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中的意义进行调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教练员对心理训练理论知识的认知情况、教练员对自身角色和运动员心理特点的认知、教练员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心理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情绪的调节作用、对排球运动员技能掌握发挥的作用、对排球运动员处理突发情况的作用、对排球运动员赛后心理调整的作用等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练员是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情况,以及复杂的社会角色而要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疲劳的现象.通过对有关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文献的整理,从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概念、教练员心理疲劳的表现、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测量、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前因性变量以及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后果性变量等方面进行了述评,指出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研究应该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开展动态多维检测以及综合评价,并探索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运动队这个组织系统中所处的角色不同,客观上就存在着某种“心理距离”,而这种“心理距离”又造成队内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如果教练员与运动员“心理距离”过远,彼此间会显得冷漠,产生误会,甚至对立,这会严重影响运动队各方面的工作。反之,“心理距离”过近,教练员又可能丧失权威、尊严和感召力。从“心理距离”调校的制约因素来看,受以下因素制约:首先从外部环境上考察,“心理距离”受制于教练员的人际心理距离轮;其次从内部结构透视,“心理距离”决定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素质;最后从形成机制上的分析,“心理距离”植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心理距离”的调校原  相似文献   

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F0003-F0003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定于2006年10月中旬在武汉召开全国运动心理学论文报告暨学术研讨会。大会主题为“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与重建”。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问题●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测量●体育运动中的情绪●康复中的心理学问题●过度训练与心理耗竭●心理技能训练●认知-行为技术●运动技能的习得与发展●锻炼的心理学效益●教练员的心理●体育官员的心理●运动员的退役与角色转换●运动队的凝聚力与团队建设●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其他2报送…  相似文献   

5.
教练员与运动员“心理距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由于在运动队这个群体中所处的角色位置不同,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具有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距离过远,两者之间会显得冷漠,产生误会,甚至对立,给训练和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距离过近,教练员又可能丧失权威、尊严和感召力。因此,如何将距离调校到最佳位置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状态。结果显示,心理稳定性各因素的状态不一,各地区运动员的状态不一,教练员的认知水平、外界物质条件与环境不一,因此需要全省统一的青少年心理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教练员的领导行为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人与训练和比赛以及人与目标实现关系中的表现形式。教练员行使权利和发挥领导作用的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训练效率和不同的群体心理氛围。采用LSS量表对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与教练员进行问卷测试.以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排球运动员所喜爱的领导行为模式.并探讨其在期望教练员领导行为模式上的认知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阎森 《乒乓世界》2010,(1):106-107
青少年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与心理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教练员总习惯于在运动员的心理上进行分析。但是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不是通过单一模式的训练就可以提高的。我们常说“艺高人胆大”,出色的技术实力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针对年轻运动员,技术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才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沈体竞体校与省级、国家级体操、田径运动员几项认知心理指标的比较分析,找出不同运动级别之间运动员心理水平的差距,以及高级心理指标在不同级别、项目中的作用。供体操、田径教练员在运动员心理选材、评定和心理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篮球     
G841 9904854我国甲级男子篮球队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管理中的认知差异分析=Aanalysis on different opinionof training management of our first class men'sbasketball team players and coaches[刊,中,I]/邓飞,陈树华,许永刚//中国体育科技.-1999.-35(5).-28-30表4参5(YYW)篮球//男子//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行为的产生或者说影响人的动机和行为的因素,首先依赖其对环境的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及行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重要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总体评价较为一般,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兴趣及体育课学习成绩与他们同体育课教师之间的情感、心理关系存在着较大的相关关系,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角色认知特征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体育教师的角色认知是实施课程改革,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教练员兼运动心理学家的道德问题:4种观点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讨论的是教练员能否在运动队实施心理技能训练项目,一些人认为这种做法将使教练员与队员处于非道德的双重角色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将引述4篇文章来讨论。第1篇文章为教练员在运动队实行心理技能训练项目是非道德的。其它3篇文章是针对第1篇作出的反应。他们认为:只要教练员能够预先明确双重角色之间的界限,则在运动队中实施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把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作为中介变量,探索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影响的解释机制,并着重观察运动员所感知的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和专制领导行为的不同作用影响。研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采用随机抽样法,让处于不同项目和不同等级的347名(男性为173人;女性为174)专业运动员完成“运动领导行为量表”、“失败表现评估量表”以及“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所获数据采用回归和Bootstrap分析,分别对构建的民主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和专制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①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会显著减少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感,而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②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害怕失败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害怕失败;③由于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害怕失败在民主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不成立;④由于感知教练员专制型领导行为会显著增加运动员害怕失败,所以害怕失败在专制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成立。研究结论:通过对运动员所感知到的两种教练员领导行为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专制型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负面情绪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会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直接引起运动员的心理疲劳,还会通过运动员害怕失败感的叠加效应来增加其心理疲劳。因此,研究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应该提倡教练员有计划性的多采用民主型的领导行为帮助运动员有效的减少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教练员利用广泛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作为他们发展和改善执教能力的信息,其中包括正式(如执教工作、教练员资格认证)和非正式(执教过程、观摩其他教练员的执教过程)的资源及环境。英国启动了一项大型政府投资项目,用来招募、培养和输送45名“教练员培养者”(CDOs)。其作用之一就是为教练员提供“一对一”的培养支持——与英国从业教练员“结对子”,协助教练员并直接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换句话说,CDOs)9英国教练员提供一整套量身定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5.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梁  付志  丛林 《中华武术》2005,(10):52-53
在体育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练员对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评价,正在从经验型的定性评价阶段向科研型的定量评价阶段发展,教练员也从单一角色逐步向集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为一体的复合角色转变。孙海平、王德显等一批优秀教练员的成功经验表明,谁在训练和比赛中能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以此来制定和校正训练计划,掌控训练过程,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下面向广大同行介绍一些常用的机能评价指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甲级女排运动员扣教练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主力队员的成就感、挑战性、优越感强于替补队员.另外发现,教练员中不同类型的领导作风,不是影响主力与替补队员角色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心理控制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张激烈的篮球比赛,是篮球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临场教练员的心理状态、情绪是否稳定,心理水平高低以及控制能力强弱,无疑将直接影响篮球比赛成绩,这已被无数比赛结果所证明。我们十分清楚,现代篮球比赛,不仅是双方比赛队员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竞争,同时也是双方教练员斗智斗勇的心理较量,篮球比赛不仅是对运动员,而且也是对教练员活动成果的检验。一、篮球比赛中教练员心理控制的实质教练员的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即比赛时的环境、气氛,双方队员的实力对比,本队队员技战术水平发挥正常与否,比赛的规模、…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比赛,不仅是技术、战术、体能和智力的角逐,更重要的是意志和心理的较量,这已是每个教练员和运动员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并不是每个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并能掌握的。作为教练员,在运动员进行技、战术等训练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心理稳定”的训练。排球项目,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要求更高,在这里就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稳定”训练分四部曲作一介绍。一、赛前的心理稳定除了平时训练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誉等教育外,在比赛前几天,要用“输赢乃兵家常事”的一般道理与具体事例,解除运动员的心理负担。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师徒信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角色预期和评价建立在训练能力和专项业务等方面的基础上;运动队的管理呈现"家长式"倾向,师徒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熟人关系"上的人际信任逻辑;随着社会的转型依靠"熟人经验"建立起来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师徒信任"不再是坚不可摧,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学历、资历等制度化因素;教练员行为是国家体制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形塑;转型期利益格局、社会关系、师徒关系、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促使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相互角色期许呈现复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师徒信任关系产生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