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统三年北京电话瘴字画分类簿 凌云车马行/虎坊桥西 十画 时寓(农工商部),/下斜街消防队操场/养蜂夹道 桐花庄/西皮条营消防分遣所/东直门大街 殷揖臣(内阁政务处)/前青广消防分遗所/大高殿木板房 陕H中学堂/保安寺街粱宅号伯尹/韩家谭 朗贝勒府/缸瓦市粱宅(邮传邻)/抉饭寺胡同磨盘院 菩宅(法部)/旧刑部街粱宅/麻线胡同 孙师郑(吏部)/东北园梁绩三宅/民政部街 孙宅(邮传部)/巡捕厅胡同诲军事务处/石驸马大街 连E(农工商部)/大酱坊胡同海军部大堂/石驸马大街 翁宅(邮传部/后壬宫厂海宅(禁卫军)/黑芝麻胡同 财政学堂/象坊桥梅公府/东四二条 …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9,(3):F0002-F0002
1949年时北京东城区东总布胡同10号大门出版总署旧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出版总署。11月1日,出版总署召开第一次扩大会,也是成立会议,由胡愈之署长宣布“从今天总署宣告成立起,我们要担负起领导全国的出版事业”。1950年12月人民出版社成立后的社址,也在“10号大门”内。在上世纪50年代,“10号大门”成为出版业内人士通常称呼出版总署的习惯语。后因拆建,“10号大门”今已无存,只留下大门前的一株硕大古槐,临风摇曳,供人凭吊。  相似文献   

3.
对于北京的传统文化,我特感兴趣,一有空儿就去胡同里走走.我以为,古都北京是由胡同来表现城市肌理的,胡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深邃,走在胡同里犹如游览一座座立体博物馆,细细品味总会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4.
1996年9月间,在讨论三联书店店史出版工作时,仲秋元同志命我写稿。我是1950年2月在上海考入三联书店的,半年以后被调到北京三联总管理处编审部,第二年年底,三联并人人民出版社。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出版事业实行出版、发行分工,出版专业化等重大决策的一个具体步骤。编审部部分同志归人民出版社,我于8月间先到东总布胡同的人民出版社报到。东西总布胡同是一条笔直漫长的胡同,我从原来在胡同西头的29号办公,移到东头的10号大门上班了。 尽管我在三联书店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但这是  相似文献   

5.
韦韬 《出版参考》2011,(10):39-40
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里,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院子不大,灰白的矮墙中嵌着一扇油漆斑驳的朱红门,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守在大门左右,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肃穆。1974年,经过简单的修缮,茅盾便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981年去世。 山雨欲来 1949年2月,爸爸来到了和平解放的北平。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总理动员爸爸出任文化部长,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里,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院子不大,灰白的矮墙中嵌着一扇油漆斑驳的朱红门,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守在大门左右,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肃穆。1974年,经过简单的修缮,茅盾便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981年去世。 山雨欲来 1949年2月,爸爸来到了和平解放的北平。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总理动员爸爸出任文化部长,  相似文献   

7.
“丹柿小院”坐落在东城区乃兹府胡同10号(现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这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小院正房前,分别长着两棵高大的柿子树。每到深秋,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悬在半空,使人感到“深秋无限”。因此,老舍便把自己这个住处叫作“丹柿小院”。  相似文献   

8.
在葫芦岛市区北30公里处.有两座挺拔峻峭的大山。一座是大虹螺山。一座是小虹螺山。两山挨得很近。中间只隔一条蜿蜒曲折的夹道沟。传说早年间二郎神挑山赶海.因为两座大山过于沉重.突然间把扁担压折了。两座大山从空中跌落.丢在这距海几十公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走进北京东单三条胡同时,会看到旧协和医院古老的门楼及其大门两侧的一对石头卧狮。门右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协和医院旧址”几个字。人们看到这一切,会认为这座古老建筑渊源即协和医院旧址。  相似文献   

