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京师范大学成长之屋是我国最早从事婴幼儿智能发展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早期家庭(亲子)教育的理论及应用。成长之屋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亲子关系对婴幼儿未来的影响,致力于探索适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原则、方法,给予家长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促进家园共育,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各项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身心发展及脑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对婴幼儿的身体运动在婴儿身心发展与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需重新认识,家长和教育工作要积极开展婴幼儿身体运动。  相似文献   

3.
提高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提升社会的生育意愿,就需要做好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工作。当前我国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照护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社会各界对农村家长的照护需求缺乏必要的关注和了解。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河南、江苏、安徽三省33位农村0~3岁婴幼儿家长的照护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家庭0~3岁婴幼儿照护的支持需求主要体现在婴幼儿养育支持、教育支持和条件性支持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在婴幼儿照护过程中对经济、家长教育、心理健康、再就业等方面的条件性支持的需求更为强烈,对家庭内部的协同照护、邻里支持等非正式支持更为偏爱,同时对心理健康的支持也有明显的需求。为提升农村家庭的婴幼儿照护质量,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协调以及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婴幼儿照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妇联、学校等社团组织和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新型农村邻里互助组织和互助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0-3岁婴幼儿成长环境中的问题探析 时下,人们对0-3岁婴幼儿早教之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0~3岁婴幼儿家庭纷纷加入早教机构,期待自家的孩子有好的教育开端和发展,无论在教养理念和教养实践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是从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不断过渡的过程,与家庭、托育机构、社区的联系密不可分。家庭、托育机构、社区相互之间链接所构成的微观系统,对婴幼儿行为产生影响。文章在界定微观系统的基础上,讨论了内部三因素与婴幼儿行为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三因素互动对婴幼儿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强  邱慧燕  戴昊 《教育探索》2021,(11):14-19
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家庭抚养幼儿的压力不断增大,托育服务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对3岁婴幼儿参与托育服务持认可的态度;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参与度比较低,家庭托育服务参与度的不同受家庭经济地位、家长年龄和城乡差异的影响;在参与托育的家庭中,大多数家庭对托育机构的服务表示比较满意;家长对托育服务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参与度与满意度、满意度与认知度之间均呈正相关.为满足婴幼儿家长的托育服务需求,促进托育服务向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政府要拓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加强托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托育机构要丰富课程内容,严把教师准入关""婴幼儿家长要树立科学早教理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情况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美国社会中,学校是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机构,但不是唯一机构,家庭和社会也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学生的成长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把教育子女视为家长的职责,所以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家长仍然会主动与学校合作,参与到孩子的教  相似文献   

8.
刘强  邱慧燕  戴昊 《教育探索》2021,(11):14-19
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家庭抚养幼儿的压力不断增大,托育服务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对3岁婴幼儿参与托育服务持认可的态度;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参与度比较低,家庭托育服务参与度的不同受家庭经济地位、家长年龄和城乡差异的影响;在参与托育的家庭中,大多数家庭对托育机构的服务表示比较满意;家长对托育服务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参与度与满意度、满意度与认知度之间均呈正相关.为满足婴幼儿家长的托育服务需求,促进托育服务向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政府要拓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加强托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托育机构要丰富课程内容,严把教师准入关""婴幼儿家长要树立科学早教理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的科学照顾和教育将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基于对城乡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调查,分析城乡婴幼儿家庭教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养策略,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家长对早教机构质量的满意度,本研究在广州市随机抽取三种不同类型早教机构各一所,共90名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研究.研究提出早教机构需改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需加强课程设置合理性的研究,促进婴幼儿健康、全面发展;需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指导,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指导.本研究为家长了解并正确选择早教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0—3岁婴幼儿教养的主要场所在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对婴幼儿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0—3岁婴幼儿80%处于散居状态,3岁前的教养研究任重道远。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模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家长早教意识的提高及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早教机构相关活动,为婴幼儿的潜能开发及早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们该怎么理解宝宝的早期教育呢?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潘洁教授所说的那样,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和亲情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尤其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父母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悉心照料本身就渗透着许多教育因素,比如语言对话、情感交流、动作模仿、穿衣吃饭等.可以说,我们对宝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育"活动.宝宝是在和我们的接触中,接收着各种生活和成长的基本信息,包括动作触摸、情绪情感、语言沟通、自主控制、人际交往和智力开发等.这些过程都需要家长有意识的约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笔者主要从探讨0--3岁婴幼儿(宝宝、孩子)家庭早期教育的意义入手,从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粗浅的建议,以期为宝宝营造丰富多彩的成长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上海市教育系统已经开始重视并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研究,并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供早期教养机构和婴幼儿家庭参用的《上海市婴幼儿早期教养方案(试行)》①。200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提出,至2007年要使“95%以上自出生到3岁的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  相似文献   

14.
王久萍 《河北教育》2004,(11):41-41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环境,如果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形成教育合力,会使孩子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这种双向沟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当主动、积极、热情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使之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积极合力,在与家长交流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家长的教育行为决定孩子的成长中央教科所对所抽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家庭中的近3万名少年儿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访问和测量,研究表明,不论父母职位高低、家庭贫富,只要家长的教育行为正确,一定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调查显示,对儿童个性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影响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虽然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必须要有家庭的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产生了一定的困惑,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从养育到教育,都存在不少观念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不当,影响了家庭中亲子间的沟通与有效教育。对此情况,我校特意进行了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17.
许靖 《教育艺术》2004,(8):44-4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一家庭教育”。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教育,而且也需要家庭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0-3岁儿童教养的综合服务对儿童早期发展、家庭建设、落实生育政策具有重要价值。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起涉及婴幼儿照看和教育的相对完备的家庭政策体系。国内近年来对0-3岁儿童早期教养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对婴幼儿教养的社会支持,一些城市取得了有效经验。南昌市应从政策导向、完善机制、形成社会支持模式、强化托育机构建设等方面推动婴幼儿教养的综合服务改革。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甘肃教育》2011,(16):44-44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家校合作”是目前国内外新兴的有关教与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儿童的成长有赖于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支持和关怀,二者共同肩负教育儿童使之社会化的责任。美国学者Davics主张从目的角度把家校合作活动分为: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和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四类。家校合作模式是新课标注重学生个体性发展的一种反映,该种模式关注学生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试图寻找家庭与学校间合作的障碍与可能,寻找不同家庭背景对于儿童成长的优劣势,并在其中获得共通的可达到的家校双方的理解,最终达成协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