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环境因素对贵州疣螈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了在自然温度下自然光照和水分对贵州疣螈胚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光照对贵州疣螈胚胎发育的影响较小,水分对贵州疣螈胚发育的影响较大,在潮湿环境中发育的胚胎比在水中发育的胚胎畸形及死胚率较低,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吸收良好,孵化出膜时间短,有明显的出膜高峰期,出膜胚胎运动有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DNS法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oensis)消化系统不同组织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贵州疣螈消化系统胃、肝、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依次是:2.2、7.8、7.0、7.8和8.2。在最适pH下(30℃)各组织的淀粉酶活性依次25.1、110.3、53.7、58.7和43.3个活性单位。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对有尾两栖类的大多数种类如蓝尾蝾螈(Cynops cyanurus)、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及中国小鲵(Hynobiuschinensis)等的繁殖生态都作了不少工作,但对其繁殖行为的研究仅见一些零星的报道。对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  相似文献   

4.
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是一种地理分布狭窄的有尾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部的高海拔山区。如威宁、毕节、大方、赫章、织金、水城、安龙及滇东北的永善县等。属陆栖种类。有关其外形描述、度量、性征及实验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用刻字编号铝环对处于繁殖期的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进行标志重捕,采用Schumacker-Eschmeyer公式进行计算,得出贵州疣螈在林地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平均密度为64—134只/公顷,雌雄比例为1:2.8,初次参加繁殖的体长,雄性为60毫米以上,雌性为80毫米以上,处于繁殖盛期个体的体长,雄性为80—90毫米,雌性为90—100毫米。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温度水平下大鳞副泥鳅受精率,胚胎发育历时及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可耐受水温为16~30℃。最适水温为26℃。温度与胚胎孵化时间呈幂函数关系,H=166889T-2.6074(R2=0.9907)。该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加深对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红瘰疣螈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等级。通过野外调查和走访调查结合的方法,对新平哀牢山红瘰疣螈的栖息环境、形态特征、分布特点、繁殖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发现其种群数量趋于减少,分布范围狭窄,提出了加强其栖息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组型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是稳定的,研究各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其染色体数目、形态等特征可作为鉴定动物种类的指标。以文县疣螈的精巢和肠上皮为材料,制备了文县疣螈精巢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和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标本,分析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文县疣螈体细胞染色体数2n=24,NF=48,可配成12对同源染色体,其中9对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是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形染色体对。  相似文献   

9.
疣螈属已知9种1亚种,其中红瘰疣螈种组物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横段山脉至云贵高原区域,细痣疣螈种组物种沿秦巴山系-武陵山系-大娄山系-南岭山系-北部湾山系和秦巴山系-大别山系分别扩展至我国华东和华南的大部分省区。从2004年起开始对国内的疣螈属物种进行科学调研,经过8年艰苦考察和系统实验,初步对疣螈属物种的形态分化和地理变异进行总结,并发现了3新种和1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10.
爬行动物在动物进化历程中处于关键位置。由于爬行动物属外温动物,亲体无孵卵和喂食幼体的行为,因此,许多生态因子对其胚胎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方面已有的研究并结合自己所做的工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受精的沙塘鳢受精卵为材料,研究洋葱、大蒜、生姜、辣椒等4种有刺激性和挥发性物质的农产品水溶性提取物对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农产品提取物均对沙塘鳢胚胎发育无毒害作用;(2)15~20.5℃条件下沙塘鳢受精卵胚胎发育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器官形成前期,14 d后胚胎发育趋于稳定,18 d可见幼体出膜;(3)4种农产品提取物对水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为大蒜生姜洋葱辣椒,且在每种农产品提取液的1%,3%,5%3个浓度中成活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具有热效应。如果一对反应可逆.那么正反应是放热的话,逆反应就必定是吸热的。如A+B(?)C+D-Q(我们用“—”表示放热)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只改变温度.譬如升高温度。平衡移动的方向用勒·沙特列原理判定,平衡向吸热的方向即生成A、8的方向移动。现在的问题是,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时,正、逆反应的速度都同时加快,为什会导致平衡的逆向移动呢?这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两个角度都能给出相同肯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贵高原特有种贵州疣螈(Tylototrion kweichowensis)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记录了贵州疣螈常见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贵州疣螈捕食行为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捕食方式,捕食过程中嗅觉起了主要作用,捕食动作迅猛而准确,幼体时期相互残食现象较为严重;反捕行为基本上是一种防御行为,利用其自身良好的保护色和逃逸作为反捕手段,在其被捕捉后,又利用嘴、尾等攻击敌人,同时还利用体表分泌的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粘液来作为御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ρCu^2+为0.01、0.05、0.1、0.2mg·L-1 4个浓度的溶液对稀有鮈鲫受精卵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Cu^2+对稀有鮈鲫受精卵胚胎发育早期的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有显著的毒性.Cu^2+暴露组稀有鮈鲫胚胎的死亡率升高,心率减缓且伴随心率不齐;初孵仔鱼体长较短,心包囊和卵黄囊水肿;高浓度Cu^2+(0.2mg·L-1)暴露60h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在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王阳明与贵州的渊源从他被谪贬贵州开始,在龙场驿任职期间,王阳明对贵州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继程朱理学之后,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王阳明在贵州开启的文明开化之风,将个人的不幸转化为民族的大幸,造福后人,福泽后世。试探讨王阳明和贵州的渊源关系,在研究王阳明被贬谪贵州期间的功绩的过程中,挖掘二者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原来中专化学实验为基础,采用液体CuSO_4与KBr溶液进行反应,代替NO_2转化为N_2O_4反应,使学生容易掌握操作方法,而又不影响实验结论,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实验中,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原  相似文献   

17.
张睿 《教育教学论坛》2012,(Z2):232-233
溅射工艺中衬底的温度参数是形成良好台阶覆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验对不同温度下铝膜的台阶覆盖情况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总结出铝膜溅射工艺中符合工艺要求的温度参数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一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没有通过实验直接感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为此,笔者设计了探究温度对不同导体电阻的影响实验。一、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二、教材实验的不足1.实验只探究了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没有设置探究温度对电阻影响的实验,温度高低对电阻的影响在学生中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感知。2.教材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选  相似文献   

19.
物质材料一般都存在着热胀冷缩现象,乐器亦不可避免,故温度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乐器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音高也随之而变。在温度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乐器音高变化甚微,有时难以察觉;但在短时间内温度发生巨变的情况下,乐器音高的变化就会突现出来,令人无法忽视。笔者一九五三年在志愿军铁道兵二师文工队拉手风琴时,  相似文献   

20.
化学平衡是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阐明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时,通常选用下面的反应:2NO2N2O4+13.6千卡(红棕色)(无色)我们知道,化学平衡的移动与温度、压力、浓度有关。当压力、浓度不变时,温度升高有利于平衡朝吸热的方向移动,在上述反应中即向左移动,引起NO2分子相应增多,气体颜色加深;反之,温度降低,则气体颜色变淡。文献资料表明,该平衡在-11℃~140℃温度范围内存在。高于140℃只有NO2分子,低于-11℃时,全部凝固成N2O4的无色晶体(图1)。1通常用的演示实验方法a.用1根玻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