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融合多样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支点,建设乡村研学基地并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是有益的探索。研究认为,乡村研学基地能够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融入农村、面向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凝聚社会力量协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但乡村教育存在自身发展不足、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有限、乡村教师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应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与乡村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促进乡村振兴等,从而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把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为社区教育的重要使命.南京社区教育紧扣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建设,依托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以基地创建为契机,实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提升社区教育中心为农业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提升社区教育的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实现南京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中国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地区政府部门要为乡村振兴进行专项规划,结合各地发展现状与需求,制订乡村振兴方案,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造血式"产业扶贫推进了农村与城镇协调发展,从产业层面的贫困农村供给侧改革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资金力度加大投入激发了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同时,以社会保障的社会救助功能,提升深度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若嘉 《福建教育》2023,(19):17-18
<正>三明市地处武夷山脉东麓,下辖11个县(市、区),总面积2.2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89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素有“中国绿都”之美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打造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产业兴旺,是传统农业转变成高生产率的现代农业,是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品质,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融合一二三产业,将产业延伸到乡村,由一业兴而带动百业旺、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农村产业的过程。农村人力资源是最具活性的因素,在产业兴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有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的远大目标,同时也要保基本、抓重点,守好中国人民粮食安全的底线;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当前农业农村产业品质不高、效益不佳,产品市场不广、不畅等主要问题。为此,要围绕着建体系提品质、融通城乡市场的要求,根据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阶段性、过程性和层递性,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系农民、教育农民的方式,冬学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和乡村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提升了农民素质,强化了乡村治理和国家与民族认同,并在功能定位、动员方法以及教育形式上形成了一些探索,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借鉴冬学历史经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充分发展高水平农民教育,以农民教育凝聚思想,激发乡村治理主体性;以教育增强农民行动能力,提升乡村治理参与水平;同时贴近农民生活实际,改进教育实效,从而实现以农民教育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为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运用地理探测器、回归模型等分析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河南省乡村振兴5个维度发展不均衡,且空间分异明显;河南省乡村振兴耦合发展指数较高,协调发展指数较低且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由西北到东南递减的阶梯状差异态势;经济发展基础和农村人力资源是影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指数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且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经济发展基础、农村人力资源和农村投资消费对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呈正向影响,农业自然条件对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呈负面影响,农业自然条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限制作用较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各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支持、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乡村的收入提高来实现,而发展特色农业,不仅有利于提升乡村地区整体收入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高效发展。以豫西一个丘陵县——卢氏县中药材产业为具体案例,通过调查研究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发现特色农业离不开政策引导、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三个重要因素,同时发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找到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以案例研究的方法,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人才赋能”“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孵化赋能”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产业旺、人才聚、文化兴、生态优、组织强,破解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现代农业人才不足、产业基础不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特色民俗文化与乡村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难题。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自身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势、与地方经济具有天然联系的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升学优势等,转化为强有力的助力乡村走向振兴的效能,以一种重要参与力量的角色建设乡村学院、开设涉农专业、组建研发团队、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为乡村输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研发现代化小型农机具,创立乡村特色品牌,挖潜、激活乡村民俗文化,孵化创新创业载体、主体等形式全面提高乡村的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大提升,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创收、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