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第二册第十七章《变压器》一节中,在推导变压规律“U1/U2=n1/n2”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原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1起着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跟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的作用相反,原线圈的电阻很小,如果略去不计,则有U1=E1。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第二册第十七章《变压器》一节中,在推导变压规律“U1/U2=n1/n2”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原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1起着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跟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的作用相反,原线圈的电阻很小,如果略去不计,则有U1=E1。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感应电动势E2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副线圈的电阻也很小,  相似文献   

3.
单相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U1/U2=n1/n2,是在初、次级线圈处于同一磁路的条件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得出的.变流比公式I1/I2=n1/n2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P输入=P输出,结合电压比而得出的,用这两个变比公式处理单相多路输出或单相多路部分输出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时,由于学生对变比公式理解不深,灵活运用不够.往往容易出现错误,本文拟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学生学习以后 ,都知道变压器有变压、变流的作用 ,其实变压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变电阻的作用。如图 1所示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n1∶n2 ,若副线圈负载电阻为 R,那么变压器工作时 ,a、b两点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 a、b间等效电阻可理解为该两点的电压 U1与流经两点的电流 I1之比 ,即Rab=U1I1,由变压器变压、变流规律可得U1=n1n2 U2 ,I1=n2n1I2 ,且 I2 =U2R,则 Rab=U1I1=n1n2 U2n2n1I2=( n1n2) 2· U2I2=( n1n2) 2 R.图 1图 2上式表明 ,从变压器输入端看去 ,实际电路图 1中 a、b两点…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关于变压器的教学内容较原教材的有所增加 .1 .增加了阐述 :原线圈的交变电流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 ,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感应电动势 ;在副线圈产生的交变电流 ,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 ,同样也都要在原副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提出“互感现象”,并指出这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2 .变压比公式 U1/U2 =n1/n2 不再是“从实验知道”,而是在介绍不计少量漏磁的前提下 ,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加上路端电压的概念推理而得 .3.明确提出“理想变压器”概念 :不计原、副线圈的…  相似文献   

6.
释“一苇”     
徐迟的《黄山记》(普高语文第二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1版)中有这样一句:“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这“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教材及教参均未作解释。苏轼的《赤壁赋》(职高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993年6月第1版)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21页说:“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而人教社1994年版《世界历史》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13页却说:“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早晨10点钟,股票交易所大  相似文献   

8.
仇春霖先生的《万紫千红的花》(被选入人教社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而(人教社版全国语文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曾选进)贾祖璋先生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这两篇都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又基本相同,把它们对比着阅读必有裨益。这两篇文章都从花的物质基础——花青素和胡萝卜素与酸碱浓度的  相似文献   

9.
张永兴 《中学理科》2000,(11):39-41
变压器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中学物理研究的变压器是不计铁损、铜损、磁损的理想变压器,用于计算的公式有U1/U2=n1/n2、l1/l2=n2/n1和P人=P出,所以,就变压器这节内容本身没有多大的思维难度.但对于那些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构思新颖,立意创新的变压器问题,学生分析解答时不能很好看清物理模型、不注意适用条件、不分清特殊情况、不辨析因果关系,往往盲目代公式.因此,学习中既要抓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刘殿岩 《新高考》2007,(12):9-10
对于变压器问题,多集中于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I、U、P、n各量间基本关系的考查.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变压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大题型:一、一原一副,“口”型铁芯变压器问题图1例1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的阻值相等.a、b端加一定交变电压后,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A∶PB=,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A∶UB=.解析此题很容易将电阻A消耗的功率当成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并将a、b两端电压当成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U1,从而得到错误答案1∶1,4∶1.实际上电阻A消耗的功率并非变压器…  相似文献   

11.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班级:高二(4)班。教学课题:等差数列前 n 项的和(天津市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七七页)。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前 n项和的公式:①Sn=(n(a_1+a_n))/2;③S_n=na_1+(n(n-1)/2)d,并能初步应用这两个公式。课的类型:综合课。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收入了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填然鼓之”一语,教材注释道:“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2003年6月版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第一册的注释与此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3.
锐角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结论sin^2A+cos^2A=1的应用,下面以人教社2001年版教材《几何》第三册习题6.1 B组中的习题为例。向同学们介绍这一结论的证明及其存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重点高中统编教材《代数》第二册中由递推公式给出的两道习题值得探讨.一、P51习题三的第三题:(1)己知数列{a_n}的第1项是1,第2项是2,以后各项由公式a_n=a_(n-2)+a_(n-1)  相似文献   

15.
[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加选修)物 理第二册第十五章第二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会用公式F=BIL计算安培力的大小。 ·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磁感应强度"的引入过程,获得探究  相似文献   

16.
刘长林 《化学教学》2003,(10):30-30
1教材分析 在<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中,"葡萄糖"位于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教材在介绍了葡萄糖的存在之后,给出了分子式C6H12O6,并说明它是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接着是用葡萄糖溶液做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两个演示实验,最后由实验结论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与旧教材先直接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再做两个验证性实验相比,新教材的编写已经为教学方法的选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高中数学第二册 (下B)第 1 3 2页“独立重复试验”一节的概率公式 ,需作深入理解和全面阐述 ,否则学生处理这类问题时容易程式化 ,硬套公式 ,条件稍作变化便不知所措。1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 1 概念的理解一般地讲 ,独立重复实验应符合三个条件 :①任两次试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②每一次试验都有两个事件 ,且这两个事件是相互对立的 ;③每次试验中的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当判定一个概率问题是独立重复试验问题时 ,再用其公式求概率。1 2 公式Pn(k) =CknPk( 1 -P) n -k的理解教科书高中数学第二册 (…  相似文献   

18.
在新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人教社,2 0 0 3年版)教材中,“能级”这节教学内容变化较大,它把旧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 (人教社,1 995年版)中的“光谱和光谱分析”“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等内容进行了重组,使得教材内涵更加丰富,脉络更加清晰,符合物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教材这样安排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尽快走出“教科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的误区.教师可结合物理学发展史和科普常识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以满足于学生的需要,体现新教材倡导的“用教…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人教社出版2000年12月第2版)第99页图14—14如图1所示。教材以此图说明点电荷与带电平板的电场线分布。原图中带电板上的负电荷是均匀分布的,笔者认为,这种分布不妥,正确的分布应当中间密,两边稀,如图2所示。这一点,不仅可通过理论分析来说明,而且还可用定量计算来证明。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必修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 (1990年 10月第 1版 )实验 6— 5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无色 )+ 4H2O,验证了稀硝酸的强氧化性,但事实上往往不容易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而只能在试管口看到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生成,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研制出了“铜和硝酸反应演示器”,应用于教学后,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实验装置: (见下图 ) 二、装置制作:先用粘合剂氯仿将 U型管和 2mm厚的有机玻璃板粘结起来,使 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