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的质疑顾钰民近两年,钱伯海教授反复提出和论证了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见解:物化旁动与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并对反对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其完整的表述是:“社会各界的活劳动,在企业则表现为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因此,从社会看是社会活劳动创...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它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劳动者的活劳动,而不是作为活劳动结晶的物化劳动。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优秀的物化劳动,使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大量减少,而社会的物质财富却急聚增加。  相似文献   

3.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不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掉了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活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务件,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凝结和载体。  相似文献   

4.
价值的源泉唯一地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真正坚持这一观点 ,必须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 :一是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关于这一问题参见本刊1999年第11期笔者的文章) ;二是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近年来 ,有的学者以强调物化劳动(主要是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 ,认为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 ,即价值不只是由活劳动创造 ,而应该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笔者认为 ,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本文针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一理论剖析。一、物化劳动不具有与劳动力相同的性质要论…  相似文献   

5.
物化劳动与活劳动都是价值创造与价值构成中的必要条件,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价值的凝结,是新价值的栽体,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关于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承认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必要条件是正确的,但片面夸大物化劳动(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作用,认为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正确的,但否认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需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费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都不能走  相似文献   

7.
价值的源泉唯一地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真正坚持这一观点,必须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一是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关于这一问题参见本刊1999年第11期笔者的文章);二是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近年来,有的学者以强调物化劳动(主要是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认为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即价值不只是由活劳动创造,而应该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科学不创造价值,主要是因为科学在其两种存在形态上,作为以往的“物化”了的科学理论不能直接进入生产过程而无法成为创造价值的要素;正在进行的活劳动形态的科学劳动,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直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劳动,而不是经过交换实现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以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造就高素质智能化劳动者的同时,产生了相适应的优质高效现代化设备和新工艺(物化劳动),它表明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支出的新变化: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脑力劳动比重增加,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创造是生产力特别高的“总体工人”活动动支出的结果。物化劳动仍是活劳动的凝结,它是在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只能依赖活劳动转移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劳动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广泛适应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物化劳动概念能够成立。在商品经济社会,劳动最显著的载体是商品,以此为前提,(狭义)物化劳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过去劳动;从抽象劳动的角度而言,它就是价值,当然也可从具体劳动的角度理解物化劳动。商品与物化劳动是实体与属性的关系,因此,如果认为商品是物化劳动,或者物化劳动是商品,这就混淆了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调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关于国民经济的调节问题是改革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国民经济的调节,是指社会总劳动(包括表现为生产资料的物化劳动和表现为劳动力的活劳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配,简单的说就是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可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前者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后者是创造价值的条件.现代化的社会再生产,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过程,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值量均比较高.第三产业所提供的服务和服务产品,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生产劳动过程中活劳动的支出,都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来实现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其结果都是将人的活劳动物化在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上。因此,这种劳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并延续后代所必需的。这种劳动,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一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一六六)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是在商品生产中资本家所耗费了的东西。它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与商品的实际费用并不相同,后者等于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即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再加剩余价值,它与商品的价值相等。商品的实际费用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劳动的消耗来计算。而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则是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资本的消耗来计算,从而,它的数额必然要比商品的价值为小。这是因为资本家在商品生产中,并不耗费自己的劳动,而只是垫  相似文献   

16.
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定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对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继承和发展。一代人的劳动力生产全过程包括成长时期和就业时期。劳动力价值由成长时期消耗的养育费和就业时期需要的生活费构成,通过测算社会平均养老费和社会平均生活费可以计量劳动力价值。当劳动力作为商品被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时,它的价值会转移给新产品,这实质上就是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转化为生产以它为要素的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一般产品价值由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力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构成。劳动力价值还会发生代际转移。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劳动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学生流失的增长将成为常态,因此研究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效益,亦称经济效果,他是指经济活动中占用和消耗(包括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所以简称劳动消耗。)与取得适合市场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简单说,是投入与产出、费用与效用的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9.
学校收费应以教育成本为基础干燕茹郝性天一、教育成本上升是当前学校办学困难的主要原因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一个经济范畴。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同理,教育为培养学生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即...  相似文献   

20.
伟大导师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商品经济的价值观的创建树立了丰碑。随着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业劳动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尤其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必然促使生产结构,劳动形式的不断更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成了价值因素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容、形式、手段和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我们注意商品生产中劳动投入的发展趋势,对减少劳务投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价值构成因素的新变化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