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让学习变成师生共同享有的一种幸福,是新课标的要求。在《燃烧和灭火》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的做法,尝试以交互电子白板为平台的发现式教学,让学生发现、探究问题,自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则由传授者、主宰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这里发表的两篇同一课《数字与编码》的“课例与评析”,是进行同课研究的很好材料。两位执教者都力图在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而在教学策略上存在差异。例如,两位教师都让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身份证编码知识,汪老师让学生进行接受式探究,刘老师让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究:请读者对两位教师的教学仔细品味,认真比较,论长说短,以获得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建立新型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现,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郭智辉 《快乐阅读》2013,(30):78-79
自学是学生为了获取知识而独立展开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是以老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抓住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有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一向以不易把握、难度较大、效率较低而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痛,有的老师在复习课上只注重知识的罗列堆砌,有的老师倾向于题海战术进行训练,有的老师则是将知识堆砌与机械训练简单相加……上种种情况导致复习课效率低,学生收获小,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进杰 《青海教育》2003,(10):78-7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新变化:如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等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有本体论和价值论两种解读方式。思政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在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思政教育规律之所需、时代潮流之所迫。“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引导者与指导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死记硬背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与自主建构者。  相似文献   

8.
刘舒清 《考试周刊》2009,(17):189-190
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课堂教学是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思想与教学结构,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的主要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使政治新课程改革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校语文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记得在这节课试讲时,我也曾力求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但在无意识中,却仍在行使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张玉成 《辽宁教育》2010,(11):47-48
所谓课前谈话,是指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课前谈话这短短的几分钟,不仅让上课教师很好地了解了班级的学生情况,而且还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课前谈话的策略有很多,有的用丰富的情感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有的用幽默的语言融洽师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考试的重心逐渐转向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考查。因此语文课上要不要对字词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师会持不同的见解。有的老师认为都是中学生了,字词教学已不再是重点;有的老师喜欢留给学生自己在课下解决字词问题;还有的老师只是在课上检查预习环节时,象征性的检测一下写法和词义。而现在的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有的老师干脆把字词一项忽略不计,留给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而今年的期末测试中有一题是让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结果有85%的学生很多字都不会写,这一结果足以让老师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字词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之路似乎越来越难走.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历来众说纷芸.让人莫衷一是。有的课看起来很漂亮,却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有的课看起来热闹,但华而不实,学生收效甚微。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在你的课堂里.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何使你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效.这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苗苗 《成才之路》2012,(31):I0008-I0008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想上好课,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越差的学生,越需要更好更努力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想让每个同学都能学到知识。只是,有的中职生的听课能力有限,有的学生不善于听讲,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得靠老师单独辅导。一个班三十多个学生,老师一个个辅导,一节课教会的人数有限。  相似文献   

17.
1.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动态中进行教学。教师不再是"静静的浇灌者",教师必须转变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掘者,通过教学让课本知识生活化﹑立体化,并创设一种开放性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多方探究﹑展示才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王星 《南昌教育》2006,(9):16-16
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的最大变化应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一、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但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  相似文献   

19.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20.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的学习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本文具体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