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上海逐渐从东方的小渔村转变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都市。以开埠为先导的城市化成就了上海都市与都市上海,并呈现出国际都市、移民都市、现代都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柳永生活时期正是宋型文化确立,北宋经济尤其是都市经济逐步繁荣发展时期,与之相应的北宋都市文化也逐步完成转型。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受到这样都市文化氛围的浸染,故他创作的歌词也绝大多数与都市及其生活相关。北宋繁荣的都市文化为柳永创作都市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其都市词则作为都市文化的独特载体并为之服务。  相似文献   

3.
凯文·林奇有关都市意象的论述,为对当代电影中都市呈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电影中的都市意象在电影批评中关联到3个主题:第一,都市意象与都市化。电影中的都市意象是都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变化的视觉呈现。第二,都市意象与都市人的感知方式。当代电影呈现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的精神状态。第三,电影语言与电影都市呈现。多样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对应着呈现都市景观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都市文学快速崛起.都市小说以都市景观为叙事题材,以现代都市意识为精神向度,努力把握城市生活特有的节奏和感觉,将日常生活变成了审美情趣,在深层内蕴上展示都市文化多元的形态和品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文化上的粗鄙和物化欲望.本文对2泄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的文化意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都市教育竞争力反映的是都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都市教育竞争力的提升与都市综合实力的提高相辅相成。开展都市教育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各大都市的教育发展水平,为增强各大都市的教育竞争力提供支持。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探讨了都市教育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都市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中国都市教育综合竞争力的排序。  相似文献   

7.
随着台湾地区社会形态的都市化,都市文学已跃居台湾文学主流.台湾新世代都市文学表现对田园怀旧主义的批判,描绘复杂暧昧的都市感性,又以亲睐公寓与大东区这一都市空间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8.
都市化进程中的都市文化理性是超越简单朴素的“人-人”乡土理性、“人-神”启蒙文化理性、机械的“人-物”初级城市文化理性的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是建构于以“文化公民”为对象的“文化人-文化人”之间文化哲学逻辑范式上的文化自觉。当代都市文化理性体系至少包括都市文化软实力、都市文化民主、都市文化认同和都市文化空间生产的理性回归等维度,都市文化理性建构有利于打破城市文化“亲属结构”,重构健康的都市文化生态;有利于调整都市文化重心与秩序,重构文化范式服务文化品质;有利于推动都市文化反思与自觉,进行有限激进改革,重置文化空间。而以上三个各方面也正是都市化进程中都市文化理性建构的历史使命,是都市空间生产中都市文化空间生产不可回避的理性责任。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专集代表作品《玄怪录》,虽以记录精灵粉怪、嗜奇记奇为主,但作者牛僧孺一生科举入仕、宦海沉浮的都市经历,使他在这部志怪小说中,把以长安、扬州为代表的唐代都市作为小说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勾勒都市风貌、书写都市印象、抒发都市体验。尽管这些内容没有被作为主体去描写,但透过小说,读者能领略到唐代都市的内部空间布局、发达的商业、繁荣的经济等。《玄怪录》折射着作者时唐代都市的特殊观照,包涵着一定的都市情结。  相似文献   

10.
在学科框架的层面上,都市文化学的基本结构要素主要有五项:一是“都市”,这是都市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必须依托的“物质奈件”或“社会基础”;二是“都市文化”,在其最高环节上,都市文化即当代国际化大都市特有的文化模式;三是“都市文化生产与消费模式”,这是都市文化在当代世界中的典范形态与集中表现;四是“都市文学艺术”,这是都市文化生产与消费过程最直接、最重要的感性表现形态;五是“都市社会”,这属于“外部研究”,是理论解释、批判现实的自然延展。在方法论上讲,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为都市文化研究提供一种总体性的方法论。在价值理念上,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个人”理论是研究都市文化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老舍和新感觉派作家都是都市小说家,他们与所描写的都市有着切肤的情感,他们不像京派作家那样用乡村的纯静优美来反衬都市的腐败、虚伪和堕落;也不像左翼作家那样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揭示都市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现实.但他们仍然发现并描写都市的弊端.老舍用幽默的笔墨揭示并讽刺北京这个乡村都市的封建性;新感觉派作家运用感觉主义的方法表现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堕落与变异.  相似文献   

12.
在都市题材小说创作中,张欣无疑是卓有成就的。她将自我的主体意识强烈地渗透于都市文本之中,形成了独到的都市文学的美学特征,构成了当代文坛一道亮丽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3.
宋唯唯是近年来"岭南文学新实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成就引人瞩目。她的创作关注世俗的生活,既写当今大都市,也写过去和如今的乡村生活。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及她们的心路历程。她的作品风格古典、唯美、感伤。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异数”,她自如地出入中西文化,冷静地观照社会人生。她的个性话语与边缘书写弥漫着“苍凉”的美学基调,透映出以“人”为中心的关怀和思考,再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洋场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5.
宋朝开国后的百年承平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商品贸易的发达造就了都市的大量兴起与繁盛,市民阶层的崛起引发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也促成了李清照独特的都市情结。书香门第赋予她天生才情,精英文化模范着她的行为,夫妇同好给予她典雅的历史积淀;商业文化及其诱发的权利重组赋予她对政治的敏感,市民观念促使她加深对自我的关注。她既有清晰的内视,又不乏理智的外窥,但也仅止于外窥。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主义的旗帜下,不仅追求物质性欲望享受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追逐身体欲望的快感也成为了一种时尚。20世纪90年代的女作家们以她们特有的敏锐视角,既细致而真切的呈现出了商业化语境中都市人的物质性生存,也展示出了消费时代女性的身体欲望。而她们在展示欲望化景观的同时,还将笔触插入了都市人的灵魂深处,并程度不一地揭示出了都市人在这个物质时代的精神真相。  相似文献   

17.
邵丽《明惠的圣诞》讲述了一个名叫明惠的农村少女曾怀着美好的期待进城寻梦终却自杀身亡的故事。为实现“都市”梦想,明惠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经营自己的女色,然而她真诚的付出与艰辛的奋斗并没有改变其玩偶的身份与尴尬的处境,于是在这个都市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时候,明惠便孤独地踏上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8.
对闽东畲族男女服饰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中发现,不同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畲族女性具有比畲族男性高的家庭及社会地位,而且在民族文化中,多处体现女性崇拜的观念.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女性社会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畲族女性崇拜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畲族女装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一千多年来,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而畲族女性也是创造本民族文化的主力军,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要实现畲族女性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就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外在力量,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唤醒畲族女性的文化自觉,才能有效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真正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系列,二是知识女性系列,三是悍妇系列。老舍把这几类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探究人物的价值并给予她们历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