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同忽的现实意义和深层的文化内蕴。外国作家与中国褒庇的多元关系 及到全面梳理与总结外国作家与文化关系的基本思路与内容,其中,包括中外文学关系的回顾、展望及其文化观照、外国作家眼听 中国及其文化误读的历史语境、东方各国间的文学文化交流,以及深入周边文化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岩 《考试周刊》2012,(69):18-19
探讨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跨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研究课题,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更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本文运用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的方法.大致整理一下中俄文化、文学交流的历史脉络.为大家展现中俄文化双向交流互动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作协近日举行酒会,欢迎来沪参加2011上海写作计划的八位外国作家,并就此启动2011上海写作计划。会上还放映纪录短片《俯瞰上海》,以帮助这些外国作家尽快了解上海。上海市作家协会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上海写作计划,以期增进外国作家对上海和上海文学的了解,提高上海城市文化形象。今年邀请的八位外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代中国作家深受“五四”时期反传统的思想氛围的影响,因而他们大都否认和讳谈自己同传统文化的血缘联系。但事实上他们却以各种方式保持着同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传统文化已经浸透到现代中国作家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层面,作用于他们的人格建构和审美情趣。探讨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中国作家的文化心态及现代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及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主要有中国译者和外国译者。这两者之间各有长处,但从根本上说,中国译者是中国文化外译的主体。和外国译者相比,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信程度更深,而且中国译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也是他们进行翻译工作的强大驱动力。因此,中国译者要提高翻译能力,争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致力于中国文化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6.
郭磊 《教育艺术》2004,(10):36-36
有些外国人说,如果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5000年,去汲取中国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不论是文化保守主义,还是文化自由主义,围绕民族性和现代性问题始终缠绕着一种文化焦虑,这种文化焦虑有着深刻的西学背景,如何理性处理这种文化焦虑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 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这对于防止“意识形态至上”或“经济至上”思想对于文化的独立属性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用一种建设性的对话整合当今时代的文化资源,建立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流精神,确立当今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流变史中,繁富的地域文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一定区域内作家个性的养成,同时也推动着我们民族的文学不断发展。荆楚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其精神内质不断得以拓展,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影响着文学创作及其审美生成,尤其是20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分析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游记文本,诠释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对现实中国的亲身体验破坏了日本近代作家们通过汉文学经典所构筑的近于完美的中国幻象,他们在殖民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对现实中国产生了新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晋东南地域文化为经,以当地代表作家为纬,纵横交错地剖析了极具个性特征的上党地域文化与她所孕育出来的作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未来5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形成以"电影促进法"为核心的保障我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产业环节贯通、产业整合完备的现代电影产业体系;形成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格局;通过竞争与整合,逐渐形成5~10家拥有一流电影企业的综合性大型媒介集团;通过全球性、新媒体的大电影产业的拓展,将中国电影综合收入提高到250亿人民币。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本土电影市场,全球电影贸易的重要成员,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栽体,中国大众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化视野观照20世纪中国学“创生”的多元化或化磨合的背景,可以领略到上一世纪中国作家渴望创造新型化的激情岁月和精神风貌-“永远的化创造精神”,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值得我们珍视的精神化遗产,也是我们对新世纪中国学充满期待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与变革的先导,新时期中国的文化转型离不开一定的现实基础。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不同文化的共时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以及后现代思潮影响三个方面考察了新时期中国文化转型的现实基础,而后立足中国文化现状,从范式更新、理念生成以及功能拓展等角度系统阐释了新时期中国文化转型的具体指向,进而从实现人自身现代化和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体系两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韩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同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汉字、儒学等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前传入韩国以后 ,对韩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 ,经过韩国文化的吸收和再创造过程 ,逐渐变成了韩国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海内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趋向合流的形势要求汉语教材的编写改变立足点、提高适应性.汉语教材在海外面临不同文化合流产生的碰撞,减轻碰撞带来的摩擦,是提高教材适应性的关键.对4类11种海内外中学第二语言汉语教材的共性分析显示,教材发展的趋势是: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因此教材编写必须更新与转变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论20世纪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农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审美的角度而言,中国“二十世纪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油画艺术中农民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战争时期、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艺术背景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不同、采用的表现方法不同,农民的形象因而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与特点,经过战争时期革命现实主义和新中国时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社会、政治有关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渐步入了农民形象的多样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承载了多样化的文化与艺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 ,郭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 ,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 ,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 ,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 ,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 ,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 ,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于新文学传统主要强调了五四文学在与世界文学联系中所产生的现代性思想,而相对忽略了在与“民间”联系中所产生的新的审美倾向,实际上中国的“民间”与“世界文学”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20世纪知识分子与民间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四种富有代表性的模式:1.世纪之初,启蒙与被启蒙者是两者关系的第一种模式;2.30年代,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关系产生微妙的转移;3.4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启蒙者身份丧失殆尽,这种关系模式持续到70年代末期;4.90年代,作家亲历民间。民间理念渗透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构成了20世纪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加强对西方文化背景导入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中国文化的导入,从而造成一些大学生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信息时遇到障碍,使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实现。文章在回顾文化教学的基础上,论述在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汉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在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海上交往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海上交通的发展扩展了海上交往的内容,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外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逐渐扩大,各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与借取程度逐渐加深,加速了文化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