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与《包法利夫人》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和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两部作品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文章别开生面地对这两部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力图还原他们对两位女主人公苔丝和爱玛悲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奥赛罗》和《伤逝》分别是莎士比亚和鲁迅的悲剧作品。虽然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出于风格迥异的作家之手,但在女主人公的命运及悲剧根源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这两部作品,试图证明男权中心文化的毒害是两位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女性地位的提高需要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简爱》和《蝴蝶梦》作为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两部作品随时隔近一个世纪,而在文风及主人公塑造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文试从两部作品的情节模式、叙事角度、哥特风格等相似性及作品在女主人公的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相异性上相比较,找出这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剖析两部作品的主旨内容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和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鸟》都是以描写少数族群中女性生活为主题的.她们的生活都要面对三座大山,即种族歧视,父权主义和生活的贫困.然而由于环境和自身性格的不同,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截然不同.《紫色》的女主人公西莉最终获得了经济上,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独立,然而《潜鸟》的女主人公最后却葬身火海.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指出少数族群女性如何才能走向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暴风雨》和《妈妈.戴》两部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及主题呈现出互文关系,但当代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欣赏莎士比亚作品的同时,结合了黑人自身传统对其作品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改写,注重书写自己的故事。通过改写《暴风雨》,内勒在互文关系中寻找以黑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和以白人为主人公作品的不同,更是在探寻非裔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差异,为黑人文学开拓了更豁达的思维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6.
邵义强 《海外英语》2012,(19):202-203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和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鸟》都是以描写少数族群中女性生活为主题的。她们的生活都要面对三座大山,即种族歧视,父权主义和生活的贫困。然而由于环境和自身性格的不同,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截然不同。《紫色》的女主人公西莉最终获得了经济上,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独立,然而《潜鸟》的女主人公最后却葬身火海。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指出少数族群女性如何才能走向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7.
朝鲜经典盘索里小说《春香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名作,两部作品中所描叙的男女婚恋故事,呈现出朦胧的现代意识,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两部作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文学体裁不同,《西厢记》为元杂剧,《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二是《西厢记》与《春香传》主人公身份地位不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张生却家境贫寒;而《春香传》则相反,李梦龙是两班贵族,而春香是退妓之女。《西厢记》与《春香传》中男主人公在追求爱情方式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朝两国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清末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朝鲜古典小说《春香传》是世界文学史坛上的两株馥郁的奇葩,这两部作品均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却有不同的结局。本文将从情节结构和女主人公的理想艺术形象两点来比较分析,着重分析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相同之处以及结局安排的迥异。  相似文献   

10.
1914年夏目漱石先生小说《心》与1925年鲁迅先生作品《伤逝》,虽写作时间不同,但两部作品所描写的男主人公皆为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两部小说都是以男主人公的"私心"描写导致爱情生活难以逃离忏悔,且均以悲剧结束。文章试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男主人公"私心"的矛盾与挣扎,以期对身处社会动荡时期不安的男性知识分子形象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性格都十分鲜明,细腻感人,富有典型性,很有研究价值和特色,并且从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与伊丽莎白的形象比较研究中,可以探究出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是着力描写在白人强势文化下,黑人自身文化价值的扭曲和瓦解。她早期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秀拉》分别展现了女主人公佩克拉和秀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本篇论文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选择进行对比分析,意在阐述这样一个观点:美国黑人女性只有尊重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才能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14.
杨益华 《广西教育》2009,(33):78-79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两部作品都以独特、高超的写作技巧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小说主题、写作技巧两个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该文试图以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为切人点,对潮剧《彩楼记》和电影《呼啸山庄》进行比较,并阐述这两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最为流行的一部作品。故事跌宕起伏,爱情婚姻关系错综复杂。《爱玛》被评论家认为是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代表作,情节构思巧妙,引人入胜。通过分析比对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看出奥斯丁本人逐步成熟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了男女主人公争取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人文主义,这两部作品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文化背景、时代氛围也各不相同,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审美意趣、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李颖娟 《文教资料》2009,(25):20-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十七年"红色文学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追求自我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本文旨在以两位来自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得娜和林道静为切入点,从文本中女主人公的他者化和相同的生态意象两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解读.从而找出中美两国女性解放道路上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后现代文学中的反英雄主义出发,专门对康拉德的《阿尔迈耶的愚蠢》和《海隅逐客》两部作品中的两位白人男主人公进行分析,探究康拉德在其第一、第二部作品中相继塑造与传统英雄背道而驰反英雄形象的原因与目的,以期使读者对其两部作品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