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入1.从谈话中引入教学内容。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班上男生有几人芽女生有几人芽再估计一下,今天来我们班听课的老师大约有几人芽收集学生的信息,板书:男生21人,女生28人,听课老师9人。2.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同桌相互讨论,再个别汇报。估计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芽(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芽(3)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共多少人芽(4)全班同学比听课老师多多少人芽……(1)(2)(3)三个问题请同学口头解答出来,第(4)题板书出示。眼评:课的开始,收集学生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从而激…  相似文献   

2.
一、严密地、合理地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首先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识的导入环节 ,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一 )以旧引新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瞄准知识的发展点。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而新知识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因此 ,可据此设计一组与新知紧密联系的复习题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出示“苹果比桔子多 1个或苹果比桔子少 1个” ,…  相似文献   

3.
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渗透性的综合应用题。教好这类应用题,教师可安排以下的教学层次。 1.抓好基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是教学“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的基础。教学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复习好这一基础知识,可设计下面两题让他们作回顾练习: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求比两个数的和少(多)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一步应用题的引伸和发展,是学习两步以上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本单元中的应用题共安排了4道例题。教材的编排没有在题的类型上做文章,而是借助线段图和启发性问题将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5.
O·。:O!!.O!。: 低年级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川题教学的重点应主要解决好哪些呢,先视〔图一〕及其分折。 〔图一〕 一一一‘甲数~一一一~一列三个空圆表示一个总体,三个黑圆里表示另一个总休。在两手总体间用符号“三,,.连结的两个圆互相与乙铆周样多\\比乙数多“对应,。图中每一个空圆都对应一个黑圆,每一个黑圆也都对应一个空圆,这表明空圆与黑圆“同样多”。户△△。O△:O△·。·O《兴燕乒华毛例2)有一部分三角形各与户个圆对应,这部分三角形与圆同样多(3个),另外还有一个三角形没有圆与 女!图示数量间关系: ①(实际…  相似文献   

6.
一、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时,首先要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的引入环节,为此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乘除法两步运算的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新知,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它们共同反映了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联系。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则便于及时对比、提前比较顺叙题和逆叙题。我们的具体设想是:一、精心设计准备题,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必须与“求相差数”应用题挂上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相差数”等数学术语。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组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出,建议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从直观入手,加强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在师生准备好教具、学具的前提下,课本第74页的准备题可以分两步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1.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几根?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怎样摆?第二行摆几根?通过实践,明确第二行的根数是由与第一行同样多的5根和比第一行多的3根组成,初步建立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部编六年制第四册第16页准备题、例4、例5。一、复习1、提问:黄花有5朵,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红花有几朵?2、看图回答:  相似文献   

11.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人教社)。教学内容: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课本第24页例8,练习八的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许多老师认识,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解题公式,如: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学生才好根据这几个公式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否则,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正确选定计算方法。情况真是这样吗?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给学生总结这样的解题公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这样做,只会加重学生记忆的负担,养成死记硬套、不愿动脑分析思考的坏习惯。 一九八七年秋季,我用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实验组编的小学课本《数学》进行了教改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教学实际选择了几个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紧扣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的核心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数学问题解答的关键就在于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师应以“关系”为核心 ,展开教学 ,充分借助学生的原有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探求解题思路。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我就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跨越“中间问题”这个坎的 :(1)创设情境 ,体验关系师 :游乐园里有许多有趣的游玩项目 ,现在有你、爸爸和陌生人这样三个人 ,如果到游乐园去玩 ,你会选择和谁一同去?为什么?(板书 :陌生人、爸爸、我)生 :我喜欢和爸爸一同去 ,因为我们的关系亲密。(师将“爸爸”和“我”…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建议1搞好复习铺垫,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少(多)几的应用题”,为此可设计复习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先让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还可设计根据线段图说题意的练习,这样为本节课新知识的讲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做好准备。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数量关系在教学例题时,从复习题出发,增加条件和改变问题使之变成例题,学生读题弄清题愈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搞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通过微机演示和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求比一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搞清谁与谁比和谁多、谁少,也不善于进行思维分析。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这种应用题的分析能力,理清其结构层次,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解法的关键。根据这一认识,并依据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规律,我们从“两数相差多少”的数量分析着手,设计了以下复习性练习,并已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训练一着重于“谁和谁比”以及“谁多”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四种常见数量关系中,尤以相差数关系的三个概念易于混淆.学生比来比去,把握不往比的标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给解答有关应用题增加了困难,遇到复合应用题时更觉思维混乱,束手无策.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解答规律.一、形象教学,明确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以大哥比小弟大2岁,小妹比大姐小3岁,大象比小鸡重,小白兔比大公鸡轻……等实例,引导学生易立差数比的概念,明确比的标准。谁多谁少,揭示较大数、较小数和相差数的本质特征,及其联系与区别,探索规律性的东西,得出大数比小数多相差数小数比大数少相差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三《森林小卫士》。【教学片断】[片断一]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师:同学们会听故事吗?(学生听到奇怪的问题抿嘴笑)师:有的同学笑了,听故事谁不会啊?那么有会讲故事的吗?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80页例 1。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引入新课( 1 )师述 :小朋友 ,喜欢做游戏吗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时还碰到一个数学问题呢。计算机演示 :下课了 ,三 ( 2 )的小朋友在操场上跳绳 ,杨杨跳了 1 5个 ,京京跳了 2 1个 ,几个小朋友围着东东 ,问东东你跳了几个 ?( 2 )师述 :东东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跳了多少下。请你们猜一猜 ,东东会对大家怎样讲 ?学生进行猜想编题 ,如“东东比杨杨多 (少 )跳 5个”、“东东跳的是杨杨 (京京 )的 2倍”……学生每补充一个条件 ,让学生列式口答。( 3)师述 :老…  相似文献   

19.
【课例简析】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应用题的区别在于,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正好与正叙的相反,因此,学生容易犯见“多”用加,见“少”用减的错误。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操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以避免发生上述错误。【导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操作活动①:让学生第一行摆8个圆片,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