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唐诗歌的创作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怀古咏史,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又是怀古咏史一类,刘沧以其独具一格的怀古诗以及对诗歌意境的开拓,使得他成为继李商隐、杜牧之后,堪与许浑比肩的晚唐诗坛上又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在晚唐诗人中,杜牧与李商隐无疑是翘楚人物,通常被并称为“小李杜”。他们两人是否也如李杜一般有着深厚的堪称文坛佳话的友谊,还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前人偶有提及,几乎是众口一词,都从李商隐的赠诗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刘学锴先生在《李商隐传论》里的观点为参照,结合杜牧的生平及大中三年的时代背景,可以见出横亘在小李杜之间的一些心理隔膜。  相似文献   

3.
晚唐两大诗人群落及其风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唐诗人大体可划为两个大的诗人群体:一是继承贾岛、姚合、张籍、孟郊的穷士诗人群,工于穷苦之言,诗歌风貌的特征是收敛、淡冷、着意;二是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为代表,在心灵世界与绮艳题材的开拓上作出重大贡献的诗人群,诗歌风貌特征是悲怆、绮丽、委婉。晚唐诗人群落的分布,对于社会生活的覆盖不像盛中唐那样全面,使其时诗歌在弹奏时代主旋律及表现整体气象上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风大多色泽艳丽,格调低沉。杜牧诗歌却以“雄姿英发”(《蕊概》)称于绮靡颓废的晚唐诗坛,但晚唐诗坛的颓废感伤情调在其诗中也隐约流露,主要表现在伤今怀古的悲悼情绪和明哲保身的处世思想上。其主要原因在于晚唐时代颓败的黑暗现实给诗人投下的心灵阴影及希望与失望、热情与冷遇而导致的个人心理平衡的失调。  相似文献   

5.
寄远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在诗歌创作方面,杜牧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因此,杜牧的诗歌大多情致高远,笔力遒劲,不似当时诗坛上莺歌燕舞,男欢女爱的靡靡之音。同时,杜牧本人又多绮情柔思,故往往在峻峭之中,带有几分风华流美之情致。《寄远》一诗就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了杜牧文词清丽、情韵跌宕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名,二人同样接受了杜诗的内容、艺术等方面的影响。但由于二人之出身、经历、个性、艺术追求等不同,他们处在差不多相同的社会大环境下,在接受杜诗时却呈现不同的倾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对唐末五代及宋以后诗歌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李商隐诗接受杜诗的讽刺的同时又受李贺曲折虚幻等风格影响;杜牧接受杜诗浓郁沉郁的同时又受韩文之雄壮之影响,各成一派,影响后代。  相似文献   

7.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一牛写下400多首诗,尤其是他的30多首咏史诗,其独特的风格在晚唐消沉纤弱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作“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及”。  相似文献   

8.
晚唐宫怨诗有一百五十首左右,是初唐的三倍,盛唐的二倍。与中唐相比,在题材选择与内容主旨上无大的变化,艺术上却颇不同,呈现出向盛唐宫怨诗的些许回归。代表诗人有杜牧、李商隐等。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坛上艳情诗创作颇为盛行.李商隐与韩偓分别是晚唐前后期艳情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且两人又是舅甥关系,因此韩偓的艳情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的艳情诗在艺术表现上却显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诗歌意旨一具朦脆性,一具显明性;表现手法一具象征性,一具直陈性;艺术效果一具感染性,一具感官性.只有通过认真审视和深入比较,才能更清晰、准确也更客观和全面地把握这两个重要艳情诗人及其艳情诗篇.  相似文献   

10.
孙刚 《学语文》2003,(2):36-36
为后人称作“小杜”的杜牧,才气纵横,创艺精湛,工诗、赋及古文,尤擅诗歌,是晚唐时与李商隐齐名的文学大家。晚唐诗人面对国力衰退、政治腐败,大都溢露出抱负落空、身世沉沦的悲凉空漠情怀,反映到创作上便致使作品呈现出颓废气息和伤悼情调。杜牧不满当时诗坛的低靡倾向和绮艳题材,追求俊爽劲拔的诗风,但同时其诗亦绮情柔思,描叙寄情声色、放浪不羁的生活。因此杜诗于拗折峭健之中,时见风华掩映之美。刘熙载曾言“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意即此。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晚唐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因与杜牧齐名,因此有了“小李杜”的美称。晚唐诗歌虽然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进取,使诗歌的国度仍然一派绚丽灿烂,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以其绵密细腻的诗歌风格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抒情诗人的杰出代表。但仔细分析其诗作可以发现,其诗中也含有浓厚的叙事色彩。将其诗歌分为四种叙事类型,举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安诗人曹植和晚唐诗人李商隐同是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大家,他们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息息相通,有着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两人诗歌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擅长女性及爱情题材;诗中都着重在探求抒情主人公心灵世界的隐曲;诗歌风格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4.
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别署樊南生,祖籍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字义山,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是晚唐诗坛最后的一抹亮光,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为当时最杰出的诗人,他在诗坛大放异彩,却因黑暗势力的打击和迫害,过早地陨落,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6.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咏史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怀旧伤时心态。这种浓重的感伤心态对晚唐文学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其"幽美朦胧,深情婉约,含蓄艳丽"的艺术风格著称于当时和后世。特别是他幽美朦胧的诗风,与现代主义有着相似之处。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解析,从象征、意象两个方面,阐析李商隐诗歌创作与现代主义的相似之处,从而探究李商隐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盛世剧变下的晚唐,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爱国、忠君、怜民”的晚唐诗人的杜牧,其诗歌中流露出的心态在晚唐颇具典型意义。文章选取杜牧的政治爱国诗,着重分析其诗歌中所流露的济世补天心态。并试图通过横向考察,探讨出晚唐士人群体所共有的这种心态。从而探究这种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七绝小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诗曾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而且名列第二。诗人杜牧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意境朦胧,想象丰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对后世的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