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学校实行校(院)长负责制,是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符合党的领导在基层就体现为党的方针、政策领导的原理的。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我们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一个工厂的党委,总必须保证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方面完  相似文献   

2.
上海高校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已进行三年多,先由上级领导部门决定在校级班子比较健全、思想认识比较一致及党政分工上较好的教育部属院校同济大学和地方院校上海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属于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它不仅规定了学校由谁来领导和实现领导的组织原则,而且规定了学校内部领导层次的关系以及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科学的高校领导体制,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行政组织、党政组织与其它组织、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关系,优化教育结构,把高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实行过的各种领导体制的简要分析、对比,说明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第负责制的正确性,同时,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议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王广成由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这是党中央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高校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它规定了学校...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与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相关的规定没有得以明确,使得高校院(系)一级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各行其是的状况.1999年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率先提出高校院(系)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制,明确指出院(系)工作由院(系)党组织和行政共同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高校院(系)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共同负责制要求院(系)党政领导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与之配套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以保证党政班子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学校的管理中,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政令不畅”、“决而不行”、“行而不力”或“决而无果”等问题,影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学校决议、决定、工作部署、规章制度的落实、产生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没有做好督办工作或督办不力、为了做好督办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决策的落实,笔者凭借对督办工作的点滴知识和体会,不嫌肤浅和拙陋,拟就高校校(院)长办公室的督办工作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校校(院)长办公室管理效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校校(院)长办公室管理效能探讨张文彪高校校(院)长办公室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是合理地组织和调整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使产生的功效超过各个科室部分或各个个人力量的总和的过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校(院)长办公室组织机构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校(院)长联席会第四次会议于2004年7月10至11日在新疆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7所农林、水产高校的代表102人参加了大会。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和高等农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了报告。他强调 ,在现实情况下 ,为解决高等农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农林高校学校要积极争取国家主渠道投入的增加 ,争取国家在奖学金和面向困难学生补助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争取国家在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中拿出一定的经费以加强农林高等教育 ,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校(院)长办公室处于学校管理机构的中枢地位,具有综合反馈信息,参与领导决策,协同上下、左右,督促校部决定执行,保障行政指挥畅通的特点,是校(院)长的得力参谋和助手。因此,高校校(院)长办公室干部的素质和工作状况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为了进一步搞好办公室干部队伍的建设,使校(院)长办公室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对上海市50所高等学校校(院)长办公室的基本情况和如何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问卷凋查,其中收回有效调查表301份、在调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三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总结1984学年度以来17所中小学试行校长负责制经验的基础上,从1988学年度开始,适当扩大试点范围。一、指导思想试行校长负责制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以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要把试行校长负责制作为普教整体改革的重点和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认真抓好;要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有”人才,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要与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必然选择.这种领导体制是否稳定、能否正常地发挥作用,从外部来讲,取决于上级党委的规定;而从院(系)内部来讲,则取决于党政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和谐行政在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得院(系)领导班子这个系统趋于稳定,从而与学校系统发生良性的作用,发挥最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教育战线特别是高教队伍,具有同科技和经济的紧密联系,有独特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应该而且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然要求并意味着全省教育、科学、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各高校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结合各校自身的实际和我省产业的特点,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辽宁的科技和教育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体现高等教育的实力和价值,并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三月三日至八日,省委高校工委、省高校教局,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会议。会议期间,认真学习了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全国省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传达、讨论了  相似文献   

14.
15.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提高国家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辽宁高等教育在发展中,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正确处理好高教改革发展的五个关系。一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二是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三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四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五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落实措施,抓住重点,做好八项工作,加快推进高教强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是教育改革的实践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要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一靠良好的办学条件.二靠科学的管理。当前,许多学校由于内部领导体制不顺,党政不分,使校长处于有职、有责而无权的地位,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影响了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不顺,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校长兼书记、或书记兼校长,党政一把抓,算是“一驾马车”,矛盾虽少一点,但党政不分,或  相似文献   

17.
中华路小学是重庆市首批试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自1984年开始试点,历时三年,完成了一周期。经过严格考评,证明他们的路子是对的,成效是好的。他们的作法和经验:一是上级放权,校长负责,发挥各层次职能;二是安行目标责任制,使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  相似文献   

18.
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探索和创新.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共同"属性主要体现在党政耦合、集体负责、联席决策和分工合作.目前在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认识和实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迫切需要在完善运行机制中加以解决.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关键在于按照规范有效的原则,构建党政耦合机制、共同决策机制、核心保证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教育战线上,我们的困难最大,我们的压力也很大,我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中国现在是个穷国,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两亿人在学习,世界上有两亿人口的国家也很少。应当说,现在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提高。这几年,有几件大事,我们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我们一些重大的方针、蓝图、一些重要的政策都已经讲出,后来我们又制定了《教师法》,又制订了我们教育的根本法《教育法》。同时,我们又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今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过去以系、教研室为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以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对高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系(院)在领导体制上先后实行了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党总支(分党委)领导下的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和党政共同负责制,但系(院)领导体制不十分明确,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实质是要求系(院)党政领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共同负责,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