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人教版高语二册《祝福》中,有几处标点符号的使用,笔者认为值得商榷。①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选人高中课本的传统篇目。在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做工”这一部分里,作者多次写到祥林嫂向人们诉说爱子阿毛被狼吃的经过,其中有两段“我真傻,真的”是基本相似的重复。  相似文献   

3.
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祝福》,篇幅有限,容量巨大。从生活容量来看,《祝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将现实生活的边界拓展到神鬼世界;从思想容量来看,其主题多元,研究理论迭出,且对其思想意蕴的理解仍有调整空间;从艺术容量来看,《祝福》拥有双线结构,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和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4.
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最早见诸1979年第4期的<诗刊>上.从那以来,人们就一直把它作为一首爱情诗而倍加喜爱.上个世纪末,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2003年版编在第一册),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把它定位为"爱情诗".事隔多年,诗人突然宣称这是一首和恋爱毫无关系的诗歌,2005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洪贺廷老师的<从〈致橡树〉的创作缘起观其主旨>一文,据此提出不应把<致橡树>看成是一首爱情诗,并批评人教版教材把它说成爱情诗是不妥当的.那么,<致橡树>究竟是不是爱情诗?又为什么是爱情诗?人教版教材的说法是否妥当?我想,这是涉及到文学作品阅读规律、范式以及教材编写原则的问题,因此,思虑再三,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说出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的学习,许多人认为是无师自通的一件事,因而在教学中提不到应有的位置。以国内最权威的人教版教材来说,大纲版时期仅把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收入高中语文第二册的附录中。到了课标版时作了如下改动:一是把标点符号的内容由高中提到了初中,放到了初二下学期的《语文》的附录中。二是删掉国标前三章即“范围”、“定义”、“基本规则”部分,仅保留第四章“用法说明”、第五章“标点符号的位置”和第六章“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三是去掉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GB/T15834—1995”字样,直接以“标点符号用法”作为题目。从以上对标点符号内容的处理可以看出,这一知识内容尚未进入中学教学的正式内容,大纲本和课标本还都是把它作为附录供参考用。本文就此种认识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悲剧,只有悲剧人物的价值表现得越充分,悲剧人物的毁灭给人的痛感才越强烈,欣赏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肯定和再生,悲剧产生的社会意义才更大。悲剧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把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悲剧人物一起欢欣,一起痛苦,在痛苦中思考,在痛苦中奋发,在痛苦中升华。因此,《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二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从而使学生深悟其悲剧的悖反性,使祥林嫂悲剧的美质不言而自明、无言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祝福》起于“况福”,终于“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姓名:无,大概姓卫 籍贯:应该是卫家山人 相貌:模样周正,但相貌前后变化极大 家庭关系:前夫祥林,继夫贺老六,儿子阿毛 出场篇目:人教版必修Ⅲ教材中《祝福》  相似文献   

10.
11.
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选入南朝朱代著名诗人鲍照的一篇诗作—《梅花落》,全诗照录如下:“巾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首诗颂扬梅花傲霜斗雪、坚贞不屈的品质,确立了梅花在百花中的地位,具有开创意义。诗是好诗,但对该诗的标点,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人教版、鲁人版、苏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祝福》的练习设计,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如缺乏必要的言语实践标准设计,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体现不足,各个题目之间缺乏关联性和层次感,没有有效引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优化练习设计,需要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增强练习设计的目的性;把握语文课程特点,突出练习设计的实践性;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练习设计的实效性;借鉴相关理论成果,实现练习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小说阅读的“惯例”,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观点、产生新的感悟。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从整体分析、设定目标和创设任务三个角度,探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以此帮助学生重塑小说阅读观念,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解读小说的内涵,进而加强小说阅读深度和语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可以说除了应试需要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文本解读上。而文本解读的过程,更多的又是以课文而非课本外的文本解读为主的,面对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本,如何在引导学生解读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的意义,或者构建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认识,这一点是摆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要高效的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指导高三学生进行标点符号系统复习时.笔者发现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老师们并不太在意《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为《用法》)实施的时间,只要是《用法》就行了:二是一些颇有市场的复习指导用书在这方面也含糊其辞,有的甚至采用已经废止的《用法》,即1990年3月22日-1996年5月31日间实施的《用法》;三是由于《标点符号用法》没有具体解说.就导致一些自作主张的说法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经典名篇《祝福》,百教不厌,百学出新。日前我在这一课的探究教学中,有学生用一"被"字总结出祥林嫂的命运,可谓一字"警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除去传授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和答题技巧之外,基本上是乏善可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应该选取什么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的内容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明白?  相似文献   

18.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重难点,而目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契机。本文将以《祝福》一文为例,对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切实的帮助。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和特点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在美国兴起。起初教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课内阅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中外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欣赏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重点。《祝福》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社会摧残的"病态"的祥林嫂。作者通过对她病因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贯的思想,即正视现实的批判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本课主要是通过对祥林嫂病态病因的挖掘来理解鲁迅精神,解读鲁迅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祝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篇优秀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祥林嫂被当时的黑暗礼教和黑暗社会逼得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故事。对于小说,学生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有很强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人。因此在学这篇课文以前,我的教学构思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祝福》的电影,然后再对课文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