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小说月报》说成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代用机关刊物”或“会刊”。其实,这些说法是不对的。为弄清问题,必须回顾一下这些说法的由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1921年1月,与文学研究会成立同时,《小说月报》全盘进行革新。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一任主编、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茅盾,曾想把《小说月报》办  相似文献   

2.
从《小说月报》到《文学》时期,茅盾的文学批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深究其实却并非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取替,而是积极的扬弃。甘苦自知的亲身创作体验使茅盾对批评家和文学家的关系有了新的体认,在时代的感召下,其批评观念逐步从早期的"为人生的艺术观"转变为现实主义文学观,同时他还受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影响。这些因素的融合最终形成和确立了独具特色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徐调孚(1900-1981),浙江平湖乍浦镇人.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学家、革命家的茅盾常被关注,然而,对他丈艺编辑家身份的探讨却总是处于缺席状态。实际上茅盾的文学活动是从编辑开始的,《小说月报》在他的编辑策略下的强烈反响,以及他的编辑才能理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革新后《小说月报》的编辑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编辑的自觉实践与读者的广泛响应下,于13卷第8号开辟了“创作批评”专栏,逐渐形成了《小说月报》自身的社会历史批评模式,体现出“以作家为主体”、“对终极意义的执着追寻”的批评风格。在《小说月报》编辑的积极引导与传播下,现代批评进入了广泛的写作实践阶段,促进了现代文学批评的建立与成熟,在某些方面奠定了现代文学批评的最初模式。但是以作家为主体的批评范式极大地束缚了批评家的主动性,对于终极意义的不断叩问使得批评趋于单一化,忽视了对于作品形式的审美分析。尽管如此,《小说月报》对于现代批评建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却真真切切地使现代批评获得了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6.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于13卷8号由沈雁冰主编开创了“创作批评”栏目,对于当时不成熟的批评界,沈雁冰有着清楚的认识,因而并没有对此专栏预设下很高的想象与期待。1923年郑振铎担任主编后,在14卷1号取消“创作批评”另设“读后感”一栏,在15卷开始又取消了“读后感”一栏,实质上郑振铎并不看好这两个栏目,作为学院派学者,他认为这种批评只可算做读者的见解。两位主编对于批评栏目的态度相差不远而在运作上却大相径庭,原因在于沈雁冰主编的编辑心理更多地体现出宽容同情、具有社会责任感,体现出精心培育人才的大家风范,他的态度明显是鼓励的,这也使得批评迅速扩大影响;郑振铎编辑却更多表现出治学严谨的学者风范,其编辑行为与编辑选择促使批评更趋近于严肃、端正的学院派风格,使得批评更具有了学术性的内涵与价值,在理论层面上提升了现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20年代初,茅盾成功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笔者主要探讨了其改革《小说月报》的三方面特点: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运作模式:强烈的读者意识;“想象‘现代性’”的编辑立场。探讨这些,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与革新内容相呼应,沈雁冰革新《小说月报》的形式,既注重封面设计,又突出插图、字号与排版、补白及封三等内部的装帧特色,并在保护版权上做些改进,它体现出装帧设计的个性化原则和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民初《小说月报》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营销,从品牌意识、营销网络、营销方式、广告策略和书刊互动五个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旨在说明出版机构的能力在现代文学的发生阶段对现代文学的走向起到了隐性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著的文学家,也是积极倡导新文学的批评家和具有革新精神的编辑家。茅盾的文学思想、文学批评和编辑思想是三位一体的,其文学思想是编辑思想的精神内核,编辑思想则是文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文学批评介于二者之间,将文学观念转变为积极有效的编辑方略,让文学主张在编辑期刊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逯艳 《考试周刊》2012,(36):14-14
《小说月报》作为民国时期销售量最大、最受欢迎的杂志,不管是在编辑风格还是在内容设置上都体现出现代期刊的意识和特色,对当时期刊的勃兴具有刺激和带动作用,还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研究会与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同人针对当时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存在的向壁虚构的弊端 ,大力介绍和提倡自然主义。他们认为自然主义的“客观描写”与“实地观察”能够补救中国现代文学的不足。他们之所以提倡自然主义 ,是因为自然主义的“求真”原则恰好与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念相契合 ,同时又顺应了“五四”时期科学主义泛化的趋势。在提倡的过程中 ,文学研究会同人清楚地认识到自然主义的缺陷———机械的物质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13.
前期《小说月报》由于王蕴章和恽铁樵两任编辑所处时代和编辑理念的不同,体现出他们不同的编辑风格。他们编辑思想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编辑主张、编辑形式、对读者的重视、编辑意识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小说月报》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其意义和价值在文学层面已获充分肯定。从编辑学的角度考察,该刊在叶圣陶主编时期,内容特色与前期迥然不同,具体表现为:淡化理论而偏重创作,多种文体竞荣,文学性和艺术性明显加强。由此可见叶圣陶编辑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之间的紧密关联,其深厚博大的编辑思想由此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以1921年为界,《小说月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由于时代、读者与主编的不同,从编辑内容、形式、读者与创作主体等方面体现出编辑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和韦勒克、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二书是中西文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它们所体现的文学史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也不乏重合之处。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是多种文化相撞击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发生发展与清末民初刚刚兴起的近现代出版业相辅相成,与商务印书馆一部分文人有意识地扶持和推动当时的各种文化思潮休戚相关;在那个新、旧文化激烈撞击的特殊历史时期,商务编译所应时捕捉文化新动向,并对其堪编的刊物《小说月报》等杂志积极推陈出新;商务印书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其发起人有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周作人等12人。其创作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  相似文献   

19.
张盈 《文学教育(上)》2008,(13):150-150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其发起人有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周作人等12人。其创作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  相似文献   

20.
鲁迅著名的杂文《文学和出汗》作于1927年12月,是批评梁实秋的;后者的《文学批评辨》一文宣传文学应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其说似是而非,理所当然地要遭到鲁迅的批评。应当注意的是,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辨》1926年10月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其时鲁迅正在厦门,未必注意到这篇文章,事实上也未见他有什么反应。1927年秋鲁迅到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