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上曾一度流传这样的话题:子女放学回家,中国家长往往会问:“今天你完成了多少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外国家长则更多的会问:“今天你向老师问了多少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材料作文自编自导罗桂根美籍华人吴健雄教授说:“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他的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高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  相似文献   

3.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然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课堂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学生变得消极被动,不得不成为配角。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据考察,中国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提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而在犹太民族.家长的问题则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相似文献   

5.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吴健雄在评论中美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不同做法时说:“在中国,家长往往问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100分?’而在美国,家长总是这样问:‘你今天向老师问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啊?’”显而易见,美国家长的做法要正确得多,进步得多。  相似文献   

6.
启事     
学贵多问,是中国古人的治学之道,意思是说,学习要多提几个为什么.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学生,一些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分数,而忘记了更应该重视的是学习方法.据说美国家长询问孩子学习情况的第一句话是:“你向老师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我们某些家长总喜欢问孩子得了多少分.本来是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治学格言.现在却被一些人遗忘了,所以有必要重新提倡“学贵多问”.  相似文献   

7.
听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说:我们的小学生从学枝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而英国的小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发现了什么疑问”“你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样是一句家长关心孩子的普遍而自然的问话,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为了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后者是为了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8.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的民族,但是在今天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什么?是靠教育培养出强大的民族群体。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没有?”可见他们的问题意识较强。我们的前人也早有此熟识,“学则须疑”就提出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怀疑精神与做学问之间的辨证关系,这里的怀疑精神就是问题意识。而现在我们家长大为关注的是“你考试考了多少分?”不仪仅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考分也显得过于热情,而淡化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李昆 《教师博览》2023,(26):26-28
<正>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相似文献   

10.
邓梁 《中学教育》2006,(6):51-51
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很快打的赶来带孩子去了医院。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句,那就让她自己回来。  相似文献   

11.
几个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被数学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似乎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惯例或者说是很多教师程序化的处理方式,老师先问其中一个孩子:“你回家后不先完成作业,难道你的父母就不管吗?”孩子嗫嚅良久才小声说:“不常管。”老师有些动怒,接着问:“那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难道他们不知道你学习的重要性吗?”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及西欧的一些国家,学校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会接二连三地提出诸多质疑。在美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问放学后的孩子的第一问话往往是:“你今天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事而提不出质疑的话,将会受到家长的严加批评。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14.
《家教指南》2005,(3):33-33
一、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家长会问:“今天学习怎么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外国家长则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  相似文献   

15.
说日记     
从幼儿成为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转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是学校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家长,我想出了一个帮助孩子“说日记”的办法,使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的同时.让孩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刚开始的几天,他一放学,我们就问他:老师是怎么上课的?今天学了些什么呀渐懂了吗?等等。天天的询问把孩子问烦了,不再愿意回答了。不了解孩子就无法教育他。于是,有一天晚上,当孩子写完作业想玩一会的时候,我说:“咱们…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刚入学,家长们非常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在校门口叮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放学后也要问问学什么了,听没听话等.可是却很少听见有家长问:“你今天发言了吗?你回答问题了吗?”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学生听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张蕾 《山东教育》2008,(7):124-125
一、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7月1日这天,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为了创设教育情景,教师专门制作了一个生日蛋糕放在讲台上。“小朋友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说得起劲,孩子们的眼睛却都盯着那个蛋糕。老师继续她的说教:“大家要记住,今天是我们党的生日……”听了这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不住地向窗外望。尽管老师一再要求孩子们集中精力听讲,但是依旧不起作用,还是有几个小朋友不住地向窗外望。教师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指名问:“你到底在看什么呢?”孩子焦急地回答:“党为啥还不来呀?”……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营造幸福教学“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很少有家长这样问自己的孩子,家长一般只关注孩子考多少分、排名多少和身体状况。“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同样,很少有人这样问教师。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学习体验、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心跳。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学校里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会接二连三地提出诸多质疑。在美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问放学后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今天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事而提不出质疑的话,将会受到家长严肃的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提出问题,是科技发明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杨振宁先生在与中国学生交谈时曾说过:“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质疑的精神与能力?比如牛顿力学,会不会问,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样的年纪如没有这种态度,将来恐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