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就有人撰文,指责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文题结构不当,语意不明。新版《朱德选集》改此题为《回忆我的母亲》。新版教材也作了相应的改动。其实,这大可不必。作为题目,似乎不必套用现成的语法公式。《母亲的回忆》作为传统教材,已教育了几代人,是一篇在人民头脑中生了根的作品,轻率地采取如此简单的处理方式,再加上有一些说三道四的文章作背景,势必要造成较大的思想混乱。《母亲的回忆》是一个省略介词的定中式(定语+中心词)偏正关系的短语。这样的例子在当今诗文中尤其是跳跃性很大的诗文题目中比比皆是。如:《基辅的怀念》(《药眠散文选》)、《蜜蜂的赞美》(《秦  相似文献   

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创作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执教时应抓住回忆性散文叙事抒情的特点,立足文本,体会朱德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从以读促悟、体会情感,找关键句、梳理事件,创设问题、品味情感,小组讨论、整体感知等方面谈谈对回忆性散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初中第五册,第十六课《回忆我的母亲》的课后练习里有这样一题划分句子成份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远安县谢良成同志来信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朱德同志回忆母亲的文章,原名《母亲的回忆》。来信认为这个标题的意思是母亲对于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文章内容完全不吻合。来信问是不是这样。来信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荔枝》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新课文,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为母亲临终前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反映了母亲与儿孙之间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之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达到:(一)理清文章线索,引导学  相似文献   

6.
《水》是一篇朴实而精美的散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儿时回忆,展示用雨水洗澡以及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的情景,说明了当时当地水的珍贵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爱。多年来,许多教师认为这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感恩母亲的好教材。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解读,随着对  相似文献   

7.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紧紧围绕主题选材、组材。立意深刻,选材恰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精当的选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佳作。文章在选材方面,选材精当,独具匠心。母亲是作者最熟悉的人,可写的材料一定很多。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朱德同志具有博大的胸襟,没有把《回忆我的母亲》写成一般性回忆母亲的文章,而是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因而作者的选材十分严格。一方面围绕母亲的勤劳俭朴,选择了母亲对子女“一手抚…  相似文献   

8.
《荔枝》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新课文,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为母亲临终前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反映了母亲与儿孙之间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之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达到: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母亲的回忆》明明是朱德同志回忆母亲,为什么要把题目写成“母亲的回忆”呢?的确,单看标题,似乎“母亲”是施动者。但是,只要接触到课文的内容,就马上会明白母亲是受动者了。课文开头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剐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由此可见,标题只不过是“我对母亲的回忆”的省略形式。  相似文献   

10.
十年课改,根据课程标准编写并通过国家审核的新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对新编教材的裂变和增删的认同不尽一致,引发了诸多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议不断。《狼牙山五壮士》、《回忆我的母亲》落选新版教材  相似文献   

11.
母爱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耐人寻味。那么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母亲的形象到底有哪些?一.坚毅勤劳铸大孝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情深意切,感人肺腑。朱德回忆了母亲钟老太太饱尝艰辛,勤劳一生。上孝顺长辈,下养活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八个孩子。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坚毅勤劳的传统美德。朱德一家是个大的佃户家庭。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流煮饭,  相似文献   

12.
《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一”是这样的:细读课文第一段,分别指出这一段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和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为方便起见,现将课文第一段抄录如下: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答案说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讲读篇目有《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哥白尼》,自读篇目有《祖冲之》、《潘虎》,都属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性散文。其中《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是纪念性文章,前者表达对母亲的悼念之情,后者表达对老师的怀念之情;《哥白尼》、《祖冲之》、《潘虎》是人物传记。从描写对象方面来看:《回忆我的母亲》、《潘虎》突出描写之中有全貌性的介绍,而《藤野先生》、《哥白尼》、《祖冲之》则突出片断或某一成就。五篇文章尽管各有特点,但它们有两个方面的共同特征:一是根据表现人物品格的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典型选材,对有些材料不惜笔墨,而对某些材料只作简介甚至不用,使文章  相似文献   

14.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美的楷模!母亲的形象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徐华丽 《成才之路》2011,(10):14-14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文章写得质朴深沉,十分感人。从表面看,文章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词句去赞颂母亲,也没有很多的描写和抒情,  相似文献   

16.
教材解读:《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民歌、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动人情景,  相似文献   

17.
对《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线索的再认识———湖北/丁吉平按习惯说法,一般认为《回忆我的母亲》文章第一段“她勤劳一生”一句即是全文叙事线索,这是不错的。但随着对课文的钻研的加深和拓宽,我觉得该文除了这条外在的明显的线索外,实则还存在着一条内在线索,即母亲思...  相似文献   

18.
朱德委员长《母亲的回忆》一文,自从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以来,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诵不绝。人民群众早已把它作为向朱委员长学习的一份教材。回忆自己的母亲,这曾是古今中外不少诗人、作家和政治家、思想家赋诗作文的题材。阅读这类文字,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作者的母亲,而且可以使读者了解作者的家庭、童年的教养,以及作者世界观的某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以下简称《回》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以下简称《藤》文)两篇文章同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两文在体裁、线索以及选材等诸多写法方面均存在不少共同之处,然而在文章的开篇艺术处理上,又显得各不寻常。《回》文的开篇短小,别致。作者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开头论字数不过四十来字,语言简明利落,但其实容量却十分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及失去家园的炽痛,并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献身的信念。本文的标题较为独特,值得推究,从字面来看是一个偏正短语,重心理当是“誓言”,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标题的解读是:“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为了佐证这一推断,文中又引朱德所写《母亲的回忆》,认为标题的含义应是“关于母亲的回忆”而不是“母亲自身的回忆”。由此推断端木蕻良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况且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