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邓小平效率公平观的重要思想,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邓小平效率公平观的重要思想,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并确立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公平效率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有一个从提出到逐步成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坚持了毛泽东公平效率观的正确思想,科学分析了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效率公平观思想。效率既指经济工作效率,也指整个社会系统的效率。效率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而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公平从政治上讲是政治权利的平等、规则的平等,经济上是指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伦理上讲是人格上的平等。公平不能超越时代发展,不能急于追求无差别。社会主义的公平是先富与共富的统一,共同富裕是目标。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只有提高效率,才能实现高层次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反对平均主义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公平观。二是崇尚发展和注重公平的效率观。三是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是他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推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思路和对策,具有人民性、开放性、辩证性、创新性等理论特色。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公平效率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推动了我们党的思想解放进程,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推动和促进了西部大开发进程;为解决收入过分悬殊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是实践的产物,又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并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效率与公平问题作了科学分析。然而,从过去社会主义实践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邓小平同志正本清源,他始终把效率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他的共同富裕的思想丰富了社会公平的内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并把邓小平同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核心  刘琳 《林区教学》2010,(4):33-34
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密切相关的正是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公平与效率思想。因此,认真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的公平与效率思想,可以更好地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社会公平,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社会还存在诸多影响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不和谐的群体利益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建立起利益协调机制以调整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使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公平分配问题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受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分配问题提出不少政策主张。共同富裕是其理论的社会目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其理论的基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其理论的政策目标,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它的提出有其客观的历史依据,但这一原则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并将引发一系列危机。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无论从那一方面,都应该高度关注当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时间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邓小平的时间观,就必须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节约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必要性及解决效率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际,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再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揭示出邓小平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五个特点: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为准则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超越教条、突破传统模式,立足现实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把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以发展的、辨证的眼光动态地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五个特点,显示出邓小平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实事求是精神、科学精神和“管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同的主题,具有不同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垄断帝国主义和俄国革命,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革命与战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捍卫,邓小平理论研究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这一新主题,根本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烈的辩证性、方法论性、实践性、群众性、战略性和质朴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参与创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并且继毛泽东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法治化是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民主政治,政治法治化是这一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治法治化道路还未曾建立起来,便遭逢反右倾扩大化和十年"文革"动乱,导致国家政治生活很不正常。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总结正反历史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并在随后的政治实践就如何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理论,形成了内容精深、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生产力理论体系。邓小平对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宾价值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方面的论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工作、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参与了中苏论战的决策、辩论和文稿的起草,也是了结中苏论战的设计者和实现者。中苏论战对邓小平关于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尊重各国党和人民自己的道路选择;客观地评价领袖人物的历史功过等思想的形成,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