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陈伯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一句中的“才为世出”,由于教材与教参的解释不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教材注释“才为世出”曰:“才能是当代仅见的。”从字面上理解,“为”宜是动词(判断词)读wèi,译为“是”。而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则指出:“‘为’应该读wèi,介词。”教参在认为“为”字为介词的同时,又指出这个句子“是两组典型的对偶的六旬”,“勇,冠三军”宜同“才为世出”相对。很明  相似文献   

2.
提起“县官”这个词,在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确是指的“一县之官”。但我们在《史记》、《汉书》中见到的“县官”却是指“天子”,而非“一县之官”。如《史记·绛侯世  相似文献   

3.
儒家与墨家同为先秦显学。《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显学》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韩非子·五蠹》:“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淮南子·主述》:“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  相似文献   

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东坡名篇《赤壁赋》里的一个句子。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此句的注解是“朗诵明月诗里的‘窈窕’这一章”,即《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月出晈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其理由为“‘窈窕’与‘窈纠’音近,所以苏轼称之为‘窈窕’之章。”我认为“窈窕”并非“窈纠”的笔误,东坡所吟咏的不是《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而是曹操的《短歌行》和《诗经·周南·关雎》。  相似文献   

5.
(一)《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句中的“不期修古”,课本注释为:“期,希求。修,远。修古,远古。”“法常可”,注释为:“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此注首先令人生疑的是语意晦涩、逻辑欠通:“修古”一词,释之为“远古”,而“远古”何指?如单指上文的“上古之世”,则有乖原意;如兼指上文的“中古之世”与“近古之世”,则称名不当。再者,释“修”为“远”,而“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中的“修今”一词则无法讲解。“常可”一词,释之为“可常行之道”也不确切,难道“可常行之道”还不值得效  相似文献   

6.
将《汉志·六艺略》的大序所称的“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解为《乐》等五学为人所用或发挥作用时像五行的运转那样更替轮回、循环往复,不能成立。“世有变改”之“变改”指的是五学作为一个整体,随着时代的不同或存在、可见,或灭息不见、隐而不显。“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是指五学作为相须而备的一个整体,因时代之更替,其存在、可见与灭息不见、隐而不显就像五行的运转那样,也更替轮回、循环往复。“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是刘歆从形而上的高度对五学虽经历挫折但最终还是为王者及人们所采用、所重视所做的思考与阐发,反映出刘歆对五学在未来的世代仍会得到采用与重视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相似文献   

7.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他趁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代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相似文献   

8.
《滨州师专学报》2013,(2):57-57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出《辞源》“文心雕龙”条著录:“南朝梁刘勰著。十卷,五十篇。以文章雕缛成体,取战国齐人驺衍别名雕龙奭为义,故称《文心雕龙》。其书论文章之体制及其工拙。自隋唐即通行。……”“驺衍别名雕龙奭”是错误的。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先孟子。其次驺衍,后孟子。……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  相似文献   

10.
小康辞典     
● 小康 ●在人类历史上 ,人们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崇高的理想提出了种种方案 ,“小康社会”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小康”一词 ,最早源出中华文化元典《诗经·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 ,“小康”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 ,篇中记载了孔子提出的“大同”与“小康”两种高低不同的社会理想之说 ,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后来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又提出 :由“据乱世”到“升平世”(小康 )再到“太平世”(大同 )的历史进化论。改革开放后 ,“小康”这个古老的话…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屈原是我们传统文学中的一个典范:他在传统文学中的典范地位,也许只有诗圣杜甫才能与之相比。西汉淮南王刘安请屈原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千百年来被学者转相称引;而东汉《楚辞》学者王逸直名《离骚》为“经”,谓自屈原“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离骚经序》)后代之《楚辞》学者,如洪兴祖、  相似文献   

12.
荀勖《荀氏录》与崔豹《古今注·音乐第三》,是西晋乐府诗批评中的两种代表作。《荀氏录》所反映出的荀勖之于乐府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与《宋书·乐志》、《晋书·历律志》等之相关记载,共同构成了苟勖“古今并重”乐府观最为本质的内核。崔豹在《古今注·音乐第三》中对19首乐府诗的题解,不仅首次将“前乐府”与汉乐府合而为一,同等对待,而且开对汉魏乐府“题解类批评”之先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由《论语》看孔子的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解读孔子思想长期以来更多强调的是其社会伦理价值,但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一、教育的指导思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被打乱了。孔子对此怀着极大的忧虑,不断深思造成这种动乱的社会根源。“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孔子由仁的伦理道德概括出仁的政治,强调只有拯救人心,才能拯救世界。因此,孔子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君子儒”…  相似文献   

14.
韬光。把声名才华掩藏起来。肖统《靖节先生集序》:“圣人韬光,贤人(遁)世。”《晋书·皇甫谧传》:“韬光逐蔽,含章未曜。”孔融诗:“玫璇隐曜,美玉韬光。”养晦。指隐居待时。《宋史·邢恕传》:“公著(吕公著)荐于朝,得崇文院校书。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王昭君的“和亲”,绝大多数老师都给予正面的肯定的评价。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非常明确地写道:“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教科书还引用了《汉书·匈奴传》中的话进行评价:“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而且,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也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6.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句中的“存”字,注家多不解,中学课本也没注。不少人以今度古,将它理解为“存在”即“有”的意思,不妥。“存”的古义有多种,其中之一是“存想”。《辞源》注“存”的第一义项是“想念”,并引证了《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第782页)“思存”就是“想念”。笔者以为“海内存知己”的“存”也应解作“存想”“想念”。知己之间只有互相想念,才能使客观上的“天涯”之遥化作心境中的“比邻”。否则,只是“存…  相似文献   

17.
歪打正着     
“小夫子”——看——“大长今”!什么?不懂?哈哈,本期“歪打”来稿中“长今版”超多,看得我馋虫乱爬,赶紧端出盛宴一席——原句: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可立而治可行。(《管子·正世》)  相似文献   

18.
擎,、、.~,.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州矛 一、填空「2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乙稿序》中说:“文 l.中国最早产生的文学形态是_。学之事·其内足以德已而外足以感人者·_二者而 2.战国时代激烈攻击濡家“以文乱法”的是已。” 3.汉代思想家__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 4、“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句话的提出者是。 5.颜之推的文论代表作是《__》。 ·6.《毛诗序》提出诗歌要“发乎_·止乎礼义“。 7.《宋书·…  相似文献   

19.
儒门六经之一的《春秋经》,是孔夫子在礼崩乐坏、世衰道微之时代为“拨乱世,反诸正”而修订的一部至为“深切著明”的经典.《春秋左传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此言其为“鲁史”.《孟子·滕文公》引夫子语云:“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如此看“鲁史”亦是“孔传”.《公羊》曰:“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谷梁传序》云:“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应.”由此观,《春秋》乃是一部传中华之心的“麟经”.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儒学的“理”相比,二程之理颇具独创性,以谦恭名世的明道也自豪地宣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认出来”(二程集·第二册·河南程氏外书·1,下称外书).但任何一个哲人的思想创造都是以前人的思想资料为基础的,二程天理世界之证成,其思想来源有先秦之理.秦汉以来儒家文献中,“理”含有事理的意思.如“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天理”(《解蔽》),“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