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元文化并存、文化资源丰富是新疆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但也易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认同不够、将民族和语言认同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的问题。通过电视文化建构国家认同的文化身份,是电视媒介独特属性与新疆地理人文条件的综合作用。通过对新疆多个民族的入户访谈,调查了解了电视文化对新疆少数民族建构国家认同的文化身份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具有跨文化、跨种族交流的功能和使命.全球抗疫背景下,我国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也制作了一批扣人心弦的抗疫主题纪录片,全面、立体刻画了国家在“抗疫”过程中的诸多形象.本文试图以这类纪录片对媒介仪式的构建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家国共同体的建构与对身份认同的强化,以及在国际传播语境下的叙事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这类纪录片对内、对...  相似文献   

4.
5.
王娟 《当代传播》2021,(2):64-65,96
本文认为借助大众传播的模式特别是电子媒体具备的"主流化"共鸣涵化功能,央视春晚起到形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共识的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构建国家认同,包括对内的国民身份认同,明确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对外表述"中国梦"国家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和全球目标等.  相似文献   

6.
张雯雯  徐明卿 《今传媒》2012,(1):148-149
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对于受众的观念塑造和影响具有独特意义,通过在声音系统、画面系统两个层面的文本建构策略,实现观念的表达和价值的引领。解说词主要实现对画面信息的选择和集中,并实现主导式解码;同期声在营造受众在场感和参与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影像系统渗透着明显的设计痕迹,并具有潜在的意义内涵。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伴随着改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而改革的进程可以说就是在用政策不断修正制度的进程,这种修正实际上是在调整着人们的利益关系,最终体现为调整社会分层结构.近来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清华大学李强教授根据"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测量方法,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职业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既不是"橄榄型",也不是"金字塔型",而是一个"倒丁字型"结构①,这样的社会结构由于底层群体太大,相比同样不理想的"金字塔型"结构,则社会更不稳定,更容易产生社会冲突.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电视作为当代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建构大众的"共同意识"方面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10.
刘颖 《今传媒》2015,(3):144-145
节日仪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节日仪式传播有助于人们的集体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本文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为例,分析了在死难者公祭中的象征符体系及其作用;同时,节日仪式传播通过构建互动模式机制、培养文化认同,从而达到增加民族核心凝聚力的作用。而媒介造势是节日仪式传播的主要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媒介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华语电视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具有消解民族身份认同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建构中华民族的认同,两种张力共同形成了华语电视对民族身份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和元素。大众传媒在塑造、重现大众的集体记忆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凝结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国家认知、建构国家认同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以央视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探讨文物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重构大众集体记忆的方式,分析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最后总结《国家宝藏》对重塑集体记忆、建构国家认同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主动营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信息环境十分重要,电视树立威信与公信力将为建构我国软实力创造条件。参与国际舆论引导、掌握传播主动权将为国家赢取话语权,从而使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面对重大、可预见的国际事务,电视还应该制定周密的宣传策略以实施目的性传播,学会借力使力,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国家形象和认知度。另外,培养受众的媒介应用能力,加强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辨识度,也将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利器。  相似文献   

15.
尽快建构国家电视文化安全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相关行业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世贸组织带来的好处,如何加入世贸组织可能带来的挑战降至最低点。电视界也有一个如何趋利避害,确保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松 《青年记者》2021,(18):27-29
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办了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成为建构新时代国家形象的象征性政治仪式。主场外交通过时间表征、空间表征和文化表征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主体性理念、主体性行动和主体性视角,凸显了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主体能动性,打破了西方的话语霸权,国家形象建构逐渐由"他塑"转向"自塑"。  相似文献   

17.
韩晶  全胜男  吴晓龙 《大观周刊》2012,(35):312-313
在国际社会全球化快速发展、一国内部现代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着把诸多语言、文化、种族、宗教等存在差异的族类共同体整合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任务。即使是一些完成了国家建构任务的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电视现实以现实本身的面目出现,但它远不是社会现实,即便是与社会现实最接近的新闻现场直播,也是电视建构的结果。本文把这种经由电视建构的貌似真实的现实,称为"电视现实"。在电视现实的建构过程中,电视修辞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电视世界成为"为我们的"的世界,而不是一个"自在"的世界。通过分隔与连接,凝缩与简化,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以及建立电视修辞幻象等多种修辞手段,所有参与电视活动的修辞主体共同完成了电视现实的建构,完成了以电视这种特殊形式把握世界、影响世界的过程。修辞学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一个特定角度去接近电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建构和意识形态引导的艺术样式,它强大的隐喻功能、“培养”功能和“沉浸式”传播体验效应,具有其他媒介产品不可比拟的作用,容易形成“峰聚效应”,成为先进文化框架里最活跃的部分,充分发挥着先进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2017—2022年之间的系列主旋律电视剧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国家叙事,用来表现中国人恒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这些电视剧以其强大的家国意识、人民情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当代“中国式英雄”审美等,形成了强大的价值认同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建构性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金玉萍 《新闻传播》2009,(6):101-102
本文认为央视春晚是国家认同建构的有效方式。2009年春晚的国家认同建构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歌颂.对2008年重大新闻事件的展现,以及在节目对象、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平衡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