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阳货篇中的"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句历来颇受争议,其中对"女子"一词的解释更是莫衷一是,甚至被认为是孔子歧视女性的证据。通过对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对该句中"女子"二字的探索分析,能够得以明晰"女子"二字并非指"全体女性",从而证明孔子并无歧视女性之意。  相似文献   

2.
和谐语境与德育的关系 "和谐"一词缘于<管子·兵法>中的解释:"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辑.""畜"在古汉语中作"积储"解,"辑"作"和睦"解.  相似文献   

3.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出自《论语&#183;阳货》,历来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就会无礼;疏远了,他就会怨恨。”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将其中的“女子”解释为“汝子”,意为“你的儿子”、“您先生”、“你们几个学生”等等.认为这里的“女”是作为代词来讲的。那么,这里的“女子”确实是作“汝子”来讲的吗?  相似文献   

4.
<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妇人与奸诈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你与她们相近她不懂得礼让,你远离她们就会遭到抱怨。女子指成年女性,小人指仆人或下人。于是,一些联想丰富的人坐不住了,他们惊呼:"咦!原来孔大圣人也歧视女性和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人们对庄子《齐物论》就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天籁"的权威解释是"自然界的声音"。但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解释。如果联系上下文,"天籁"其实可以被翻译为人的心声,或者说是人对外物的认识。以这种理解,可以更好地将地籁、人籁和天籁作一个鲜明的对比。而且,庄子对"天籁"所持的是批判性的态度。因为一旦言物就有所亏,就不再是物本身了。人的认识都是有偏见的。如何去看待"天籁"呢?庄子提出了他的核心观点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寓诸庸,以明。"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有句言"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苏教版高中语文解释"始指异之"为"才指点西山并感觉到它的惊异"[1],将"指"释作"指点",为"用手指示"之意。整个句子中,"指"与"异"两个动作具有承续性,即先"指",然后感觉到惊异,二者应紧密衔接。在此处译文中,"指点"为一种行为动作,"异"则是一种心理感觉,两个词的关联性不强。此种释义并未突出文言语境应有的衔接性与承续性。  相似文献   

7.
正校长的根本职责是育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育人服务。因此,校长要实现自己的办学思想,必须有一套有助于落实办学思想的管理思想。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笔者认为,孔子这段话是对"仁"的解释,"仁"是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孔子论证"仁"的各种解释中,"爱人"是仁的中心含义,仁"亲也,从人从二"。爱人就是要承认人的地位和尊严,要考虑人的需要和利益,要关心和尊重他  相似文献   

8.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和“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在这句话中后者更重要。可以把“女子”与“小人”理解成意义的概念,并进行情境性的解释,进一步规定为师生关系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般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说“娃”     
主要考察"娃"词义演变的轨迹:"娃"最早为方言词语,本义为美丽,且特指女子貌美。唐以前用例较少,唐代至元代数量增多,但仅出现于诗词、戏曲当中,应用的范围较窄。唐代,"娃"开始了低龄化的倾向,和"小孩"产生了一定联系,虽然开始仅表女性,但是到了元代,"娃"在北方口语当中可表示"小孩",且不论性别。明清之后,表女子的"娃"逐渐消失,而表小孩的"娃"逐渐由北方方言扩展开来,渗透到多个方言区,且词义也有了进一步的引申。  相似文献   

10.
李新华 《语文天地》2011,(23):24-25
人们一直对《诗经·静女》的"静女"一词的解释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以下多种见解,现在简单抄录一些。如"安静娴雅的姑娘","贞静之女子","贤淑的女子","娴雅的女子","文雅的女子","美女"等。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很理想,未能符合诗意。虽然历来有"诗无达诂"之语,但对"静女"这一关键词理解越接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收集人称代词"人家"的用例,从泛指、特指、自称等三方面分析"人家"的感情色彩。结果显示,特指第三者时,"人家"表达对指示对象的同情、袒护以及对听话者不满之情。"人家"作为自称词时,带有亲昵调侃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正>其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妇人与奸诈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你与她们相近她不懂得礼让,你远离她们反而遭抱怨。女子指成年女性,小人是指仆人或下人。于是,一些联想丰富的人坐不住了,他们惊呼:"咦!原来孔大圣人也歧视女性和劳动人民。"事实究竟如何呢?据载,鲁定公16年,孔子受邀来到卫国,南子(卫国  相似文献   

13.
过去,"二"常用来取笑愚笨的人,可现在,托强大网络的福,"二"又有了新含义,被用来形容某个人让人很无语或者不给力,特指男生不成熟和女生"天然呆"。于是晒自己与他人的青春囧事成为了一种流行,而网友也从围观哂  相似文献   

14.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其中,对“女子”意义的解释,成为历代学者解读的热点.由于“女子”一词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因此很有必要总结有关“女子”的释义研究并对其意义作出准确地判断.本文在回顾历代学者对“女子”注释训解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其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证源分析“女子”之义,探讨《论语》中的“女子观”,并确认了开始歧视妇女的历史时期.旨在更准确地理解“女子”之义,正确领会孔子的本义和思想观.  相似文献   

15.
正一、"嫁错了人"和"错嫁了人"对比从结构上,我们很容易找出二者的不同,"嫁错了人"一句中的"错"作补语,"错嫁了人"中"错"作状语。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嫁错"有反义词"嫁对",而"错嫁"却不能说"对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通过二者充当的句法成分来解释,"嫁"在人们的预期中,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对"是隐含其中的,  相似文献   

16.
谁为难养也     
历来对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三句语录的译解,不但把"唯女子……"中的"女子"(古文合成词组)译为"女人"(现代单纯词).而且几乎一律将"女子"译同于"小人"。当代儒学大家南怀瑾也说:"有一次一个妇女团体要我去讲中国文化,就有一位提出这两句话来问我。我说我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但"逍遥游"是什么呢?从古到今,虽然有很多解释,但是都没有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笔者从"小大之辩"与"逍遥游"之间的关系出发,剖析《逍遥游》篇中的9个小故事,最终得出结论,"逍遥游"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女性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则往往如影视作品中的特写镜头,或随意点染,或浓墨重彩,但都意蕴丰富,令人回味。如五代词人韦庄的《菩萨蛮》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句,"皓腕凝霜雪"就如同特写镜头,聚焦于女子手腕的白皙,将江南的人物之美体现得既真切,又含蓄;读者如目见其人,又生出无限想象。  相似文献   

20.
对"汉有游女"为何"不可求思",学者们给出了各种解释。本文通过"之子于归"表示的时态问题,用"这个女子已经出嫁"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