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强不息不仅是公民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 ,而且是始终地贯穿和渗透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精神。文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出了介绍 ,并进一步阐明了新时期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是中华民族的真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研究将着重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激励广大青年继续弘扬这种伟大精神,注重内外兼修,为振兴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自强不息不仅是公民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而且是始终地贯穿和渗透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精神。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出了介绍,并进一步阐明了新时期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进行归类、小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曹冬 《华章》2012,(13)
我国优秀伦理思想所强调的“人品”、“品格”与“人格”相对应,其中孕育着丰富的人格思想.人格精神是主体范畴的人的具体个性、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在其身上的凝结,使人有着充实的内容和饱满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坚守独立人格的思想;愤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与人之间友好、互爱,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必须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永远保持振奋的精神和昂扬的姿态,高歌猛进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前头。  相似文献   

7.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认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文化源头是中国上古神话,许多上古神话,无论是关于个人的,还是集体神话,都渗透着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在神话意象和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成为一条强大的精神纽带,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视发掘自强不息精神的现代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克服一味崇洋媚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4,(8S):50-5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正是这种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中华民族精神,才使中华民族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1.
论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华和谐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主题。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灵魂。它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从生命伦理角度看,中华和谐人文精神要求关爱生命,突出生命伦理的基础性;勇于担当,提升生命伦理的根本性;家国一体,注重生命伦理的社会性;天人合一,实现生命伦理的全面性;博采众长,增强生命伦理的融合性;与时俱进,实现生命伦理的创新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人文精神和生命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借助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3R2),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者关于中华民族研究发表的2012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呈现了中华民族研究的发文趋势、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中华民族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五个方面的主题。这五个主题基本构成了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华民族研究的内涵与本质(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路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未来研究中,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研究,构建完善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本研究对中华民族每个主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份比较系统、全面的中华民族研究知识图谱,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当前中华民族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将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周易>包罗了天地万物和伦理纲常的各种道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周易>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容,代表着中华民族奋斗拼搏、兼容并包的民族基本精神.<周易>作为一部占筮书,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奇书".  相似文献   

15.
炎帝族兴起后,一部分先民傍渭水向东移动,进入冀、鲁、豫交界地带,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部落的集团之一。黄帝族兴起后,沿黄河向东移动,也发展成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当时还有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他地区的蛮族及东夷族。这几个集团的交流融合是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融合。炎黄、“苗蛮”、东夷三大集团除了和平共处外,还有激烈的兼并战争。这些集团之问的战争,加速了他们的整合。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来源不同,夏是黄帝后裔,商是东夷人,周则是西戎的一支羌人,均活动于中原地区,同时这里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到了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华夏族。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下逐渐萌芽发展生成的。农业文明背景下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频繁的自然灾害、合力治水、艰险的周边环境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渊源。与此相应,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了独特的特点,她是无声的、深沉的、包容的、推己及人的、博大的、执著的、持久的。  相似文献   

18.
学界关于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的论述似嫌不足。庄子的“逆之则败,顺之则成”的遵道贵和精神、“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淡泊名利精神、“一而不傥”的人格独立精神、“应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物无贵贱”的平等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的视角简要论析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动力,中国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要求,进而阐明了邓小平同志开辟的、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崛起既是中国之诺,也是亚洲之幸和人类之福;提出了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来推进和加快中国和平崛起的四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