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完《朝花夕拾》的人大概总不会忘记那个说话钝滞尖酸、眼球白多黑少、喜欢喝酒乃至酒醉而落水身亡的范爱农。范爱农为什么会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想,鲁迅先生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范爱农是鲁迅先生早期的战友,他耿介、爽直、渴望革命、追求革命,不愿跟旧势力同流合污,除了绍兴光复后的那几天他着实高兴了一阵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回忆散文《范爱农》已被选作中学教材,鲁迅和范爱农“通电之争”的问题自然要提出来加以考察和辨析。在《范爱农》一文中,鲁迅谈到徐锡麟因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被害,在日本的绍兴籍学生开同乡会的情况时说:  相似文献   

3.
范爱农是鲁迅先生的同学好友,富于革命热情,嫉恶如仇,不合世俗,以致革职落拓,生活无着,于一九一二年七月十日在极度忧愤中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事隔十四年,鲁迅写下此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现存的旧体诗中,专为悼念友人而作的就有四首:1912年的《哀范君三章》,1931年的《为了忘却的汜念》 (亦作《无题》),1933年的《悼杨铨》和《悼丁君》。这四首诗悼念的对象是亲密的同志和战友,而且死于非命,惨遭了反动派的毒手。就范爱农的死,鲁迅说:“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范爱农》)所谓“君子无终,越之不幸” (《鲁迅日记》1912年7月19日),即明确地道出了诗人因范爱农的死于非命而愤慨不平。实际上,范爱农死得还要惨,他“既不是自杀,也不是酒醉失足落水而死,而是被仇人所谋杀”,“谋杀范爱农的真正元凶,可能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范爱农》中说:“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从课文注释看,鲁迅怀疑他可能是自杀。在高中课本“自读提示”里,说他“酒醉落水而死”,显然看作是“失足”。我认为“自杀”与“失足”之说都是不足据的。1988年9期《名人传记》登了张士瑛《范爱农之死》一文。读了此文,疑窦顿开,原来范君既非失足也非自杀,而是遭人暗算,属于他杀。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伟大文学家鲁迅,是新文学运动的先驱。1926年他写了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范爱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直到革命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党联络会党反清有四种形式:广东型,利用海外洪门与华侨发动反清起义;浙江型,设立各种形式的组织吸收与招纳大小头目;湖北型,受革命熏陶的会党领袖在同盟会内部自行组织反清革命团体;湖南型,通过熟人、老乡等关系实现革命派与会党的联合。而孙、黄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的主观原因是:第一,革命党人尚未成熟到能动员农民参加其阵营的地步;第二,民族资产阶级对清态度不一,实现不了反清的武装联盟;第三,革命党运动军队也存在一定困难。客观条件是:第一,会党日趋向城市郊区和商业交通要道集中;第二,会党反清日益组织化、经常化。因之,革命党与会党实现了联合,并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范爱农》一文中,作者和范爱农有这么一处对话:"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周树人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是在一九一八年发表《狂人日记》时,而这个对话则是一九一○年.显而易见这是鲁迅先生的笔误.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回忆性散文《范爱农》中写到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即1910年在熟人的客座上和范爱农重逢时写道: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这里写范爱农称作者鲁迅为“鲁迅”系鲁迅的疏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写文章署名“鲁迅”始于1918  相似文献   

