信息和知识传播及利用的重要性.当代"新媒体"包括多重广播、文字广播、静止画面广播、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等,形成"媒体融合现象"."新媒体"特征和趋势包括:大众和私人传播合并使用;主动选取讯息以及传送和接受信息对等;超越国界障壁,传统媒体围墙瓦解;电脑与磁碟片结合等.中国软件市场与高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落后,而硬件又有席卷全球市场之势,要迎头赶上关键在于填补硬件与软件之间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