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与小说观来源于对"狂欢剖析体"的继承与发展,他的复调线索服从于"狂欢剖析体"剖析主题的需要.与巴赫金对话式复调小说理论不同,昆德拉的复调小说是结构的平行对位;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性的复调小说也不一样,昆德拉的复调小说重在概念性,剖析性.  相似文献   

2.
复调这一音乐术语在现代小说理论中有一个从借用到借鉴的理论发展过程.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复调小说理论不断丰富和深化其理论内涵,从对话到对位,从小说理论的内容研究到兼顾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研究.随着复调小说的不断发展,现代小说的复调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形式,话语的复调、主题的复调、叙述视角的复调与文体的复调是其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观念体系中,"文体的复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在理论上对"文体的复调"的标举以及创作上对不同文体杂糅的实践,既遵循了其自身艺术的内在逻辑,也映现了当代小说写作的一个潮流--跨体写作倾向,从中还可发现昆德拉这位自觉的文体革新者对小说历史渊源及未来走向的认识.昆德拉在"小说文体复调"方面的实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文学创作中文体形式的嬗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昆德拉小说中的复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复调思维从人物思想的独立性、对话性.人物命运安排和设计上的对位特征,作者作为隐含作者、叙述者介入人物思想、存在境况展开对话的特征,对昆德拉小说美学追求进行了阐发与批判;最后,由复调思维得出昆德拉小说美学的三个特征:“诗意的深思”、“模棱两可性”、召唤读者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凤亮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提出"整体的大复调"概念,认为昆德拉小说的复调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的复调、文体的复调以及时空观念的复调,他认为"整体的大复调"是对巴赫金复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对此并不能完全认同:第一,关于该理论的命名用"整体的大复调"稍欠妥当;第二,"整体的大复调"对"对话性"的论述还不够完善;第三,"整体的大复调"一方面是对复调理论的重新阐释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将复调理论泛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借用音乐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意识流小说为代表的现代小说则发展了巴赫金的这一理论,创立了叙述语式的复调小说;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文章试图简要阐述复调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以期展示其多元、开放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借用音乐学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在此基础上,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本文试图结合妥思妥耶夫斯基与昆德拉创作的一系列复调小说,将复调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比较,以期展示其更加平等、开放、多元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米兰·昆德拉小说中寻找出欧洲传统中狂欢化文学的线索,并借以延伸到对狂欢仪式及其影响下的狂欢精神和狂欢思维的思考,分析它与欧洲传统的继承关系、民间诙谐文化特色以及它在小说的复调结构和内容情节中起的独特作用,从而肯定了狂欢精神的引进对小说体裁与形式的影响和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上的文化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崔悦 《现代语文》2009,(6):127-129
米兰·昆德拉是复调小说的忠实信徒,也是复调小说理论的集大成者和坚定实践者。他的《笑忘录》是一部关于存在之思的变奏曲,以独特而高超的复调式叙事手法实现了一种关于存在的诗意思考。  相似文献   

11.
燕琼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78-79,100
鲁迅《在酒楼上》与米兰.昆德拉《不朽》为复调小说的文本代表。笔者从作品中叙事者、人物、作者不同声音及其关系角度出发,以文本细读方式,研究“复调”小说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借用了音乐术语中的"复调",来阐释小说创作中"多声部"、"全面对话"现象。他认为,"复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复调小说"取代"独白小说"是文学发展进步的标志。本文仅就什么是"复调"小说理论和理论的特征而谈。  相似文献   

13.
李欣池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22-123,126
米兰·昆德拉是现代小说的代表人物,在他独特的小说艺术中,复调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复调小说强调结构与主题的相互平行,在情节上着重构建对位式的复调,并在其中贯穿着哲理性对的思考,呼应着巴赫金的对话式复调理论。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5.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结构",即对复调艺术及音乐节奏的运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成功再现原作"音乐结构"中"轻"与"重"的回旋、"快"与"慢"的变奏。这不仅是对小说精神与小说形式相对忠实的视听解读,也是使电影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进行音乐化探索的意义。在影像时代,小说的形式将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  相似文献   

16.
路翎小说人物思想里那些互相对立的矛盾意识也构成了一种复调关系,这使路翎的小说表现了鲜明的复调特征: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叙述中心;人物形象的未完成性;挖掘人物内心的知识分子式的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17.
巴赫金"复调"理论具有独特性.它表现在内聚型叙事视点,以思想、对话为核心的结构模式,主人公意识的独立以及超时间观,且"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互补共存.  相似文献   

18.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蕊 《现代语文》2007,(5):45-46
80后作家韩寒的近作《一座城池》中的叙事者“我”与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既很好地处理了小说中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声音,也使小说中的对话性与辩难性得以“形式化”,其中蕴涵了一种叙事的复调诗学。本丈试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入手,分析这部小说的复调艺术,从而探索这复调的背后,“我”与人物构成的对话性的境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论昆德拉《不朽》的复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珍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56-58,28
昆德拉是本世纪小说一个例外,他的小说看似很不像小说。小说在他手里变得认不出自己。昆德拉大胆的尝试改变小说的文本,提出新的复调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复调小说创作。本文以其提出的复调理论为依据.分析其作品(不朽)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