10.
范爱农之死一九一二年七月十日(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我父亲范爱农与《民兴日报》的一些同事,从绍兴城出发到小皋埠看戏,不幸被仇人推落到小皋埠附近的皋平江害死。鲁迅先生在《范爱农》文中怀疑我父亲是自杀,有的书上也写着是失足落水淹死的。事实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父亲死时我才一岁多,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范农爱对鲁迅的称呼《范爱农》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写于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这是一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小引》)“回忆文”(《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文中的人物,人事关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但文中写范爱农对作者的称呼却与实际不相符合。文中写道:“直到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友人范爱农,是一个旧民主主义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朴实善良,倔强耿直.热爱袒围,渴望光明,追求革命。但在旧势力的包围中,他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竟被黑暗社会所吞没。鲁迅对他不幸的一生寄予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13.
范爱农,名斯年,浙江绍兴人,留日期间与鲁迅相识.后因经济拮据,无力缴纳学费,回归故里,“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范为人刚直,不苟随和,故为世俗所不容,“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1911年鲁迅“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时,聘范为学监(即教务主任).后来鲁迅到南京,供职教育部,范爱农的学监便被后任校长孔教会会长傅力臣“设法去掉了”,对范因此而失业.鲁迅在北京时,很想为范“寻点小事做”,“然而没有机会”,因而范的“景况愈困穷”.1912年7月范爱农曾给鲁迅一信,内云:“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不久,范即死于水.鲁迅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鲁迅1926年写的追忆友人范爱农的散文。作者以范爱农的真实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推翻满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革命。在这之前,我国各层人民已经组成不少革命团体,积极进行反清斗争。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二十世纪初,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团体,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到1911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相信没有人会怀疑.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在中国的巨大影晌力相信没有人会怀疑.鲁迅的战斗手段几乎都是通过文字.其实,鲁迅也有过一次做"杀手"的机会,只不过他最终拒绝了. 鲁迅到日本留学时,在日本东京有一个著名的团体叫做光复会,其主要成员基本来自中国浙江.这个团体专注于组织暗杀和会党起义,反清意识很强,而且有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范爱农的死不仅仅是清醒正直的知识分子个人的悲剧,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为此,他写下了日记,写下了《哀范君三章》.十四年后,又"旧事重提",以散文的形式写下了《范爱农》这篇闪耀着批判锋芒的作品.《范爱农》是那样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这除了史料翔实,感情真挚外,还得力于抑扬法的成功运用.文章先从发电报的争论写起.反清猛士徐锡麟被清政府杀害,他的心被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消息传到东京,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不满,为打电报痛斥清政府而分成两派.当鲁迅提出发电报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  相似文献   

17.
范爱农遇难后,他的挚友鲁迅先生为此写了《范爱农》一文,表示了沉痛的悼念。文章里有这样的话:“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是还是自杀。”“我疑心他是自杀。”范爱农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范爱农的女儿、现年七十四岁的范莲子在接受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访问时说:她父亲是被人谋害的。范莲子说,她父亲从小就爱游泳,水性很好。  相似文献   

18.
我叫范莲子,今年七十五岁,住在绍兴市皋埠桥河沿。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范爱农》中写到的范爱农,就是我的父亲。范爱农在皇甫庄的时候父亲范爱农,名肇基,号霭农,小名阿庆,书名叫范斯年。一八八三年四月九日(农历三月初三),出生在绍兴皇甫庄。他从小跟村里的农民很熟悉,村里人都亲热地喊他“庆倌”、“魁倌”。皇甫庄在绍兴城东北三十多华里。这里,村外四面环河,村内河流交叉,处在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带。因此,我们乡下有“皇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范爱农》(北京版必修一)一文记叙了爱农之死: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凫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这里"同乡"为周作人。1912年7月10日,爱农落水而死。《鲁迅日记》7月19日,接二弟信,闻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7月22日夜又写了《哀范君三章》,表达了对范爱农深切的  相似文献   

20.
【我解读:】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该书以写人为主的三篇散文中的一篇(另两篇为《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藤野先生》记的是老师,《范爱农》记的是朋友,而《阿长与<山海经>》记的则是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儿时的鲁迅以深切关怀的农妇形象。对于阿长给自己买来《山海经》,鲁迅当时只道是寻常,有得到《山海经》的欣喜和欢愉,有对阿长的感激之情。而多年之后追忆那份逝去的爱,鲁迅更是感到了这位没有任何文化、没有任何地位的"阿长"对自己的那份浓浓的爱意,从而在字里行间也汩汩流淌出了对阿长的绵绵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