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是语教师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凭借物。但课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认知课,更加直观地再现课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鼓励学生敢于超越作的认识和体验,对课的语言字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提出新问题形成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求异思维是从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表现为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与众不同。它是创造的核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这种训练呢?  相似文献   

3.
求异思维不落窠臼求异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的多向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思维过程中思路宽广、求新求变、不拘常法、不落窠臼,这些都是开拓型人才所必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人认为对一些综合性较强、较复杂的问题,易于一题多  相似文献   

4.
求异思维,是从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表现为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与众不同。它是创造的核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凭借智慧和能力,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那么如何进行这种训练呢”一、运用观察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求异思维不能只注重课本,置丰富多采的现实世界于不顾,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脑力劳动延续到动手操作,从教室延伸到课外,以产生不同…  相似文献   

5.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是指改变常规的思维路子,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摆脱陈旧的思维框框,从不同的方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若能运 用求异思维,对议论对象不拘于已有的一些认识,尽可能从多种角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探索,便能拓宽思路,获得新颖独特的见解,为展开议论开辟新天地。有人把求异思维分为正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三种,了解这三种思维对写作议论文是很有帮助的。■第一种是正向思维,即对所研究的问题本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探索,而不局限…  相似文献   

6.
申世环 《南昌教育》2004,(12):14-14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的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王淑娟 《陕西教育》2011,(11):47-47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括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以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形式。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特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求异思维是对传统的超越,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求异思维是多元化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它既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结果,也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更是科学创新、新事物诞生的基础与温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求异思维主要表现在思考方式、思考视角个性化。如何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且引导学生从求异思维产生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特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王春琴 《陕西教育》2009,(1):107-107
求异思维是对传统的超越,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求异思维是多元化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它既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结果,也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更是科学创新、新事物诞生的基础与温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求异思维主要表现在思考方式、思考视角个性化。如何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且引导学生从求异思维产生创新?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培养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经验为中介的对客观现象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求异思维原本是新闻学上的一个术语。这种思维的人具有如下特点:敢于做一般人没有做,也不敢做但客观实际迫切需要做的事。在分析一种现象时能超越常规的思考习惯,提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表现形式上,能独树一帜使人耳目一新。求异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一个本能:只有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来,才能显示出人的个性。即使在众人做同一件事时,也总是在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稍有才能的人都不喜欢与人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逆反思维逆反思维,是一种从相反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事物,从反面来进行构思的思维方法。因此,它是思维上的一种“越轨行为”,是思维求异的一种方式。不过,它不是一般的越轨和求异,而是特殊的越轨和求异。思维上一般的越轨求异,不恪守众口一词的思维定势,不沿着单一的常规思维线路前进,总是于同中求  相似文献   

14.
张鹏 《学周刊C版》2010,(4):133-134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者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散思维有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论家的新创见,主要依靠的都是发散思维。对幼儿来说,培养发散思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幼儿生来并没有自己的心理定势,他们天真无邪、好奇好问、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求异思维常见诸报端杂志,一时成了研究的热门。其意无非是:不拘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问题的答案和方法,得出异乎寻常的独特见解。这些特征,即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说的思维的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三大特征。如果恰当地运用这种求异思维,确实可以开拓学生思路,甚至会导致创新,这是应当重视的。然而过分夸大其作用则是有害的。现在有的文章认为求同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在课堂上,我们总是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预定的思维路线,最后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是一种非创造性思维。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一、给教材活力,让它去超越 1.寻找求异思维点。“学贵有疑”。美国创造学家伊区曾说:“我们如果在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过后,就不再寻找其他替代的正确答案的倾向,是万分不幸的。因为往往第二、第三或第十个正确答案,才是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创新方法。”这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发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材中寻找求异思维训练点,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逆反思维逆反思维,是一种从相反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事物,从反面来进行构思的思维方法。因此,它是思维上的一种“越轨行为”,是思维求异的一种方式。不过,它不是一般的越轨和求异,而是特殊的越轨和求异。思维上一般的越轨求异,不恪守众口一词的思维定势,不沿着单一的常规思维线路前进,总是于同中求异,寻找新的角度,新的层次,把认识导向新的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求异思维方式,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作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困境的策略之一。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多种途径的思维方式。知识积累与情感机制是求异思维方式运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下面简介单元教学思维训练的“求异法”和“求同法”(四)求异法求异法,也叫求异思考法,或求异思维训练法。它是教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不依常规。不固成见、能独立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不同途径去找寻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求异法的运用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能力。据近代心理学家的研究,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细性等特征,其中的“独特性”是求异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多途径的去寻找答案,是培养求异思维的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