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人都对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不以为然,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一旦让大脑同时处理两项事务,往往会效率低下甚至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飞天,搭起了通往月球的云梯,也打开了我们的畅想之门。你想去月球旅游,甚至在月球上安家、玩耍、生活下去吗?所有这些憧憬都如此令人兴奋,那么就让我们一边跟进科学家的最新发现,一边扩大想像空间吧!  相似文献   

3.
据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报道,当蚂蚁遭遇交通堵塞时,它们喜欢用一种“别废话,给我让开”的方式把别的蚂蚁挤到一边,走别的路。这一缓解交通的方法出乎科学家的意料,却很有效。科学家们曾经发现, 找食的蚂蚁一路上会留下气味,这样别的蚂蚁就可以循着气味找到蚁巢和食物源之间的路。如果更多  相似文献   

4.
一边是美国学生在国际教育测评中表现平平,一边是美国科学家每年大把地拿取诺贝尔奖——面对当今最有实力的创新大国美国,没有人不疑惑。不过,这个疑惑并没有妨碍一些国家试图从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寻觅创新的秘密武器。就在前不久,弗吉尼亚州劳顿县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韦光 《百科知识》2004,(8):17-18
黑洞是一个令人可怕又可爱的字眼。在大众眼里,黑洞是能够吞噬一切的宇宙终结者;在幻想家眼里,黑洞是穿过去就能回到自己童年的魔幻之门;在科学家眼里,黑洞更是一个长久以来还琢磨不透的秘密。日本天文学家发现,在一个遥远的星系里面,居然有一对“孪生”的黑洞,正在一边跳着“劲舞”,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耳朵热了,说明有人在念叨你.而在科学家眼里,哪一边的耳朵热,就证明哪一边的大脑正在忙着.或许是忙于高端科技的研发,或许是在斟酌一个广告创意,也或许正在为前程殚精竭虑:或许是在推敲一句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或许正在编织一串谎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2010,(3):47-47
大家都知道,蟑螂死时往往是呈背向地面、腹部朝天的姿态,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当蟑螂·播死前.神经系统失去作用(运动神经失调),六只脚就无法控制、于是六脚不自主抖动、缩起、跌倒,整只昆虫便失了重心.由於死前会不断挣札.再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它的身体就会侧滑一边。  相似文献   

8.
朱成玉 《知识窗》2013,(13):4-4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耳朵热了.说明有人在念叨你。而在科学家眼里.哪一边的耳朵热.就证明哪一边的大脑正在忙着。或许是忙于高端科技的研发.或许是在斟酌一个广告创意.也或许正在为前程殚精竭虑:或许是在推敲一句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或许正在编织一串谎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相似文献   

9.
不老塑料     
如果损坏的物品能够像一些生物受伤那样自我修复该有多好呀。其实,人们的这个愿望也是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最近,这个课题有了进展,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能自发修复内部“劳伤”的全新塑料,它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氧气,而且有趣的是一旦修复完了,它竟然“有排泄物”排出。据说,这种全新塑料已在具体的产品上开始使用。迄今为止,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有容易老化、产品寿命短的缺点。为此,开发尽可能不老化的塑料是材料研究的重大课题。制造抗老化的材料一直是科学家的目标,就拿塑料来讲,尽管做了许多改进,但现在日常看到塑料的寿命至多也不过10年。强度很小的物质构成的人类寿命却有百年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人体能够一边自我修复损坏的地方一边继续生存着。科学家受此启发将生物自我修复的机理用于人造材料,结果取得成功,制造出寿命更长的材料。科学家认为,如果材料自我修复手段真正实现,这将对今后的产品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大脑记忆之外,还有另一种"记忆"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就是——"一心两用"学钢琴我们都希望一边忙于学习工作,一边还能发展些业余爱好,比如弹弹钢琴,但大概没有人能做到这样的一心两用。别发愁,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美国乔治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家斯特纳发明了一种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霍夫曼曾深有感触地说过:“爱因斯坦的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知识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我一边同他谈话,一边盯住瞧他,我才懂得科学的性质;只是读他的著作,或者读其他伟大的物理学家或哲学家,科学史家的著作,那是不大可能理解科学性质的。除了他是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外,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看TED TALK (每年3月在美国举办的TED大会,会汇集众多科学家、设计师、文学家、音乐家,在大会上分享他们关于科技、社会的思考和探索),演讲者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无线通信的教授。讲台上摆着一张不大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LED台灯,正对着台灯的桌面有一个小孔。教授一边说着话,一边打开了台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背后的屏幕上开始播放百花  相似文献   

13.
蒋葳 《百科知识》2014,(2):42-43
正科学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动物变小了。比如,英国科学家曾发现,在苏格兰某个岛上的绵羊在过去的24年里,体形平均缩小了5%;再比如科学家对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对比后发现,如今的北极熊竟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9%。但科学家又发现,气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下一轮冰期即将到来今天,全世界都在议论全球有变暖的趋势,许多报纸、杂志纷纷载文称“全球变暖海面上升,1000年后地球将迎来洪荒”。但是别忙,现在得先把“变暖”搁置在一边,因为有不少气候学家都在异口同声预言另一种灾难——新冰期——的到来。是什么原因使得科学家们改变自己的看法,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是有了新的科学发现,还是寒冬冻僵了人们的脑袋?最近,有些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警告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现在不应该再谈论什么“变暖”了,而应该警惕下一轮冰期的到来!这种结论是有道理的,因为许多气候学家长期以来忽略了太阳辐射总…  相似文献   

15.
<正>就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一样,在半导体芯片中,电子也在一边围绕原子运动,一边如芭蕾舞者般自我旋转。自旋与电荷,是电子的两个内禀物理属性,各有千秋。但自电子学诞生以来,科学家基本都在关注电荷的流动,而对电子的自旋知之甚少。后摩尔时代,随着功耗增大带来的热壁垒和尺寸减小导致的量子壁垒横亘在前,电子器件的发展遇到了阻碍。正是此时,电子的自旋特性映入人们的眼帘。科学家发现,在纳米级的磁性薄膜材料中,电子产生了一种巨磁电阻效应,在有无外磁场作用的两种情况下,电阻变化很大。基于这种电子新自由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27-27
最近,科学家对睡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许多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的人,很可能是基因决定的。科学家称,这些人的基因决定了他们习惯于晚起,或者晚睡。 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这种基因。它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决定着这些人比平常的人晚上床。 科学家研究发现,身体的节奏,如吃饭的时间,身体温度的变化的生理节奏,是受基因影响的。科学家已经发现,身体内至少有9个基因与生物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I0003-I0003
<正>[导读]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3-I0013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60年前,科学家詹姆斯一沃森和弗朗西斯一克里克发现DNA分子是双螺旋体结构,目前,科学家成功地在人类细胞中发现四重螺旋体DNA分子。  相似文献   

19.
外国科学家做出大胆预言,我国专家称不必当真——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听到你的小狗说:"主人,我饿了,快给我吃饭啊……"然后你急急忙忙找来狗粮,掺上牛奶,一边喂食一边和它聊天。这可能吗?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吗?  相似文献   

20.
古丽 《今日科苑》2009,(15):20-20
曾经何时,科学家经常在一些被打上"不可能"标签的地区发现生命存在。但这扇发现之门已经很久没有被打开过,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发现速度趋于缓慢。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只能是科学家此前的发现步伐太快,以致没有新发现浮出水面。时至今日,科学家已经可以确定一点,地球上几乎任何一个地区都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