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克 《今传媒》2008,(6):60-61
在我们广播电视节目日益丰富多变的今天,传统的播音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受众听觉审美的变化,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主持风格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各类节目而言,新闻播音的表达方式更是近年来业界人士关注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2.
播音主持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播音主持的工作是形象和声音为一体的,所以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一个播音主持人要整体把握节目的风格,了解受众的需求以及受众的特点。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节目形象塑造对整个电视节目播出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播音员主持人节目形象塑造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播音员主持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节目形象塑造方式,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媛 《新闻窗》2011,(5):96-97
播音主持的基本意义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各类节目中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有声语言活动,是以广播电视传媒的代言人——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在话筒、镜头前的语言表达。播音员、主持人又是广播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亦是节目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才能满足广播电视发展的需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整个广播电视系统中主要负责大众传媒与受众的联系工作,增强其语言艺术水平,不仅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且能够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质量。本文具体分析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播音主持工作是广电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特殊的新闻宣传工作。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节目与受众之间的桥梁。笔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结合本人在多年的播音、主持工作中深切体会,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俊 《新闻采编》2005,(2):45-46
随着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主持类的节目逐渐取代了播讲式节目,许多电台电视台开办了由主持人担任的版块式节目,这类节目由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获得受众的认可。主持类的节目固然有它新颖活泼、灵活多样的优点,但是,由播音员播读的节目仍然深受受众喜爱。当年,夏青、齐越等老一辈播音员正是以他们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播音风格征服了无数的听众;林如的富有特色的电视解说至今仍使许多观众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吴庆久 《大观周刊》2013,(5):121-121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是社会信息的直接传播者,其风格的多样化已成为与受众交流的纽带,将电视新闻节目与播音主持的风格有机结合,是衡量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文章主要从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风格多样化的重要性入手,对其风格多样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关系到受众的接受和认可度,关系到节目的整体效果。随着现代社会对播音主持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节目的传播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不但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还要缩短受众与传播者的心理差距,机智、灵活和严谨,从而使节目更加贴近时代脉络,促进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提高播音主持节目的亲和度和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两个重要类型,以其特有的影音形式及其艺术美学的感染力,承担信息传播、健康娱乐、文化传承和社会教化的功能.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非虚构类节目的主话者,以其富含个性、字正腔圆的悦耳声音和正面积极的公共形象成就着节目的生命力,在大众传播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电集团将广播电视合而为一的新形势下,播音员主持人如何适应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需求,是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分析出发,探讨了其工作中的多角色转换现状,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变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福珍 《新闻前哨》2005,(10):62-62
一、基层台节目主持人素质现状1.基层台节目主持人绝大多数由播音员演变或转化而来。他们既当新闻播音,也做节目主持,既做广告,又配专题,只要是与播音沾边的,基层台播音员(主持人)都得上,成为人们戏称的“万金油”。这就给基层台主持人的发展带来尴尬,也给基层台节目的设置与发展带来困难:主持人个性难以展示,主持风格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媒介形态飞速发展.现有播音员主持人诞生于传统媒体时代,具有鲜明的广播电视媒体创作特征.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语境中既保持传统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精髓,又能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的媒介发展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全媒体时代,媒介发展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亦步亦趋的关系探究入手,从而探究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播音主持艺术是广播电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关键一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精神需求度的提高,播音员主持人应在继承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基础上,开拓创新,更好地发挥传播效果,以满足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蕾 《新闻前哨》2008,(4):55-56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日趋多样性以及受众新闻需求的日益丰富,那种传统的以一对众、面无表情宣读方式的播音员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人们渴求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会交流。于是有了新闻节目主持人节目的兴起,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自身主导类型的多样化也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播音主持人的政治影响力及其倾向性 媒体作为播音主持人进行有声语言传播活动的平台,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媒体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节目传播的过程中作为媒体“代言人”出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受众产生影响。而且,不同节目、不同类型的播音主持人产生影响力的侧重方面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向广播电视媒体培养播音员和主持人,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近年来,我国播音专业教育教学取得长足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而制约着播音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最终影响到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表面繁荣难掩质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电媒介发展异常迅猛,对播音与主持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受播音员、主持人明星效应和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下简称播音专业)的人数呈旺长势头。在双重的强劲需求拉动下,播音专业成为我国中等以上学校扩张规模的大热门。据不完…  相似文献   

16.
刘惠彬 《现代传播》2007,(5):148-149
广播电视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一直处于显赫和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它除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受众广泛的优势外,还有一个无以取代的特点,就是在传播中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出声、出面直接为受众服务.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为了适应民族事业的发展,在我国中央媒体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都有针对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主持和播音.只有加强维汉双语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才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单艳军 《今传媒》2013,(4):113-114
在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中,为了让受众能够更准确更全面的接受传者所想要表述的观点,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好水平,较好的运用说服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了解说服理论的特点以及运用好说服理论的技巧,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对节目传播效果的整体把握.本文试从广播电视多种节目类型说起,浅析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中“说服”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8月下旬,在全国文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研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播音员、主持人和节目策划人,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说:“当前广播电视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低俗化。”“抵制低俗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针对时下播音主持界存在的各种低俗媚俗现象,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定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就播音员、主持人的品位、仪态、语言甚至衣着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约束。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同时向全国的播音员、主持人发出倡议: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树立健康公众形象。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发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之多,既充实了人民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为了使节目能够持久性地吸引受众,主持人不但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语言表达,还要与时俱进,突破固有的雅加入适当的俗,才能使节目深入人心,为大众喜爱。本文通过分析播音主持风格中雅俗的含义,进一步分析了播音主持风格雅与俗的个性化、多样化,以提高自身广播节目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贾宁 《报刊之友》2013,(8):150-152
播音主持有着可以被人掌握的内在规律,来源于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的总结。同时,新闻、传播、语言、表演等姊妹专业"他山之石"可"攻"播音主持"之玉",国外和境外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中优秀主播和主持人的杰出表现,也提供了可供人民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借鉴的广阔来源。但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必须符合和尊重艺术规律,而通过系统学习是掌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规律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