10.
刘岳 《出版参考》2007,(8):40-41
在今天复兴门内、西安长街的南边,有一座白色的建筑,那就是中国教育电视台。1980年以前,那里还是一些小胡同。在这片小胡同中,有个柳树胡同。柳树胡同原来叫柳树井胡同,到1965年才改称柳树胡同。您别看柳树胡同不起眼儿,却住过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就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56年,我来到北京西城砖塔胡同43号一处小四合院,叩开了张恨水家的大门。他家里人说,张先生前几年得的脑溢血症虽然好了,近来身体又不适,不便会客。可是,恨水先生听说是新华社记者来访,还是抱病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12.
原西四北报子胡同8号(即现在的西城区西四北三条21号)是座四进的标准小四合院,前院有门房和三轮车库,院内东房、北房、西房、南房之间有走廊相连,南房为客厅,北房西内间为伊斯兰礼拜厅,街门的门楣正中钉着一长方铜牌上以阿拉伯文书写着“都阿宜”,一看便知是一个回族人家。街门斜对着小绒线胡同北口,有两三家教亲住在此处,联系方便,互相关照。抗日战争时期,此院看似一家普通民宅,实为“平汉铁路工人破坏队”在北平市内的秘密办公点--一处鲜为人知的抗战见证地。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东单北大街和朝阳门南小街之间的东堂子胡同51号,曾是著名学者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从1953年至1980年,沈从文先生在这个院子生活了27个年头。几年前,东堂子胡同西段部分院落拆迁,沈从文故居随之消逝。眼下,在东堂子胡同东口又张贴出一张告示:路北的5号到15号拟拆迁。  相似文献   

14.
鹿璐 《北京档案》2006,(8):46-47
金井胡同在宣武门外,是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它南接达智桥胡同西口,北到上斜街.金井胡同的得名,据说是源于胡同里的一口井.这口井可不一般,名叫"金井",于是胡同便依此取名为金井胡同,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口"金井"据说就在胡同1号院门前.  相似文献   

15.
从喇嘛庙到留学生活动基地陈锵仪北京东城,有一处海外学子回国后经常光临的地方,那就是位于缎库胡同东南、南河沿111号的欧美同学会。这里成为历来留学欧美各国同学们聚会活动、学术交流的基地,是民国初年的事,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然而清代,这里原是一座由中...  相似文献   

16.
正从北京的东黄城根的北端向南走不远,路东便有一条胡同,名为大取灯胡同。说起大取灯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的至元年间。从崇真万寿宫到天师庵草场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曾在现在的大取灯胡同以北,为道教大宗师张留孙建起了一座崇真万寿宫,因忽必烈曾封张留孙为"天师",故当时的老百姓又把崇真万寿宫称为天师庵或天师宫。元代推崇道教并盛行一时,源于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曾得益于道教全真派传人丘处机的  相似文献   

17.
空前绝后的大师班——"文研班",不仅培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尖兵",也在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途中,悄悄播下了人道主义的火种"咔嚓"一声,50多名"文研班"一期师生留下了珍贵的开学典礼合影。这一天是1959年9月21日。众人身后是一座有回廊的欧式建筑,青砖雕刻,塔楼中间挂着一面大钟。这是铁狮子胡同一号,原来的清王府、清末海军部和段祺瑞政府所在地。1949年初,随  相似文献   

18.
陈溥  陈晴 《北京档案》2012,(4):48-49
翠花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南部,中国美术馆南侧.东西走向,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全长322米,宽约5米.明朝属保大坊,清朝属镶白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人民路11条.现属北京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胡同中规整的四合院很多,大宅门不少,住过不少有身份的人家.胡同中的九号院曾是张勋的一处宅子. 张勋复辟帝制的策源地 翠花胡同因为辫帅张勋当年在胡同内的9号院住过,在1917年张勋恢复帝制的历史丑剧中,又成为张勋的临时指挥部,因此这条胡同自然也就名震神州了.  相似文献   

19.
在建国门内大街路北,有一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它附近的胡同还分别名叫 "贡院东街"、"贡院西街"和贡院头条、二条、三条等.  相似文献   

20.
吴山脚下河坊街祠堂巷42号,有一座条石台阶、黑漆大门的明式建筑.走进院子赫然醒目的是当代书法大师沙孟海书写的诗碑;接着的一个院落里,有一座挂着"忠肃堂"匾额的建筑,堂前有照壁,西侧是一口古井和若干房舍;再往里走是内院,院内有傍池而立的琴台与半亭,花木扶疏,雅致可人.这就是明代兵部尚书于谦的故居.公元1398年5月3日,这位民族英雄就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