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少数民族,她在中原建立的后燕为北魏所灭退据龙城后,政治呈现出明显的鲜卑化倾向,表现于政治势力的构成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这种汉化的"反动"与此前慕容鲜卑在中原建立政权时汉化的轨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北燕是以鲜卑化汉族冯氏家族为主体,吸收了辽东地区乌桓、高丽等族人建立的一个鲜卑化政权,其政治制度大都沿袭后燕、,最高统治者称王,设大单于,中央设有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等机构,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在其生存的30年中,与柔然、高句丽、江南汉族、北魏都进行过外交联络,最终被北魏消灭。  相似文献   

3.
后燕灭亡后,进入北魏的慕容鲜卑遭到了严酷的镇压,这是在双方历史上复杂的关系背景下发生的。这一政治事件对慕容鲜卑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与北魏政权同时并存的有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政权,双方起初的接触并不是来自双边政府层面的对话往来。北魏道武帝于天兴元年(398)从后燕故地一带迁徙了一批包括高句丽人在内的徙民至新都平城,也正是道武帝此举,北魏同高句丽之间才就此拉开接触的帷幕。通过考察是年这批迁至北魏的高句丽民的原因、数量、受安置情况及日后去向,可见北魏初年对流入中原的高句丽人所采取的举措,及这批高句丽人对北魏政权建立之初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自司马氏南迁,我国北方便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的匈奴、氐、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厮杀,都力争在中原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河北境内建立政权的,十六国时期有羯族建立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北朝时期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鲜卑化汉人高欢及其子建立的东魏和北齐。五胡十六国的长期纷争,除了后赵和前秦两次暂短地统一北方之外,河北一直是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因此,使河北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示意图说明自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我国先后出现了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及汉族建立的政权,史称十六国.以淝水之战为界,十六国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前燕、成、代、前凉;后期有西燕、后燕、南燕、北燕、后秦、夏、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各国政治中心如图所示.现将图中不便标明的内容说明如下:一,刘渊于304年于左国城称汉王,先后都离石、左国城、蒲子,304年迁平阳;二,后赵初都襄国,335年迁邺;三,前燕先后都于大棘城、龙城、蓟,357年迁邺;四,前秦初都长安,后期残余政权先后都晋阳上邽;五,后燕都中山,397年迁龙城;六,西秦都苑川,一度迁金城、枹罕;七,南凉都乐都,一度迁西平;八,南燕初都滑台,后迁广固;九,西凉初都敦煌,405年迁酒泉;十,北凉初都张掖,412年迁姑臧;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流行.前燕幕容皝统治时期,佛教便已传入辽西地区.后燕时,佛教僧侣与上层统治者关系日益密切,并开始参与国家军政大事.辽西地区现存的北魏时期的石窟、佛塔就凸显出这一时代背景.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北魏时期的佛塔进行了翻修,出土的墓志中保留了当时辽西地区佛教居士的礼佛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辽西佛教对东北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句丽与渤海国的佛教都间接或直接受其影响.文章主要以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三燕至隋唐时期辽西地区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北魏皇室文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北魏趁前秦帝国因淝水之战失败而分崩离析之际,于公元386年立国时,与其前后相继诞生的诸侯国还有:后秦(384)、后燕(384)、西燕(384)、西秦(385)、后凉(386),加上北魏共有六个诸侯国,基本上瓜分了前秦的版图。但是,版图的瓜分是不均衡的,拓跋氏所分得的土地只是早年的“代”地遗产,局限于北方一隅,其余的广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政权的两个突出的汉化表现,并指出其汉化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尚未分裂为诸燕的前燕政权中,大量的汉族士人出仕前燕是十六国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有力地加速了它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正处于一个低温期。而十六国北魏所辖的国土大多位于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带,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军队冬装保障体制。北魏政权冬装保障情况远比十六国完备,所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但到后期则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11.
王世贞年少才高而气盛,步入仕途之初便身不由己卷入严嵩、徐阶政治斗争的漩涡。面对严、徐两大政治集团,王世贞从其父站在与严嵩为敌的同乡徐阶立场,其不曲媚权贵的个性又进一步惹恼严嵩父子,在王忏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严嵩投井下石置王忏于死地。王世贞为父伸冤,却不能直斥嘉靖皇帝,只能将满腹怨愤诉诸严嵩。王忏弃市一事,严嵩虽不应承担全部责任,但其借刀杀人、落井下石诚不可恕。  相似文献   

12.
公元369年,东晋权臣桓温第三次北伐,在枋头和前燕军队发生了一场恶战,结果桓温惨败。枋头之战改变了南北各方的力量对比,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对南北政局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谁赴松锦吊忠魂——《燕行录》的史料价值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祯十四、十五年,明清在山海关外松锦前线的大决战,以明军丧师,主帅降敌结束。明朝从此失去了关外的优势。松锦战役的第二阶段,即崇祯十五年眷,战事不多,清人以逼降为主。洪承畴、祖大寿投降后,其部下和当地百姓命运如何,中国现存的史料不见说明。据清顺治年间的《燕行录》记载,清人在当时实施了杀降和屠城兽行。朝鲜的使巨用诗歌和《日记》记载了他们途经这块土地上之所见所闻,凭吊了埋葬在这里的万名忠魂。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炎黄大战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期一场大范围的部落之间比较持久而频繁的战争。炎黄大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战争的总称,或者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最为显著的特征。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所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炎黄战争的重要战场。《史记·五帝本纪》是研究炎黄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百团大战期间 ,华北敌后的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阎锡山部、庞炳勋部等纷纷出击 ,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八路军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16.
蚩尤和炎帝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后裔或臣属的关系。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不同的两次战争,而且后一次的战争是黄炎联合战败的蚩尤。炎帝和神农并非一个人,古人之所以将其合并为一是因为神农氏是农业时代的部族,而炎帝正是后来农业部族的首领。  相似文献   

17.
《广艳异编》是明·吴大震编选的一部重要小说选本。根据发现的资料,现在可以证明《广艳异编》约编刊于公元1604~1607年间,成书时间早于《续艳异编》,其选文基本上忠实于原文。通过《续艳异缟》与《广艳异编》在篇目的归类和正文选录方式的对比,可以进一步证明《续艳异编》是《广艳异编》的精选本,是选本的选本。  相似文献   

18.
滇西抗战获胜的原因除人力原因外,还有机场建设、马帮运输、公路建设物质因素。事实上,不论是人力因素,还是物质因素,其作用的发挥都与公务文书的撰写、发布、实施密不可分,所以,公务文书在滇西抗战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决策层滇西战区的战略防御布置、战略反攻起到促进、指导作用;它发挥公务文书的宣传作用,揭露日本侵略者残暴罪行,使民众清醒认识其残忍和伪善本质;统一认识,促进各个民族共同抗日联盟的形成;展示爱国志士抗日的决心、勇气和不屈精神,起到榜样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诗为词"的出现是对北宋初中期颓靡词坛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改交了词体原有的特征,也改变了词体的发展趋势.它的创作倾向由苏轼处获得成熟定型后,大致形成了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式的雄旷激越和以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式的风流闲雅为主的两条线,分别影响了以后的"苏辛派"与"周姜派"词人,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20.
颜元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深刻揭露和猛烈抨击了传统教育,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活动与理论体系中的根本任务与原则要求,也是完成他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目的的一个主要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