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自90年代以来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文章分析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工具理性在工业时代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势力。传统学校教育作为服务工业时代的重要社会设置,无疑受到工具理性势力的强有力的影响。但随着社会各领域向着后工业时代迈进,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变革之中;而为保证势不可挡的学校教育改革能深入地推进,必须对工具理性的得失功过做出积极的、冷静的理解与应对。  相似文献   

3.
在近期美国联邦教育计划中,择校制度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引人注目的话题。美国的择校制度,旨在改革传统公立教育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从过去的“科层行政管理模式”转化为“经济市场调节模式”,从而打破公立学校的垄断局面,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以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校改进中的校长领导力提升是当前学校变革与发展的诉求。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成功实现学校改进,就要在校长领导力开发过程中,主动寻求新的领导理论支撑,架构一种分布式领导模式,将校长培养成一名分布式领导者,这可为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拓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重要突破.近年来,此项改革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问题严重、应付现象明显、评价与教学脱节等问题.要改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各层面的专业培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收集全面的学生信息,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经费不足、资源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相当突出。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比较深入地了解了湖北省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困境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革:对英国最新研究成果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琼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2):35-38
在对英国学校效能研究与学校改革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学校效能与学校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有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近3年的时间,在辽宁省14个市、地的19所弱智学校开展了课程教材改革与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研究从弱智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入手,对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进行思考和定位,提出弱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思路,构建校本教研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模式,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学校领导是学校质量和学校变革的关键因素。学校领导者是学校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中心。发达国家在学校组织变革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校领导者的作用,强调学校领导者应该成为教育性领导。发达国家的研究者们揭示了教育性领导的内涵,从三个维度解释了教育性领导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教学领导、课程领导和学习领导,同时还指出了教育性领导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追求公平而卓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研究领域中,与教育质量以及学校绩效息息相关的是学校效能和学校改进的研究.在这方面国际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学会发挥了先锋和带动作用,其研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在追求公平而卓越的教育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分,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有很多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该课程在教学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up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secondary school visions during a period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economic, social, demographic, and accountability driven change (1970–1990). Much of the classic change literature of this period highlights the failure of teachers to implement reform, and implicitly leans towards overcoming their resistance with short-term solutions so that external mandates can be institutionalized more effectively. 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rarely attempted that consider the cumulative impact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nge forces” upon teachers, or that identify the condition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 schools vision “over time”.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resiliency, this article explores data from two high school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Change Over Time Study (Spencer Foundation Grant number 199800214). Data suggest that not only can teacher resistance to innovation make good sense, but also,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rarely supported by standardized reform, it can evoke a resilient, even activist, self-renewing response to change otherwise perceived to be disruptive or harmful to their school’s founding vision.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plex process of school change over a six‐year period in one high‐poverty,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in a northeastern c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school included in this instrumental case study was identified by its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s “being in need of improvement” in March 2000. Findings suggest tha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context‐based solutions, curricular coherence, and responsive and consistent coaching were the necessary means for leveraging change at this school. Further, responding to the layers and iterations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dressing the deeper social issue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serving high‐poverty communities, was essential. We identify policy issue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complexity of this school’s improvement efforts. Our analysis extends beyond surface‐level documentation of the school’s inputs and outputs, and illustrates what it means to meet individual students’ needs in complex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spaces. We also discuss social justice issues that are linked with current policies targeting improved outcomes for all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领导——西方学校领导再造探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式领导概念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基于对传统领导观念的突破,从领导方式、形态、范围等角度再造了学校领导。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比较分布式领导定义,了解其研究状况和尚待研究的领域,阐述实施过程中的动力与阻力因素,从而反思国内学校领导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学校变革系统中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变革的动力得以呈现和发挥主要是通过变革的传导、变革的协调以及变革的支持这三种作用形式来实现。学校变革动力系统的完善需要激发变革主体的内生性动力、整合变革动力的作用形式、遵循学校变革动力机制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视野与社会变革的双重角度,阐述现代学校领导要关注教育传递与创新文明价值观、塑造公共理性品质、促进知识社会的构建、培养创造性人才、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议题,由此提出教育领导观念、方法与内容变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能理论与学校教育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智商式思维”对学校造成的破坏有 :学校教育目的的窄化 ;教育功能的异化 ;教育方式的“一统化”。多元智能学校“以个人为中心” ,并引入三种新角色 :评估专家 ;学生课程代理人 ;学校———社区代理人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表现在学校范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配合教育改革,服务育人,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新形势下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变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现实中的学校在选择变革与发展的路径时,常存在着各种认识上的模糊问题。构建合作型学校的设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其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机会和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本研究通过对77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在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尽管教师对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物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中的实际参与相对不足,不同教师的参与机会和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