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国体育史──后现代主义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体育史──后现代主义的未来杰弗里·希尔编者按:本文选译自北美体育史学会主办的《体育史杂志》,它较全面地介绍了英国体育史研究的动态,对于我国读者了解国外体育史研究状况和信息有一定价值,作为专门的学术研究文章,我们力求保持文章的原样,作者因意识形态差...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体育史论文报告会上有的同志提出:体育史研究要为当前及以后体育运动的发展服务。这个问题提得好。 是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研究体育史呢? 有的同志把研究体育史作为一种爱好,一种娱乐,一种消遣,这好不好呢?我想,只要这种研究对社会不造成什么损害,就没有什么不好。如它还能对人们正确认识体育有所裨益,那就是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仅仅抱着这样的目的研究体育史的人,终究是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体育与欧洲(英国)J·A·曼干编者按:本文是1995年8月在伦敦出版的《体育史国际杂志》总务12辑的一篇引言,这期杂志汇集了欧洲思想研究国际学会在比利时召开的一次学术大会上关于体育史方面的学术论文,我们把这篇引言介绍出来,是想帮助大家了解一...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上的体育信息数量浩瀚繁多,为体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思路。体育史虽是体育运动文化中一个小的组成部分,但其信息资源在网上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本文通过对因特网上国外体育史信息资源的概括整理和介绍,为体育史研究者、教师及对此有兴趣者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资源参考使用的线索。文中信息主要来源于体育史协会站点、出版社站点、体育图书馆及信息中心站点、体育运动相关站点等网站。一、体育史协会站点体育史协会站点是体育史研究人员首选访问的站点。它具有信息量大、专指度高、信息及时等特点。该站点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5.
一、体育史学的现状 在学术界,体育史学的滞后性,是体育史学研究者们完全认可的。有关体育史的专门刊物,大约是进入七十年代后才首次发行。就连现代体育发源国的英国,也是在1984年才发行这类刊物。但是,只要了解一下数年来关于英国体育史的研究动态,却是一派繁荣景象,特别是围绕着  相似文献   

6.
体育史CAI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史作为体育院系的基础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史已经形成题材广泛、方法多样、体系完整的学科体系。“体育史的研究对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考察体育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根据这些对象的不同,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运动项目史、体育教育史、体育思想史、体育法制史、体育管理史、民族体育史、养生保健史等等。在传统的体育史备课过程中,教师曾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料,即使这样,信息量也十分有…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史教材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史教材发展的回顾与前瞻谷世权新中国体育院、系的体育史教学工作始于60年代,而在80年代初才出现大规模的发展,各体育学院和大多数体育系科,都开设了体育史课程。随着体育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发展,编写教材的工作也就提上了日程。时至今日,体育史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与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体育是古代体育与现、当代体育的交接点,是中国体育现代进程的的重要阶段。当前对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缺乏创新,制约了学科理论的发展及其研究价值的提升。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社会史、历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引入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为现时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应付史学危机指明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春意盎然的四月,我应朋友凡红的邀请去英国度假。凡红是我国第一位在国外获得体育史博士学位的女学者,在妇女体育研究方面颇有成就。凡红告诉我,在英国学习的邓亚萍不久前专程来这里与她探讨中国妇女体育问题,还讲了自己如何夺取世界冠军的故事,邓亚萍的奋斗经历和聪明干练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由于体育史学会的建立和体育史季刊杂志的创办,体育史的研究工作从未象现在这样活跃,特别是80年代,研究成果发表于各个领  相似文献   

11.
各地通讯     
上海体育文史委员会与精武会于1990年9月8、9两日,举办了精武历史论文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的精武会代表及苏联技击协会的代表。来自国内的有上海、广洲、佛山、天津、余姚精武会的代表、部分省市的体育史工作者和在沪的老精武会员也出席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体育史论著繁富,显出前所未有的活泼生机。有关报纸也不断发表一些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中国古代体育史料,这对于普及体育史知识,推动体育史的学术研究,振奋民族精神方面,都有一定的良好作用。然而,其中有些文章在史料的搜集、运用和解读上,存在的问题较多,有的错误严重。这样,真伪相乱,往  相似文献   

13.
体育史研究的重点是体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因而研究者本身的思想认识深度及对体育遗产的开掘程度实乃体育史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多年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我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崔乐泉研究员,近年出版了多部体育史研究的专著,在学术界都有较大的反响,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思想性的丰富是其著述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最近出版的<图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崔乐泉研究员的又一新作,被学界的朋友誉为"会说话的古代奥运史".笔者读后,以为其"会说话"的特点在如下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体育史学会举办的中国近代体育史专题讨论会于8月17日至22日在辽宁兴城召开。来自各大专院校、体委和博物馆、档案馆等单位的50多位同志围绕中国近代体育史的时期划分等问题宣读了论文,并对近代体育史的上下限、时期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以及时期划分的具体意见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体育史研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一九四五年写了一篇《体育史研究法》,在《中华体育》双月刊的创刊号上发表。那时,我担任体育系科体育史课程的教学工作,认为这门学科很重要。我给体育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体育史是“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中关于体育事实之记录,而为吾人明瞭现代体育之来源与推测未来体育之途径所必需之知识也。”同时感到,由于前人对于体育缺乏系统的记载,所以体育史料的搜集不易;又因缺乏体育史料的参考目录,使体育史的研究工作,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除看了一些中外体育史的专著外,还参阅了一些文化史、教育史、教育思想史和研究历史的书籍,结合本学科——体育的特点,写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初步的尝试,对体育史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以及体育史料的来源、搜集、鉴定(考证)和编纂等方法加以叙述,企图以此引起体育界同志对体育史研究的重视,共同努力来从事这门学科的建设。但是,由于我的才疏学浅,並且受时代的限制,当时没有掌握科学的历史观,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体育史的研究法,所以有许多问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整个亚洲,研究体育史的组织得到发展,有才能的研究人员得到锻炼,发表、出版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传播到整个亚洲,对世界的其它地方来讲,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另一个问题是,从整体看。亚洲体育史在世界体育史中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亚洲体育史中每个国家体育史的任务是什么,尚处于一种不充分的探索状态。直到今天,亚洲体育史的地位仍被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育史所限制,这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我们,作为亚洲体育史工作者,必须努力创造亚洲体育史的理论模式,并建立一个网络以把亚洲体育史研究工作者联系在一起。一、当前亚洲体育史的研究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体育史的研究在亚洲就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精武体育会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对于它的成立年代多数书籍记载为1909年,很多精武会组织也认为是1909年。但也有书刊记载为1910年,如新版《中国近代体育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关于体育史学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需要专家和学者们去研究探讨。如:“体育的概念”、“体育史的分期”、“人物的评价”以及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的认识均未统一,这对写出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体育史》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我相信,只要我们谨遵“双百”方针,不断地对上述诸问题进行认真而严肃的研究探讨,分歧的认识会逐一解决,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体育史》,也定然会在不久的将来问世。为达上述目的,我想仅就近代体育史中有关重要人物的评价问题,谈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逐渐成为当今中国体育史学者的研究重点。当时人与后来者、亲历者与旁观者、记者和学者的共同撰述,有利于为读者构筑一个真实的中国当代体育史图景,相关史学研究者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催生客观、全面、深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著述。  相似文献   

20.
早年肄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王恩溥先生,在《谈谈六十三年前的体育活动》(《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3集第121—123页)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回忆:“……记得庚子前一年(1899年),由一个新成立的大学堂(可能是北洋大学堂)总办王少泉和一个英国总教习(教务长)丁嘉立二人倡议举办、一次校际运动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