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仍然是当今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人民、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党工作大局出发,深刻论述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2.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迎来了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二十二周年。毛泽东同志这部著作中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根源、发展规律和解决方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为我们如何解决彻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提供了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中,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深刻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全面地阐明了“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并且总结了我们党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进一步论述了“团结——批评——团结”这个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这部光辉著作,对于我们加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革命团结,发展当前的大好形势,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反复告诫全党,要十分注意正确处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他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矛盾,比起过去来,要错综复杂多了。历史经验证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得及时,处理得好,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处理得不及时,处理得不好,使矛盾激化,小事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祸乱,招致重大损失。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江泽民同志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新的实际,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高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政策观念和处理能力。我认为,江泽民同志这个指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徐新 《新高考》2007,(3):35-38
【考点指津】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政治方面:①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总任务: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④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⑤掀起反右派斗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整风运动的过程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为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动了反右派斗争。  相似文献   

6.
论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张怀仁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存在的两类矛盾,全面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历史唯物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给人们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30多年后...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在分析这篇讲话的写作背景和理论贡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原则、方针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要性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阐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而且把重点放在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他指出:“许多人不承认我国人民的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矛盾吕梁山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系统,它包含有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  相似文献   

11.
关于提高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和创新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大契机,能够为学校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创先争优活动具有重大意义,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是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优先建设城市法治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既需要有清晰明确的规划目标,也需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基本途径和长效机制.在建设城市法治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改革开放;针对不同的主体,主要是法律职业群体、政府、社会公众,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密切联系。没有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共产党就失去存在价值,更谈不上什么优越性。因此,仅仅从党与阶级的关系角度认识党的先进性,不能不说是传统先进性理论的一个重大缺陷。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基础上,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理论,特别是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把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党的先进性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须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和根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然会促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它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民主社会主义由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潮,由于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苏联从赫鲁晓夫开始的历代苏共领导人认识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混淆了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纵容甚至崇拜民主社会主义,导致苏联意识形态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轨道,最终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产物,既集中地展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纲领性文献。其理论创新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对90多年来根本成就的新总结;二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和新定位;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阐释;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的新概括;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部署的新谋划;六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七是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17.
不断培养和选拔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始终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把培养和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提高到应有的理论和政治高度,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解答了在新形势下党组织如何选准用好接班人、接班人怎样才能健康成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们党就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发挥的武器和突出优势。社会主义不仅求富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的又一成果,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要积极认识、研究这一理论,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和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企图建立发达社会主义,结果是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两种社会主义,必定要走两条不同的道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改革与发展,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