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有“重理轻”的倾向,很多中学生偏废人科学的学习。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强,综合能力测试替代单一学科能力测试,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人精神在历经长期淡化甚至被扭曲后,现在又重新定位,与科学精神并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政治学科作为人学科,是以培养学生人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作为政治教师,应发挥本学科优势,从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改革指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历史教师应在高三专题复习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将各专题内容进行科学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及人文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高中政治科高考命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尤其在综合科目考试中,考查学科能力同时,注意考查学科的综合能力。因此,要搞好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综合和多元化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能力立意”是高考改革的核心,对政治学科而言,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政治学科术语进行分析说明。但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的,也是学生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制约学生高考成绩的主要原因。规范答题已成为高考复习备考中,必须高度重视并要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对提高政治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1.以思想政治课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理念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人类人文精神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理念、思想觉悟和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政治课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在人文精神教育体系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阐明道理、澄清事实,这是中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环节。因为只有明确人文精神的真理性,才能使学生明白其实践的必要性,否则,纯粹的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政治课教师,就应从教学目标、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课改突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作为与之相呼应的高考命题改革,必须在立意上由"知识立意"转变到"能力立意",即以知识考查为基础、能力考查为主导;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试题素材来源于生活实践,能够反映时代气息;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考查。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高中政治科高考命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尤其在综合科目考试中,考查学科能力同时,注意考查学科的综合能力。从操作层面上来说:“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提倡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更加重视思维方法和逻辑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结论或一些表面的东西;加强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要搞好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综合和多元化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政治高考命题突出“能力立意”。《考试大纲》规定:政治科高考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锤炼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引领学生做有人性、有信仰的人。政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政治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类的自我关怀,对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对人的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全面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负面影响 ,使学生重理轻文 ,只重技术 ,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导致许多学生对伦理、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淡漠和无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人文精神重新定位 ,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政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 ,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有效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是我们应思考的一个课题。下面 ,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看法。一、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人文精神一般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存在价值及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阶段 ,高考具有调节未来人才智能结构的重要功能与作用。鉴于此 ,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于1 999年提出新的高考方案 ,其中突出了以“综合能力测试”代替现行的单一学科能力的测试。“综合能力测试”以现实问题立意为主 ,所涉及的知识 ,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 ,所强调的能力 ,主要是学习能力。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其中 ,人文精神在历经长期被淡化甚至扭曲后 ,现又重新定位 ,与科学精神并列 ,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由于长期以来对“人文精神”的淡化和扭曲 ,造成了当前这方面理论的…  相似文献   

12.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四种能力。因此,要搞好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步阶段,对学生未来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人价值、精神世界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自我修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以培养人文精神、独立个性、勇于创新为目标。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朱秀莲 《甘肃教育》2007,(6X):39-39
纵观高考,“文综能力测试”中地理学科的命题立意的出发点仍然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有在牢牢掌握了“双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才能与非地理学科的政治、历史综合、渗透,才能有效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1.积极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寻求培养人文精神的切入点。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寻求政治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政治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如能得到较好的挖掘,并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这种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培育人文精神、树立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将人文精神培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应将目标局限于传授国内外历史知识上,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科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教学目标方面,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传统历史教学以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三大教学目标,这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事实证明,诸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  相似文献   

19.
吴玫 《天津教育》2008,(12):42-4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个学科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领会数学的深刻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体会数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同样重要。为此,本期选编了三篇文章,分别从人文精神、数学文化、解题技巧三个角度对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进行了阐述。希望本组稿件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考复习与学生对社会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开始,南宁市政治学科中考采用了开卷考试的形式,在试题中大量采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题目新、材料广、答案活,命题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更加真实与全面地模拟现实。那么如何在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呢?为此,我们在一次中考模拟测试后,对413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