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湘西文化风情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耗散结构的开放性认识体育教学的“科学放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耗散结构理论透视当前体育教学,探讨体育教学"科学放羊"的具体措施。即:开放是体育教学"科学放羊"的前提,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科学式的"放羊"教学,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实现体育教学的"耗散",即从有序→无序→新的有序。  相似文献   

3.
档案管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档案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信息服务,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学校档案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保障和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悲回风》表明屈原"在这生、死两难的情况下他自然要心思结曲而不可解释了。"《思美人》写作背景是:"怀王已入秦被扣,襄王已由齐返国即位"。《涉江》一诗表明,"屈原这次往溆浦是发自郢都,而不是发自陵阳。"  相似文献   

5.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智者之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展示出的人格魅力和演绎出的超凡入神的智慧故事,无疑是《三国演义》的最大看点之一。然而"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本文从诸葛亮日常生活的失调、用人方面的失误、军事方面的失策等角度分析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及蜀国迅速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曹丕"文气说"和"文章不朽说"的文学思想,不仅是对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其继嗣经历作用下形成的"自觉"意识体现。长兄曹昂之死不仅引发曹丕对生命的思考,曹昂死后曹丕顺理成章的太子之位却几经波折凸显曹丕被父母冷落的事实,这些因素影响曹丕形成了以"立言不朽"和"显才"思想为主的"自觉"意识,在这种"自觉"意识影响下使曹丕在文学实践和文学理论上有突出建树,并成为建安文人的领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乒乓球教学模式"进行定义,依据"快乐终身体育"理念,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实现条件三方面,构建出高校"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教学模式更趋科学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体育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主张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着重分析了"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价值,并从加强学校重视、加强老师教学、加强家长配合三方面提出了教学方案。希望给相关人员以启迪和参考,为"终身体育"的普及和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早年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因体弱多病曾醉心于道教养生导引之术,龙场大悟体证生死后始与道教决裂,并极力批判道教肉体长生说,主张"良知"方为彻死彻生的"真己",实现了长生不死说的视域转化。同时,王阳明"致良知"的道德形上学,主张知行合一与事上磨炼工夫,反对顽空虚静的修炼方法,强调"即有体无"的入世担当。但王阳明也着重指出,佛道教虽不如儒学广大简易,然而也是性命之学,善于学则三教皆无弊,不善学则皆有弊。因此,三教各有其优劣而难分高下,抉择的关键在于学者根机是否相应,为学之道能否相宜。  相似文献   

11.
王武俊谥"忠烈",其三次叛唐的行迹显然不符合此谥号之本意,唐德宗赐谥王武俊"忠烈"乃是出于宣传教化的考虑,希望将身为成德军节度使的王武俊为所有藩镇树立忠君爱国的典型,以期藩镇将领的归化,重建唐朝的统治秩序。另外,也反映出唐德宗对河朔藩镇政策的调整,唐朝西北形势趋于严峻,唐廷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对河朔藩镇进行新一轮的讨伐,只能采取相对缓和的手段,由武力削藩转为招抚、怀柔,甚至是姑息,赐谥王武俊"忠烈"便是朝廷缓和与河朔藩镇关系、维持相对和平现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干"字一词在《史记》中出现的频率虽不是很高,但词性词义却很灵活。准确的释义,有利于对作品的客观把握。以往对"干"字的考证,多零碎,少系统。本文希望能较全面系统地对"干"字进行考证,这对于学习或研究《史记》应该是有点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幼儿师范学生信息化素质,主要从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学"、老师的"教"三个现状的不足之处,叙述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对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死了》宣告了原文及作者权威性的终结。在后现代这一背景下,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深受沃尔特.本雅明的著作《译者的任务》一文中关于翻译论述的启发,对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思考。他打破了二者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指出译文是原文的"来世",二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这一见解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蒙台梭利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主张自由不是任意的、放纵的、不加以约束和管教的自由,而是在思考和推理的基础上有所限制的自由。这种自由与纪律并行成长,相互依赖;在此基础上她强调儿童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自由自主的选择有兴趣的、想做的"工作"而获得自由发展的。如何理解和把握这种新的自由观?蒙台梭利自由观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粗浅的思考。希望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蒙台梭利自由观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与教学,出现了"淡化论"与"强化论"两种争论。两种观点在运动技能内涵理解上存在差异,导致了教学实践层面混乱。同时由于我国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研究尚不深入,因此,需要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为解决"争论"提供理论上的支撑。通过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对运动技能分类方法的研究,从人的自身运动发展特点出发,依据学习者对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将运动技能划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提出"金字塔结构",并对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特征等作出界定。希望"金字塔结构"理论可以指导不同学段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这个秘密",并穷其一生精力要发现"人身上的人"。但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在表现人的主题时所体现出的强大个性及生命存在价值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是分裂的、异化的、怪诞的、荒谬的、甚至是虽生犹死的,人的心灵是无所依托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疏离的,所有这些,使他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的定位,表现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不组班教学"模式的由来,比较分析了与传统的"组班教学"模式的不同,然后分析了基层远程教育机构不组班教学模式的现状,最后就如何设计"不组班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ATP、WTA等世界网球组织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应用当代著名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的"三种隐喻"即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的理论,从"突显"的角度深入探讨、发掘隐喻在体育新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并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网球英语新闻的翻译原则。希望能为今后的体育文体翻译提供新的思路,为体育新闻翻译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子》一书饱含智慧和人生哲理,虽然《老子》以"道"贯之,论及"身"的不多,但老子并没有轻视身体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贵身"的思想。老子的身体观通过"无欲无求"的修身功夫,和"没身不殆"的精神追求,达到"道身合一"的最高境界。老子的身体观是"贵身"和"无欲"的对立统一,对当代物欲横飞的消费时代具有警醒和启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