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4)
2011年,中国电视媒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并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陈晓洲、周欣欣的《2011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收视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播》2016,(4):I0001-I0001
在媒体融合深化发展进程中,在“电视+”的融合实践中,传统电视的地位和角色,需要坚实的收视市场分析的支撑。封翔的《媒体融合进程中的电视力量——2015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分析》较为全面地探析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伊始,广电总局多项新政策开始实行,电视媒体出现了自上而下、主动或被动的调整,电视荧屏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来自央视索福瑞数据从2012年1-2月中旬的收视来看,观众的人均收视时长呈增长的趋势。35城市的电视观众人均收视时长为201分钟,比2011年同期提升了4分钟。电视依然是最大众化的媒体,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3,(4):128-129
回顾2012年,中国电视媒体收视市场表现究竟如何?中国电视媒体发生的那些热点大事件或承前启后,或突破格局,或返璞归真,不同事件背后的意义和对未来的启示如何?2013年电视媒体发展趋势如何?电视媒体突破点在哪里?电视是否还是品牌传播的主流平台?昌荣传播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通过科学性的分析,站在传媒前端,为传媒和企业把脉电视媒体市场环境,前瞻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12,(1):160-163
"2011年全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于2011年10月19日在京揭晓。该项调查始于1999年,已经连续进行了十三年,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调查范围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暂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新兴媒体对电视媒体收视格局的冲击,中国电视市场进入了收视份额竞争阶段。这是一场零和博弈: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意味着其他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在这场较量中,央视、省级卫视等强势媒体进一步扩大优势,城市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如何才能突出重围?这成为城市电视台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侯明廷 《声屏世界》2012,(6):158-159
以往,电视媒体的收视一般以时段收视率为主,但自2011年底广电总局出台一系列的限广政策后,对电视广告收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从聚焦节目收视和广告收视之间的对比入手,洞察各频道,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角度为广告主选择媒体投放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任民壮 《视听》2012,(5):10-1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将正式迈入"5亿网民"时代。虽然电视仍然是最多受众,影响范围最广的媒体,全国有99%的受众半年内看过电视,远超过其他媒体(《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1》),但在这个网络高速迅猛发展、互联网用户激增的年代,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海量化、互动性强等优势仍然对电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大量电视观众被互联网分流。  相似文献   

9.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6,(4):3
在媒体融合深化发展进程中,在"电视+"的融合实践中,传统电视的地位和角色,需要坚实的收视市场分析的支撑。封翔的《媒体融合进程中的电视力量——2015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分析》较为全面地探析了这个问题。隋岩、徐晨的《叙事重构时代》面对和分析的是这样的问题:伴随互联网媒介的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重铸出一个全民叙事、全民传播的时代;把握不同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特征、选择适宜的叙事视角、恰当利用断点点燃叙事,对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电视市场大环境相对稳定,常态时期的电视收视总量保持稳定,"内容为王"继续引导竞争方向,不同层级间频道竞争更加激烈.本文通过对2010年电视收视市场动态的分析,可以为透视电视市场现状表象后的动因提供诸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哈彦峰 《新闻界》2006,(5):100-100,77
一、我国电视产业现状 当前,我国电视产业蓬勃发展,大量电视媒体相继进入市场,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视业内收视争夺战、覆盖争夺战、人才争夺战、广告争夺战愈演愈烈,并直接导致电视收视市场的进一步分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相似文献   

12.
从影院走向电视——中国动画制作的转型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动画制作人沃特·迪斯尼在1961年首先发现了电视媒体的发展商机,开始为电视媒体量身订做电视动画片.①从那时起,世界范围内动画片的主要播映载体由电影院迅速转为电视网,为动画行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收视市场.  相似文献   

13.
博锋 《声屏世界》2011,(9):51-52
新传播环境下,您看重电视媒体的哪些价值?电视媒体在商业传播中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传播价值:1、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在中国消费者中,电视媒体和各地"党报"一样,成为主流媒体的联想,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就有一定的权威性,更让消费者信服。2、收视范围的宽广性:从目前各类媒体的收视范  相似文献   

14.
戴元初 《视听界》2011,(1):33-35
对于许多电视台来说,电视剧是电视媒体收视表现的直接引擎,争夺收视率的战争自然就转化为争夺收视引擎的战争——电视剧争夺的白热化正是源于这一点。怎样才能获得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双赢的优质电视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观念的深入人心,假日节目已为我国电视市场催生了一个新的电视收视增长空间,如今的频道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媒体及其频道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对假日电视的研究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高度重视,它是电视媒体不可忽视的机遇——是提升频道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加大广告收益、扩张发展空间的极好契机。电视媒体应该认真研究、调查、预测和分析观众的假日心态和收视需求,加大假日节目的投入,打破各频道和各栏目之间的割据态势,为假日电视进行独立的策划与编排,这样就可以争取更多的收视人群,…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12,(10):92-93
新传播环境下的媒体竞争近年来,传统媒体电视收视量的持续下降似乎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电视观众规模尤其是年轻观众规模的缩小成为电视媒体市场蛋糕的最大消减;与此同时,忠实观众的收视量稳中有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电视收视量的衰退。年轻观众流向何方?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技术平台、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优势,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为一体,成为传统电视的最大竞争对手,也引发了传媒竞争格局的重新布局。  相似文献   

17.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3,35(4)
2012年的电视收视市场,既延续着电视市场特征的部分常态,又面临着新政策下的新变革.吕一丹的《2012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基于201 2年所有调查城市收视调查数据,对变局中的中国电视市场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电视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当下,"中国梦"正广泛热议,"中国梦"的实现与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建设紧密相关.陈圣来的《文化强国与中美之梦》认为制造和积淀响亮的文化品牌、培养和推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代表性人物、建立和形成涵盖创意到终端乃至衍生网络的文化产业链是实现"中国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与互联网的跨媒体整合已成为发展趋势,但目前的合作模式并没有给电视媒体带来"双赢",主要原因是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的收视属于无效收视。电视媒体提升在跨媒体整合中的主导地位,需要转换广告经营模式,并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与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媒体中,电视提供的娱乐无疑是最直接最充足的,尤其是近年来各卫视看中了娱乐节目低投入、高收视的特点,一哄而上发展娱乐节目,以至于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甚至出现低俗化倾向。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大众俗称为"限娱令"。该意见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由此看出国家对卫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和整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吴文静 《视听界》2015,(2):95-97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电视视频垄断的地位,激发了电视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新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正向"新、活、快"变脸。一、细分市场,创新产品当下,年轻人大量向互联网、社交媒体迁移,导致电视受众的分流、收视的摊薄。细分受众市场,科学定位电视节目,是电视台争夺市场、留住受众、提升竞争力的强身之举。中央电视台早已针对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兴趣爱好,按照"新闻、财经、体育、电影、科教、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