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振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7):106-114
20世纪唐诗学的研究中,对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成就突出。从生平事迹考订,到作品整理校注和思想艺术成就探讨,已取得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带有总结性的成果,并在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学观念的进步,也标志着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但是,李商隐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研究进程充满了曲折。大体上说,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继承乾嘉以来笺注考证之学并加以发展总结的阶段;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在现代域外新思潮和新化运动的影响下,呈现出新变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未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曲折以后掀起李商隐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总结与创新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潘殊闲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9):18-22
叶梦得是一位在两宋之交的政治史和化学术史上有较高地位和影响的人物。20世纪以来,关于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冷落到复苏再到渐趋繁荣的过程,并正在向着全面、求实、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鸟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辛亥革命研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本文对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分四个阶段作了鸟瞰式的回顾,指出1900-1949年是奠基阶段;1949-1966年辛亥革命研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因“左”的思潮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1966-1976年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活动陷于停顿;1976年以来通过拨乱反正,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内容逐步深化,辛亥革命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展望21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将会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出身少数民族的丁鹤年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20世纪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革新,丁鹤年及其诗歌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于热潮之际,对丁鹤年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王彩琴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2):90-92
在汉字发展史上,两汉时期的字处于古字向今字过渡的完成阶段。20世纪以来,关于两汉的通假字现象,人们曾经做过不少研究.章针对这一时期两汉通假字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传世献和出土献两个方面对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胡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1):89-92
通过综合研究、北朝三才、北地三书、北朝乐府民歌等若干方面,对20世纪的北朝学研究做一宏观的回顾,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北朝学的研究历程,凸现了北朝学在20世纪的研究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研究对北朝学逐步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江苏修辞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的江苏修辞学研究可以分为五个大的时段:前50年,建国后的17年、文革过渡时期,80年代和90年代。每一时期江苏修辞学研究都有突出的成就。总结江苏修辞学的研究成果是为了满怀信心地开创江苏乃至中国修辞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吴振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2):76-83
20世纪的韩诗研究仍然是对传统的国学研究尤其是明清诗学的延伸和扩展,但研究视野更开阔, 研究方法更丰富。韩愈诗学作为“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包括:韩愈诗集整理、诗歌选注等文本研究,诗歌艺术风格、诗史意义的探讨,韩孟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的探究,韩诗接受史及韩诗学史的研究等方面。从总体上看,20世纪的韩诗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前60年的成果较丰富的高起点期;六七十年代的荒芜低谷期;后20年的集大成的丰硕期。 相似文献
9.
陈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98-101
梅鼎祚是明中晚期“雅俗兼长”的布衣文人,20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基本上是“崇俗黜雅,俗热雅冷”。学界研究主要围绕梅鼎祚俗文学展开,并在生平、戏曲、小说方面取得了丰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系统化的、现代化的家族研究起步于20世纪,但1900至1948年北朝家族研究乏人问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内,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北朝家族研究成果寥寥。文革结束,进入新时期之后,北朝家族研究进入新阶段。成果数量明显增多,关注程度由冷趋热,家族研究方法有所创新,家族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视角与思路更为多元化。北朝家族研究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忽视家族经济状况、家族习俗、宗教信仰等。北朝家族研究领域仍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周建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7):102-107
20世纪前20年,批评家们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看法尚欠统一;30年代起,她的诗人地位得到普遍认可。50、60年代后,她的"伟大"诗人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到80年代,艾米莉.狄金森被认可为西方经典作家之一。30年代前,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评价主要是印象式的。此后,社会历史式的批评兴起,40到70年代出版了大量研究她的生平和影响的文章和著作。60、70年代出现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心理分析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个显著的现象。80年代批评界美化艾米莉.狄金森和90年代批评重心向原稿的转移堪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史上的转折。 相似文献
12.
三、研究成就(一)神话理论涉及神话理论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有关神话的定义和范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7]对神话这一概念作了基本的界定。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神话的定义得到了肯定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8]从文艺学角度给神话所下的定义,不适合于阶级社会产生的神话,为此,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为分界点,经历了萌芽,建构,低迷,繁荣四个阶段。资料搜集由1920-1930年代的“整理国故”逐渐转向田间作业,建国后,形成搜集民间神话的高潮;在翻译介绍西方理论资料方面,也经历了从建国前简单的混合介绍到“文革”结束后分门别类的全面展开。中国神话学研究从理论到个体形象,从症状学特征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神话史学等方面的取得重大成果。港台神话研究1950年代突起,有“乾嘉”遗我,成绩斐然;国外的神话研究以日本,苏联为代表,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他各国的研究者在传播中国神话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珂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1):32-37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相似文献
15.
自晚唐北宋起,人们对韩孟诗派的艺术成就一直存在争议,进入20世纪以后,或肯定,或否定,看法仍不一致。经过论争,从80年代起,已少见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意见,大多既肯定他们诗歌新变的功绩,也指出他们矫枉过正的弊端,持论多为公允,这就是20世纪韩孟诗派艺术成就论辩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20世纪学习最优化思想的涵义、主要观点与做法,以及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教训与启示等作了较为概括性的论述,对新世纪开展学习最优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邱美琼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90-94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苏轼诗歌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苏诗材料的整理、选译,苏轼的生平、思想研究,苏轼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研究。日本学者的苏轼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汉魏六朝隐逸诗的研究少有涉及;后20年,关于汉魏六朝隐逸诗的研究大大加强,研究的角度和覆盖面较之以前都有较大的突破。但大多注重研究诗人个体的隐逸思想及诗作,缺乏对这一时期隐选诗的总体透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史记》研究分为承前启后、初见成效、逐步深入、停顿沉寂和全面丰收等五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和中国社会进行改革开放成为20世纪《史记》研究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各个 时期的《史记》研究,既有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有拓宽研究领域,出现为的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