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老师检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到及时反馈作用,还有利于老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备好课,上好课,还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其目的是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英语的交际水平。通过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英语作业应该是在精选和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布置的。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学生喊苦,大量的作业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但是当老师不布置作业不可能,那幺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是否都是必要的、有效的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家庭作业不应该是课内作业量的简单追加,而应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学习能力的改善和课堂知识掌握的前期准备。因此,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和必要手段,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然而布置作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要让作业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得讲究一定的技巧。数学科目尤为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待数学作业,教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业的形式也拘泥于书面形式,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上的习题,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习题册,由于作业量大,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时不得不抄袭他人作业,也有学生置中间推理计算的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以达到按时交作业的目的。由于学生作业量大,教师的作业批改量也大,  相似文献   

5.
高侠 《宁夏教育》2004,(7):18-19
从上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开始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写作业、交作业,教师批作业、发作业,然后再布置、再交、再批、再发……通过这种传递,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教师批的作业本上只有简单的“钩叉”,学生拿到本子后只看一眼结果就塞进抽屉。其实,作业本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作业是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和反馈所学知识、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不少教师对作业安排的基本程序是:教师布置——学生去做——教师批、评——学生订正。这样做似乎也挺实在,布置什么做什么,错了哪些就订正哪些。然而从中也不难看出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处理作业,缺少鲜活的个体错因分析,缺乏令人振奋的解题回顾与反思,没有发挥出作业应有的效益。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养…  相似文献   

7.
凌刚 《南昌教育》2007,(10):19-19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改革。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关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胡蝶飞 《中学理科》2007,(2):14-14,44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以及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教师及时掌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做错的根源;通过对学生的出声思维诊断,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程度及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  相似文献   

9.
布置作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已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手段。检测容易办到,只要学生把作业交上来,教师经过批改就一目了然;难的是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已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应该是要求学生做作业的目的所在。长期以来,我们恰恰是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其结果是学生作业紧张,教师批改辛苦,而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张泉淼 《上海教育》2007,(9A):58-59
每位教师都深知家庭作业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家庭作业布置,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是教师的主观意志;基本固定的模式,也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阻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情感、价值观等。家庭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以人为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布置主题性家庭作业,力争做到改变传统作业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作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赵永刚 《学子》2012,(12):47-47
一、重视作业的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历史学科也是要布置一些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具体设计历史作业方面,我认为应该重视如下几个方面。1.作业设计应紧扣教材重难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宜过多,且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顾强 《吉林教育》2006,(5):22-23
作业是学生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业依然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机械重复太多。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学生在常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教学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都要有的放矢地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吸收、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加工,对教学进行反馈。学生在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如何处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决定着作业的功能是否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金志新 《上海教育》2007,(9A):57-58
作业不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极性的活动,而是整个学习的一个方面。作业的目的是对课堂上的信息作深度的加工,并相应地重构知识,然后通过解决相关问题,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即培养创新能力。数学课外作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少,教师如果把作业设计或调控适当,就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有计划地分层布置问题开放的作业,是提升作业水准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菁 《现代教学》2013,(11):55-56
长期以来,作业被认为是教学的补充与强化。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注重书面知识,作业的形式机械、简单、重复,忽视了作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与体现。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探讨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保障语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作业就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纵观当前的作业布置现状,不难发现学生的作业始终比较单调枯燥、偏重书本,有的甚至严重脱离了生活和学生实际。所以,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一直在探讨如何才能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教育最优化。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传统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布置课余作业,即所谓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作业的设计不单单是知识的巩固问题,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能力的问题。在现实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布置作业不讲科学,随意性非常大,经常看到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切合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生物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其显著特征就是需要学生参与探讨的知识越来越多,课后作业成为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使教师能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使学生在充分消化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有较多的生物教师不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即使布置部分课后作业也是流于形式,或让学生抄写课本所列知识,或做一些已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或简单地让学生探讨毫无意义的生物学问题,既不能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甚至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纵观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书面作业,练习题多数是书本例题的翻版,整齐划一。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优等生知识掌握得较好,这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反复机械式的,没什么乐趣可言;中等生拖拖拉拉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学困生则是出现抄袭现象,或者错误连篇,久而久之他们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现实的情景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59):75-76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用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学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种实践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以设计作业,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改变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式,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